(淮安車橋劉正洪)好生之德

陰冷天氣,疫情尾聲。安躺溫床,無不感懷;全球正受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惟我中華這邊獨好,我們以“好生之德”向全球提供及所能及的支援各國抗疫,毫無保留的分享抗疫經驗。

回想童年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人要有“好生之德”,我們還小,不懂含義,只是懵懂的聽,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偉大的母親,做出的是偉大的事情。

我堂大嫂劉秀珍,因堂哥劉正平是戰犯,服刑于東北某管理所,嫂子年輕漂亮,僅三十多歲人,每天晚上都跑到我們的床上聊天說話,時不時的還放個臭屁逗我們,我那時才五六歲,不懂事,就非常煩她,她總是樂呵呵的不厭其煩的每天晚上都要來,媽媽總是在嫂子走後說:“伢子啊!人要有好生之德”。

村上的小媳婦小新娘子,都上過我們家的床,崔根生的媳婦馬兆英、王德富的媳婦王秀華、崔開清的媳婦王翠花都是家裡男人不在家,又沒有被窩常常來蹭個熱被窩,我們不旦睡不好覺,還要聽她們和我媽媽訴說衷腸。當時我們也不懂,就是一個勁的不樂意,甚至“衝”人家。

無診是出了門的家族老姑娘小姑娘,還是七姑娘八姨媽家的姑娘,在家受了委屈,第一家總是朝我們家跑,我們家母子三人,兩間破茅屋,就一張鬥爭後僅剩的(鯉魚跳龍門)床,好像就是一個小旅館,來往的都是些窮苦人。

過路討飯的,沒有地方住,媽媽總是熱心的把鍋膛門口打掃乾淨,抱上稻草,讓人家安頓一晚上,有的老討飯的,冬天了,無論多晚都趕到我們家住宿。

村上有哪家公媳婆媳夫婦不和,打架吵嘮的,逼氣出走的,媽媽總是收留下來,一床破被不知被多少小媳婦拉扯過,她們十有八九是哭哭啼啼的訴說苦難的;

莊上大姑娘到談婚論嫁時,有的是父母不同意自由戀愛的,總有會走向極端的,尋死覓活的,我媽媽總是第一時間收留她們,還要起貪黑地做哥哥嫂子們的工作,直至說通說好。

我還小,真不懂事,盡說些難聽的話,氣人家。

媽媽說:“人要有好生之德”,我們也不懂其中道理。

媽媽說:“假如她們遇到壞人了,我們不留她們,她們想不開輕生了(死了);討飯的人,也是人,在外面如果凍死了;姑娘們如果想不通,走向絕路,我們是不是作了大孽?救她們一命,就是大德,我們只給了人家及所能及的幫助,就是修行”。

母親大人離我們十九年了,八十八歲離開人世,無不受到鄉人和諸親六眷的敬仰緬懷。

一個德字,是媽媽最看重的,我們長大了,同學朋友圈也多了,可以說,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到了莊上,絕不怠慢,窮時一頓飯,一碗粥,媽媽總是想著別人,寧願自己餓著肚子,都要舍盡全力的接濟人,那家要是來給男孩相親的,總是第一時間,傾盡其所能幫助接濟,那怕是我們沒有下頓下鍋的米,也要傾其所有。

媽媽這個德,為我們修來了後世之旺。

一位將軍曾贈與墨寶“厚德載物”,我深以為然,一字德字,更銘記在心!

2020.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