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一則招生簡章被爭議,網友稱:我那麼努力到底是為了啥

最近一段時間留學生這個詞總是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之前某大學因為留學生陪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前段時間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院長提出非洲留學生一年十萬的獎學金太低了,學校應該考慮提高金額。這一說法也惹怒了眾多網友,眾所周知,留學生在我國大學的待遇是特別好的,無論是宿舍還是教學樓和國內的學生都不一樣。享受著這麼好的條件,還可以得到豐厚的獎學金,這公平嗎?國內的學生就算再優秀,最多也只能得到8000元的獎學金。而這個獎學金,可能一個學院只有幾個名額。

清華大學一則招生簡章被爭議,網友稱:我那麼努力到底是為了啥

在近日,清華大學發佈了《2020年清華大學國家學生(本科)的招生簡章》,這則招生簡章是面向國外留學生的。但令清華大學沒想到的是,這份簡章引發了網友的爭議,更是有網友怒稱:難道只有有錢的人才配上清華大學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在這份招生簡章中,清華大學明確列出了招生條件,其中有幾條是頗具爭議性的。國外留學生想要申請清華大學需要達到漢語測試水平五級,並且擁有外國國籍。提出申請的學生不需要進行筆試,只需要向學校遞交相關證明材料即可。

清華大學一則招生簡章被爭議,網友稱:我那麼努力到底是為了啥

這樣的通知也給了很多想要到清華讀書,但在國內卻考不上的國人一條捷徑。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更是有家長舉家搬到外國,取得了國外的國籍。只要在外國生活兩年到四年左右,便具有申報清華大學的資格。

眾多周知,到國外留學或者生活需要花很多錢,這種捷徑也只有真正有錢的人才能走這條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讓孩子出去留學連學費都沒辦法給。後來清華大學官方也給出了回應,招收留學生的名額和國內學生的名額並不衝突,所以招收留學生並不會擠佔國內學生的資源。

清華大學一則招生簡章被爭議,網友稱:我那麼努力到底是為了啥

但也有網友提出了質疑,就算撇開留學生不談,國內學生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又算什麼呢?小編之前看到過一個笑話,夫婦兩個人都是清華的畢業生,有一天孩子問父母題目,這兩個人卻不會解答。母親考上清華是因為她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而父親考上清華則是因為他到我國比較偏遠的省份高考,錄取分數很低。當然,這個笑話是充滿諷刺意味的,現實中並沒有這麼誇張。但是清華大學對不同省份的考生招生分數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現實。北京高校裡多是北京本地的學生,他們考上這些學校所需要的分數要比其他省份的學生低得多。僅僅因為有一個北京戶口,便比其他考生贏在了起跑線上,這公平嗎?

清華大學一則招生簡章被爭議,網友稱:我那麼努力到底是為了啥

還記得人大附中有一個國際班,班裡幾十名學生以國際生的身份考入了我國眾多著名院校。但這些學生都擁有著黃皮膚,黑頭髮,但他們卻憑藉著特殊的身份沒有經過激烈的競爭便實現了完美逆襲。

這樣看來,那些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家庭條件並不是特別好的孩子成了受害者。他們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高考原本是他們改變命運的一條路,但現在這條路變得充滿荊棘。總有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之所以難,不僅是因為農村地區本身教育資源貧瘠,讓這些孩子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在和其他孩子一起賽跑的過程中,其他孩子有來自各個方面的保障,而這些家境比較困難的孩子,卻只能憑藉著自己一步一步的往前跑。如今的社會時代變了,的確貧困家庭的學生想要考入名校想要成功變得越來越難,寒門出貴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偽命題。當然我國每年也有不少貧困學子考入清華北大名校,但是與城市學子相比,佔有比例實在是太少。

清華大學一則招生簡章被爭議,網友稱:我那麼努力到底是為了啥

一所大學差別化對待不同的學生,這是對教育公平性的一種破壞。近幾年來,我國名校的農村學生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這一現實問題也引人深思。教育公平並不只是嘴上說說,更應該在實踐中行動起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