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个春天,故人西辞黄鹤楼……

还是那个黄鹤楼


其实,我只去过一次武汉。

那还是在2006年,我大学刚毕业,在一家文化公司做编导,去采访武汉一位豆腐诗人何炳阳老师,受到了热情的款待。

依然记得与何老师一起在他一位同样是湖北作家协会会员的老师家喝黄酒,那是自家酿的酒,味道醇香,至今没有喝过同样美味的黄酒。

后来,因为我自己事业不顺,心情郁卒,与何炳阳老师失去了联系。再往后渐渐回想起这件事,颇为惭愧,在网上找到了何老师的邮箱,写过一封信但没有得到回音。再后来给何老师寄过一箱红酒,也被退货,应该是地址有误。

如今,武汉疫情严重,不知道何老师一家人是否安康,我唯有在此为他们祈祷。

武汉因为有着这两位诗人前辈的关系,一直让我感到亲切,尽管从那之后再没有去过。

当时因为公务在身,行程仓促,我和一道的同事只登了黄鹤楼。不过,那时节,长江两岸皆高楼林立,繁花如织,完全没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况味。

只有闭上眼睛,想象当年李白登楼与孟浩然把酒言欢,诉说心中块垒的豪情。想象,李白站在江边,与孟浩然挥手告别的惜别之情。

这首诗写于730年,当时李白29岁,孟浩然42岁。古人的告别, 常常便是永诀,幸运的是,他俩在9年之后,再次相聚于襄阳,李白写下了《赠孟浩然》,一年之后,孟浩然逝世。

这个春天,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文亮医生,逝世于2020年2月7日凌晨

早上醒来,看到李文亮医生正式去世的消息,想到这个春天,他和其它武汉同胞,一起永远辞别了黄鹤楼,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心里堵得慌,感觉有许多话想说,许多字想写。

突然之间就开始怀念武汉,很想在樱花烂漫时,能够去到武汉,为在这场疫情中无辜去世的人,去看一次樱花。

这场疫情,有太多家庭破碎,他们的死,带给我们的除了日益加重的恐慌情绪,和越来越严格的城市管理,是不是还应该有更多?

是的,现在是疫情白热化阶段,远远还没有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而且,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像李文亮医生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家人所要承受的苦痛,也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人,终将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时空中,留不下一点痕迹。然而,平凡的一生,不代表就没有活过,他们将在自己的亲人、朋友心中留下回忆、留下痕迹,只不过有些是美好的回忆,有些则是灼伤的痕迹。

李文亮医生是最早透露疫情的八位勇士之一,他原本有机会力挽狂澜,拯救更多的生命,挽回原本不需要付出的代价。他的名字会因为这场疫情,永远被人铭记。

那么,其它人呢?他们仅仅是一个数字吗?

还有那些没有像李文亮医生做出这一义举,只是,期待着与家人一起团圆过一个幸福春节的平凡人呢?他们的名字又会有谁记得呢?

更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去医院,便在家中去世的人,他们求告无门,不得不成为这场战疫中,最悲哀的牺牲品。他们在死前痛苦的模样,会不会成为家人永恒的噩梦。

假使,他们的家人能够逃过一劫的话……

此刻,坐在电脑桌前,泪水盈眶,为所有受难的国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更何况我还是一个最最平凡的写作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下这些文字,也不过是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罢了。

待到樱花烂漫时,何老师、武汉,黄鹤楼,希望你们都别来无恙。

这个春天,故人西辞黄鹤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