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美國啟動無限量化寬鬆,人類每一次無限量寬都導致改朝換代

“無限量寬”是美聯儲發明的新名詞兒,經濟學詞典裡沒有。其本質就是開動印鈔機無計劃,無限量,無節制地印錢。許多人更喜歡用“開直升機撒錢”來形容這種貨幣政策,一是因為這種三無的本質,二是因為弗裡德曼曾經用直升機撒錢來描述過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

儘管是新詞兒,但這並不意味歷史上沒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縱觀人類貨幣金融史,一個基本結論是,每一次“無限量寬”的出現,都意味著改朝換代的時間到了。

01

中國歷史上的“無限量寬”與改朝換代


中國不僅是紙幣的發明者,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貨幣危機的地方,而且也是最早搞“無限量寬”的地方。

唐代的飛錢和宋初的便錢,都只相當於今天的匯票,還不算貨幣,我們不說它。宋仁宗時期開始出現的交子(1023年),不再只是匯兌,而是可以用於支付和流通的準貨幣。說它準貨幣,是因為交子背後雖有真實的硬通貨幣支撐,但與真實的硬通貨幣並非1:1的 匯兌關係,不完全代表真實的貨幣。

起初的發行大約要向交子務(相當於央行)交納36萬貫的真金白銀做儲備金,然後才可以發行大約126萬貫的交子紙鈔。硬通貨幣與交子紙鈔的比例大約是1:3.5,相當於每貫交子紙鈔實際上只對應0.29貫真實的銅錢。

硬通貨幣與交子紙鈔之間並非1:1關係的發行方式,開創人類貨幣金融的新時代,其本質就是超發。超發的本質就是貨幣槓桿。貨幣槓桿的作用是放大實際的貨幣支付和流通功能,對剌激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是宋代經濟高度繁榮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是,正是因為宋王朝嚐到了貨幣超發的甜頭,交子發行的槓桿逐漸放大,到了北宋末年,交子超發的比例從起初的1:3..5已經擴大到了1:10,1:20,甚至1:100的程度,而且發行量也不再限於每三年發行126萬貫,而是不斷地擴大發行規模。宋徽宗時期,交子發行槓桿率已經達到1:20,發行量高達2000多萬貫,引起嚴重通脹。宋徽宗不得已廢除交子,改為錢引,舊交子換新錢引比值為5:1,這相當於槓桿被擴大到了1:100,1貫1000文的紙鈔實值10文。

宋徽宗成為北宋末代皇帝不是沒有原因的。

南宋繼續實行紙幣流通制度,同樣也經歷了不斷超發的過程。經歷了從交子到錢引,從錢引到會子,從會子到見錢引子等多次廢除舊鈔改發新鈔的歷程。每一次換鈔都是因為通脹到無法流通的地步才不得不廢止舊鈔,而且每一次換鈔都會帶來進一步的通脹。到南宋末年,紙鈔發行規模高達6億5千萬貫,即6500億文銅錢。這對於那個時代的人類而言,當然算是“無限量寬”了。

南宋最後一個宰相賈似道改會子紙鈔為見錢引子,意思大約是指憑這紙鈔多少還能見點真錢,可惜沒能改變南宋滅亡的命運。

元代也學宋朝流通紙幣,其貶值程度大約是每年翻一倍,流通63年,翻了約60倍。當元王朝意識到不能再“無限量寬”地盤剝下去時,為時已晚,各地風起雲湧的起義已開始爆發,元王朝也進入了改朝換代的必然進程。

明代也想搞紙幣,可是老百姓經歷了宋元兩朝的紙幣歷史之後,打死不再接受紙幣,未搞成。清代也吸取教訓,就乾脆不搞紙幣了。

此後的民國時期有過金圓券的故事,這個大家都知道。金圓券的出現同樣標誌著“無限量寬”的貨幣超發,也標誌著一個政權的倒下和改朝換代的到來。

02

西方史上“無限量寬”與換了人間


中國人開始玩“無限量寬”玩到不玩時,西方人開始接著玩了。大航海時代掠奪了無數黃金白銀後的歐洲最先通脹的是硬通貨幣,然後在硬通貨幣通脹的基礎上再接著玩銀行金融。在貨幣超發的槓桿基礎上再玩存貸循環帶來的貨幣乘數,整體的槓桿規模比中國的紙幣時代又高出了N多倍。

西方自銀行金融體系誕生至今的500多年間,發生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有100多次,平均每5年爆發一次。每一次金融危機同樣都伴隨著經濟危機、社會動盪和政權更迭。因為太多,我們無法一一講述,只說說其中最典型的“無限量寬”及其帶來的全球性換了人間。

我們都知道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及其後的十年大蕭條,但對導致這次危機的原因卻只限於對當時美國自身經濟問題的分析,很少用全球的眼光去看問題。

一戰前的美國,還只是一個二流的國家,其實力與歐洲的英法德等列強相比不在一個層面。

一次大戰起因於列強爭霸,這是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已經玩膩味的遊戲,歐洲開始接著玩。不幸的是,伴隨著所謂西班牙病毒的到來,病死的人數比戰爭還多,一戰不得不停止。西班牙流感病毒的貢獻來自於美國,那時的美國應該還沒有人工製造病毒的能力,這應該屬於老天有眼。美國自獨立後一直與歐洲列強爭奪中國和印度市場,始終搞不贏,但終於有天幫忙了,這決定了人類的美國時代即將到來。

美國人發了一戰的戰爭財。但是,一戰後的歐洲經濟在戰爭和病毒的雙重打擊下開始一蹶不振。各國又玩起了瘋狂的貨幣超發遊戲。1920年代的歐洲,德英法各國開啟了印錢比賽,似乎是戰爭還沒打盡興,接著在金融領域繼續開戰。各國瘋狂印鈔到了何種程度?

一戰前的德國馬克與美元比值還在幾比幾的正常範圍,到了1923年,德國馬克與美元比值竟然高達4200000000000:1,你沒看錯,是4.2萬億比1。這一方面說明德國開啟了“無限量寬”的貨幣政策,儘管那時還沒這樣的詞兒,經濟史稱之為赤字貨幣化。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的美國並未玩貨幣超發遊戲。

緊跟德國玩的是英法等列強,甚至包括亞洲的強國日本。不過英法等國只是跟著超發,並未“無限量寬”,當時的列強中,真正搞“無限量寬”的,是德國和日本。

經濟史學界迄今沒搞明白一個問題,當時的世界,真正玩貨幣超發的是歐洲,真正玩“無限量寬”的正是後來發動二戰的德國和日本,可為什麼192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卻發生在美國?人們一直在找當時美國自身的問題,包括我也一樣。我們都知道1929金融危機發端於美國樓市和股市泡沫,但當時的美國並未超發貨幣,更未“無限量寬”。甚至金融危機爆發後,當時的美聯儲還在收緊貨幣政策。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正因為當時的歐洲和亞洲都開始玩貨幣遊戲,導致大量的資本逃往美國避險。熱錢的大規模湧入是推高美國樓市和股市真正的元兇。

1929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波及全球的十年大蕭條以及二戰的爆發。二戰以美蘇兩國取勝為王作為結局。有趣的是,當時新興的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實施了新的盧布貨幣體系,同美國一樣沒有超發貨幣。為什麼是這兩個國家最終稱王稱霸,是否與貨幣政策有關?我們當然不能排除這個重要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尤其德日發動戰爭是因為“無限量寬”的貨幣政策失敗導致經濟崩潰,最終不得不試圖通過戰爭來轉嫁矛盾和問題。

二戰的結局當然是地球上從此換了人間,歐洲列強開始退出歷史舞臺,美蘇兩霸橫空出世。

03

今日世界再現“無限量寬”意味著什麼


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全世界都在貨幣量寬,不斷地超發貨幣,歐洲、日本等國一直是負利率,直到此次疫情衝擊下出現美國的“無限量寬”再次降臨人間。

我們不知道後果到底會是什麼,是否會像1920-1940年代那樣歷史重演,比如會否出現金融和經濟的全面崩潰,會否出現戰爭,會否出現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所有人都知道歷史是面鏡子,但似乎所有人都不太敢相信歷史一定會重演。

在此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只想說,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堅定地保持定力,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動搖,努力盤活貨幣存量,決不再玩貨幣增量的遊戲。既不要貨幣超發,更不能跟著人家搞“無限量寬”。

人類文明史從來都是有周期律的,沒有永遠的霸主,也沒有永遠的貧窮落後。人類文明中心從北非和西亞轉移到東亞,從東亞轉移到歐洲,從歐洲轉移到美洲,每一次轉移都既有外因更有內因。當傲慢和偏見開始成為自身的文化特色,當霸道開始變得不可一世,當自己必須永遠“優先”和“第一”成為政治和經濟社會的主旋律,這個社會就必然開始腐敗,這樣的文明一定會走向衰落。

人類再一次的新舊世界更替程序已經啟動,再一次換了人間不可避免。這個時候,誰最清醒,誰最穩固,誰最有大局觀和全球格局,誰就可能是未來世界新的旗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