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智除湘軍悍將李續賓,卻在26歲因叛徒出賣謝世——陳玉成!

老曾的左膀右臂

評價某個武將的水平有多高,關鍵看死於他手裡的人是誰。

中國人講究蓋棺定論,故而在講述李續賓的事蹟前,我們先來瞄瞄曾國藩和咸豐帝對他的肯定。咸豐八年十月李續賓戰死,咸豐帝痛哭流涕:“惜我良將,不克令終。尚冀忠靈不昧,他年生申、甫以佐予也!”,至於曾國藩更是為他親筆寫了道表功書,卷首是“續賓隨羅澤南征剿,循循不自表異。嶽州之戰,所將白旗,號為無敵,田家鎮以少勝眾。九江之敗,士卒多逃,獨所部依依不去,眾稱其能得士心……”

面對交口稱譽的過人成績,我們有必要扒一扒他都有哪些戰功。李續賓是湖南湘鄉人,善騎射臂力過人。咸豐初年跟隨羅澤南,將家鄉的太平軍勢力一掃而空。咸豐三年十月圍攻九江不克,奉命去請援兵和曾國藩結識。

他智除湘軍悍將李續賓,卻在26歲因叛徒出賣謝世——陳玉成!

——李續賓「生1818年,卒1858年11月16日)

此時九江的太平軍像一枚釘子,深深鍥入清軍的心腹地帶。有了第一次的鎩羽而歸,這一次李續賓採用挖地道的方式,順利匍匐到九江城下。擒獲了太平軍守將林啟榮與李興隆,因功在咸豐七年得到黃馬褂,從此在軍事領域嶄露頭角。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讓在北京的浙江籍官吏如獲至寶。他們紛紛上書,請求派李續賓前往浙江剿滅太平軍。

他智除湘軍悍將李續賓,卻在26歲因叛徒出賣謝世——陳玉成!

——曾國藩(「生1811年11月26日,卒1872年3月12日」細緻周詳的商榷後,李續賓命其弟李續宜坐鎮武昌,他本人親率8000人遠赴浙江。恰巧此時曾國藩找他借兵,毫不質疑分了千餘人給曾國藩。打這之後他和胡林翼等人,就一直跟隨曾國藩忙碌在戰場。

三河鎮是座糧倉

歷史上籍籍無名的三河鎮,在太平天國時期卻是座糧倉,它位於廬州城南五十里,一旦它失守會導致,天京幾十萬官民餓肚子。咸豐八年九月接曾國藩的軍令,李續賓帶領清軍襲擊三河鎮。駐守在三河鎮的太平軍守將吳定規,站在城頭眼裡是密密層層的清軍。粗略估算了下結局,憑自己肯定是打不贏。

往往勝利之師,是最容易犯驕兵必敗的!兩日後陳玉成接到他的告急文書,雷厲風行領數萬精銳星夜馳援三河鎮。始料不及的是眾人晃晃悠悠,致使半晌功夫才行軍數十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陳玉成,自幼熟讀兵書的他深知,此時單靠蒼白無力的軍令,不能打消士卒對戰敗的恐懼。為此他利用閒暇的機會,幫士卒分析敵我形勢。指出李續賓部看起來是支勁旅,實則他已陷入我軍的包圍圈。廬州在仍舊在我軍手中,而距離李續賓部最近的清軍,卻遠在數百里外的安慶。戰端一開,他們就會彈盡糧絕。聽完陳玉成的鼓舞,士卒們頓時士氣如虹。

他智除湘軍悍將李續賓,卻在26歲因叛徒出賣謝世——陳玉成!

——陳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

同年10月6日,陳玉成首先是直趨金牛鎮,堵住李續賓部的退路。然後是傳令廬州的吳孝如帶兵阻絕李續賓的救援。等所有的軍事部署落實後,雙方在黎明時分展開廝殺。沒想到陳玉成來得如此之快,李續賓被嚇得上吊自殺。隨他一起為清朝陪葬的還有,曾國藩之弟曾國華。

據我猜測李續賓死時是忿忿不平的,緣由是他把天京的糧倉都佔領,反而得到自己丟命的惡果。有這般光彩奪目的戰績,必定有凝心聚力的兵制支撐。據《太平天國史》記載,其組織架構為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的原則編制。

他智除湘軍悍將李續賓,卻在26歲因叛徒出賣謝世——陳玉成!

——風姿卓越的太平天國女兵

太平軍的隊伍裡,女兵是一抹亮色。在兵種方面除了常規的水軍、步軍、馬隊以及童子軍外,太平天國還有歷史上少見的女軍。公元1850年1月11日金田起義時,男女平等全家參軍的觀念,像號角把成千上萬的女性集合在洪秀全的麾下。

她們的裝束格外引人注目,腰間別把長刀腳穿黃色鞋子,兩隻袖口扎得非常緊湊。永安突圍時,她們驍勇善戰直到佔領天京。洪秀全有感於她們頑強的鬥志,特意作詩一首“我們弟妹果然忠,勝比常山趙子龍。起義破關千百萬,直到天京最英雄。”

陳玉成死因揭秘

英雄的慷慨悲歌,總有叛徒搗亂。歷史上兩面三刀的人物不多,三國時的三姓家奴呂布是一個,死於僧格林沁手裡的苗沛霖算一個。他出生於1798年的安徽鳳台人,1856年在和捻軍的糾纏中,掙下份家業遂割據稱雄。次年他投靠清軍將領勝保,得以洗白汙漬擔任道員。對吆五喝六念念不忘的他,趁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驅逐了清朝安插在他地盤上的官吏,再次落草為寇且快活自在。1861年他迎來了人生巔峰時刻,成了太平天國的奏王。

1862年在安慶坐立不安的陳玉成,打算回壽州修養一陣。出乎意料的是壽州將領,早已和苗沛霖暗通曲款。最後抓住陳玉成鬆懈的機會,一舉拿下後太平天國時代的將星。皆言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1863年安徽蒙城,苗沛霖死在僧格林沁的屠刀下,距離陳玉成就義在河南延津不足半年!

他智除湘軍悍將李續賓,卻在26歲因叛徒出賣謝世——陳玉成!

——反覆無常的苗沛霖「生1798年,卒1863年」

性格孤僻的強者,總不願與人合作。賴文光生在道光七年,是參加金田起義的老革命。起初從事的是文職工作,待到公元1856年楊秀清、韋昌輝先後死於非命,更雪上加霜的是石達開出走四川。致使天京除了新兵蛋子,堪稱中堅力量的老兵老帥損失殆盡!

思來想去洪秀全只得大膽提拔新人統兵作戰,此時平常無人留意的賴文光走向前臺。奉命出征江西,與湘軍爭奪空間。兩年後清軍的江北、江南兩座大營死灰復燃,像雙手死死扣住了天京的脖子。1861年更糟糕的敗報傳來,安徽省的省城安慶陷落,在千鈞一髮的緊急時刻。賴文光勸陳玉成北上,和苗沛霖取得聯繫,佔據襄陽再順水而下謀奪安慶。也許是考慮賴文光的強項在文職,故而陳玉成擱置了他的提議,命眾軍分批退守壽州。這才給了苗沛霖,以可乘之機。

安慶小貼士:

作為曾經的長江四小虎,它從乾隆25年到民國26年,一直是安徽的省城。西邊倚靠大別山的主峰,東面接黃山的餘脈。長江由西向東穿城而過,位列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稱名錄。境內名勝古蹟較多,例如創辦於咸豐十一年的安慶內軍械所,再譬如黃梅戲、鄧稼先、張恨水的故鄉皆在此!

驕奢淫逸的天王,害得陳玉成疲於奔命。但凡沒有遠見卓識的人,一般都會陷入紙醉金迷的生活。洪秀全就是這樣的人物,想起當初他和馮雲山在粵、桂交界處傳教時,馮雲山不幸在道光二十七年11月11日,被紫金山的秀才王新作通知團練抓住。兄弟情深的洪秀全籌集大洋,賄賂給牢頭才救回馮雲山。

他智除湘軍悍將李續賓,卻在26歲因叛徒出賣謝世——陳玉成!

——蒙古鐵帽子王僧格林沁「生1811年7月24日,卒1865年6月12日」

這與天京事變中,互相傾軋的革命同志,一拍兩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後起之秀的李秀成,陳玉成,不斷趕往各地撲滅戰火。六安和霍山還殘留有李秀成的足跡,太湖及潛山還回響起陳玉成的嘆息。危在旦夕的狀況,非一二人能扭轉的。

綜上所述,陳玉成的悲劇,是太平天國的侷限性導致的。儘管他擁有經天緯地之才能,但也無法挽留太平天國毀滅的軌跡,在歷史的的大潮中,個人的能量實在太渺茫!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