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造成胃癌的元兇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其可對胃黏膜造成漸進性損傷,

目前已被公認為在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腺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等許多重要病症中起致因作用。

此外,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也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及其併發症和胃癌重要的危險因素。

消除幽門螺桿菌不僅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也可有效預防消化性潰瘍和幽門螺桿菌相關消化不良。


益生菌,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常規四聯療法根除率不斷下降

幽門螺桿菌是彎曲菌科下的一種螺旋形、微厭氧細菌,主要定植於幽門附近的黏膜上。

當前全球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過50%,對於該菌的治療,通常採用四聯(鉍劑+PPI+兩種抗生素)方案,但是由於抗生素濫用造成的耐藥現象十分嚴重,根除率一直呈下降趨勢,由數年前的86%-96%,到目前的60-90%。

我國幽門螺桿菌耐藥率呈上升趨勢,且傳統消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案常會導致胃腸道的(例如:噁心、味覺異常、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不良事件,從而導致患者依從性下降。

傳統療法應用會使腸道菌群發生短期改變,對一些胃腸道微生物群不成熟(幼童)或不穩定者(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等)消除幽門螺桿菌時抗生素應用需謹慎。

益生菌作為一種輔助療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證據表明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對幽門螺桿菌有抑制作用。

第五次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也指出益生菌菌株可能有助於減少消除療法的副作用,提高依從性。有研究發現在消除幽門螺桿菌療法同時或消除療法後補充微生態製劑,可以增加消除率或降低抗生素對腸道微生態不良影響。

益生菌,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益生菌對根除率的影響

越來越的學者對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的消除率進行了研究。

早些年的研究發現乳酸桿菌(如約氏乳酸桿菌、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或其代謝產物在體外可抑制或殺滅幽門螺桿菌。

近年來,多項系統研究提出使用益生菌可顯著提高消除率。

也有多項薈萃分析研究顯示應用益生菌聯合抗生素的聯合療法可以降低抗生素療法的多種不良反應,如嘔吐、上腹痛、腹脹、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食慾不振、便秘等,提高治療的根除率,改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也有學者提出不同觀點,Lionetti的研究發現添加益生菌不能提高消除率,但是可以抑制幽門螺桿菌對胃上皮細胞的粘附從而阻止幽門螺桿菌的定植,特別是在幼兒中或高危患者中防止幽門螺桿菌再次感染,另外有個別臨床試驗發現添加益生菌並不能提高消除率。

綜上所述,雖然有小部分隊列研究發現有益生菌不能提高消除率,但是有更強說服力的證據表明,幽門螺桿菌診療方案添加益生菌可使效果較未使用益生菌顯著提高,甚至提高至96%以上。

乳酸桿菌和含雙歧桿菌更為推薦,其次為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加氏乳桿菌、布拉迪氏桿菌、鼠李糖桿菌。

益生菌在服用抗生素後半小時至兩小時服用,使用療程可以與消除方案療程相同或者再延長1-3周。

益生菌,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益生菌在幽門螺桿菌治療中的可能作用機制

益生菌分泌抗微生物物質,加強人體抵抗病原菌的第一道防線——非免疫屏障、穩定腸黏膜屏障;

與幽門螺桿菌對胃黏膜細胞的黏附受體競爭結合,隔離幽門螺桿菌,防止其對胃黏膜的黏附,從而清除胃內的幽門螺桿菌;

益生菌代謝碳水化合物過程中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等,可以降低胃內的pH值、降低尿素酶活性,從而直接或者間接抑制幽門螺桿菌在胃黏膜的定植和生長;

減輕幽門螺桿菌引起的炎症反應,調節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免疫反應。

注:對於免疫異常、病危、腸外營養支持患者應謹慎使用。


益生菌,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