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花竹村:石榴林變脆李林 貧困戶增產又增收

重慶日報網

巫山花竹村:石榴林变脆李林 贫困户增产又增收

苗木公司派人到巫山雙龍鎮花竹村收購石榴樹。(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巫山雙龍鎮花竹村,離脫貧戶聶章華家不遠的山坡上,新栽的脆李苗剛剛抽出新芽。這裡原是一片廢棄的石榴樹林,聶章華將其流轉過來,發展脆李。“本以為挖出的石榴樹只能當柴燒,沒想到,政府幫忙聯繫到買家,這又讓我們多了筆收入。”果林下,聶章華的兒子聶海一邊察看幼苗長勢,一邊高興地說。

這幾年,得益於脫貧攻堅惠民政策,聶章華一家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兒子聶海還成為村裡脆李產業的技術骨幹,帶領村民脫貧增收。

流轉石榴林種脆李

聶章華流轉的這片石榴林是十幾年前村裡引入農業公司發展的特色產業,但由於疏於管護,石榴樹雖然長得枝繁葉茂,結出的果實卻小而苦澀,經濟效益低下。

“能長出石榴樹的土地也適宜脆李生長。”抱著這樣的想法,去年底,聶章華向銀行申請到5萬元扶貧免息貸款,再湊上自己這幾年的積蓄,他將果林流轉了過來。可看著一棵棵兩三米高的石榴樹,聶章華犯難了。挖樹、整地、栽種脆李苗……他請人幫忙,每天的成本就在2000元左右,而石榴樹在當地賣不起價,對剛剛脫貧的聶章華而言,這筆勞務費算是不小的開支。

“老聶,挖出的石榴樹怎麼處置呀?”一次,“第一書記”李言帶著駐村扶貧工作隊來到聶章華家中走訪,問起石榴樹的用途,聶章華微微嘆了口氣:“沒人要就只能當柴燒了!”想著十幾年的壯樹卻只能當做柴禾,駐村扶貧工作隊也甚覺可惜。

駐村工作隊為石榴林找“婆家”

如何變廢為寶,讓挖掉的石榴樹也能為村民增收?

通過進一步走訪,駐村工作隊得知,雖然這片石榴林結出的果子口感不好,但卻極具觀賞價值:春天,石榴花開,火紅的花朵映得漫山遍野紅豔似火,煞是好看;秋天,石榴成熟,金黃色的果子綴滿枝頭,又給人以豐收的喜悅。駐村扶貧工作隊反覆思考,決定從苗木公司入手,給這200畝石榴林“找婆家”。

然而,石榴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景觀樹,駐村工作隊一連聯繫了好幾家苗木公司,都被婉言拒絕。“我們甚至利用休息時間,跑到重慶望海花市找買家,幾位有意向的老闆聽說要去巫山拉苗子,都紛紛打起了‘退堂鼓’。”李言回憶道。直到去年12月,李言接到一個四川溫江苗木場老闆打來的電話,老闆名叫鄧長洪,正需要收購一批石榴樹。經工作隊牽線搭橋,鄧長洪認識了聶章華,去年12月底,他還專門跑來花竹村考察。

“這片石榴樹正是我所需要的叢生林,其樹形、樹貌都正合我意。”鄧長洪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在得知這片石榴林的主人是村裡的貧困戶後,他又主動調高了價格,以每棵130元的收購價與聶章海簽訂了協議。

大戶示範助力脆李發展

受疫情影響,直到今年3月,鄧長洪才從村裡拉走了第一批苗木。聶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第一批石榴樹一共有700多棵,為他們一家帶來近十萬元的收入。“而按照協議,今年冬季,公司還要來村裡收購第二批苗木。”聶海高興地說。

整地、移栽、施肥……石榴林被挖走後,聶海又忙著種植脆李。“多虧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才幫忙解決了難題。趁著春暖花開,我也得趕快行動起來,為產業發展出一份力。”果林下,聶海揮鍬掄鋤,幹勁十足。

事實上,在此之前,聶章華一家就發展了400餘畝脆李,聶海做為村裡培養的技術骨幹,在管護好自家脆李園的同時,還為村裡其他貧困戶提供技術幫扶。

俗話說,果樹“三分種,七分管”。過去,貧困戶張遠奎種植的脆李樹總愛“生病”,結出的果子又小又澀,賣不起價,聶海聽說後,親自上門手把手教他給果樹修枝、剪枝,冬季又督促他給樹幹刷白除菌。“多虧聶海傳授技術,果樹才越長越壯。”張遠奎告訴記者,去年,脆李畝產達3000多斤,他實現純收入十餘萬元。

而對於62歲的貧困戶楊詩保而言,要不是聶章華一家帶頭,他也沒想過種植脆李。“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駐村幹部就上門動員我發展脆李,可種了一輩子‘三大坨’,我和村民們只覺得這填不飽肚子的果子種了沒啥用。”楊詩保感慨道:“直到聶章華家的果園開始成熟,脆李每斤能賣到6元,看得‘心癢癢’,我才開始種植。”這幾年,楊詩保陸續種植了5畝脆李,加上就近務工的收入,他早已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據瞭解,通過大戶示範,目前,花竹村已發展1580畝脆李,共帶動全村63戶貧困戶脫貧增收。“下一步,我們還將助推農旅融合發展,形成春賞花、夏摘果的鄉村旅遊格局。”李言說。本報記者 左黎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