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約旦將兩塊土地租給以色列的過程,1994年租借,2019年收回

1994年,約旦將兩塊土地租借給以色列。二十多年後2019年,約旦拒絕了以色列續租要求而收回了租借地。這一事件是約旦和以色列關係的一個縮影,反映了兩者關係的變化。

1.由對抗轉向合作。

最初約旦和以色列處於對抗狀態,在1948年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約旦就是與以色列交戰的五個阿拉伯國家之一。但是與以色列兵戎相見,並不意味著約旦與以色列之間不存在共同利益,其實雙方在水資源分配、約旦河西岸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相互依賴的關係。所以約旦一直試圖嘗試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

圖說約旦將兩塊土地租給以色列的過程,1994年租借,2019年收回

但是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戰敗,使得阿拉伯國家普遍產生了一種屈辱感,他們不願意屈服,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報仇雪恥。所以在1967年8月的喀土穆阿拉伯首腦峰會上,"三不政策"橫空出世,所謂"三不政策"就是對以色列不締約、不承認、不談判。在隨後的很長時期內,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在公開場合與以色列接觸都成為了禁忌。

在這種情況之下,作為一個嚴重依賴阿拉伯產油國援助的貧油國、一個人微言輕的弱國,約旦不可能冒險與以色列單獨簽署和平條約,所以在軍事安全和領土邊界問題都懸而未決之際,約旦和以色列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功能領域中進行合作,這些領域包括水資源分配、運輸、農業、貿易、通信、疾病控制和難民問題等。

2.簽署和平條約,租借土地。

在1967~1994年的這段時間內,雖然約旦和以色列在名義上仍然處於一個戰爭狀態,但是他們在一系列特定的功能領域中達成了諸多合作協議,這種事實上的和平狀態為兩國最終簽署和平條約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約旦和以色列最終實現和解也少不了一個歷史性的機遇,那就是巴以和平進程的啟動。

圖說約旦將兩塊土地租給以色列的過程,1994年租借,2019年收回

1993年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的南草坪簽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宣言》,宣言規定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實現自治,以色列軍隊則從上述地區撤出。《臨時自治安排宣言》的簽訂,標誌著巴以雙方正式啟動了以"土地換和平"為特徵的和平進程。而巴以和解為約旦提供了一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歷史機遇,這樣約旦和以色列的和解也從幕後走向了前臺。1994年11月26日,兩國首腦正式簽署《約以和平條約》,27日,雙方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約以和平條約》以交換、租借的方式靈活解決了約旦和以色列之間的領土爭端。其中,約旦同意將巴古拉、古瑪爾兩塊土地租借給以色列25年,允許以色列農民繼續在當地耕作,而以色列則承認約旦對這些土地擁有主權。

巴古拉又名和平島,其位於約旦河與耶爾穆克河的交匯處,第一次中東戰爭時被以色列佔領。根據《約以和平條約》中"雙方邊界線應該定於約旦河和耶爾穆克河的主河道中心線"的規定,位於約旦河東岸的巴古拉自然為約旦所有。而古瑪爾則位於死海南部的阿拉瓦地區,以色列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一直試圖將阿拉瓦地區的邊界線向東推移,而以色列在該地區進行擴張的動機主要有兩個:一是出於安全考慮,即防止約旦境內的巴勒斯坦人發動襲擊;二是為了擴大農田灌溉面積。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正式吞併了古瑪爾。

圖說約旦將兩塊土地租給以色列的過程,1994年租借,2019年收回

3.收回租借地,順應民意。

和平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約旦和以色列結束了長達46年的戰爭狀態,亦標誌著兩國通過合作與諒解解決了領土爭端。在1994年以後的25年時間內,以色列可以繼續擁有巴古拉、古瑪爾兩地,以色列公民可以繼續在不受約旦法律法規約束的情況下,自由進出這兩塊區域,而且以色列還可以在得到約旦同意之後延長租借時間,但這些情景在2019年以後都消失了。因為在那年的11月5日,未能說服約旦延長租期的以色列,正式關閉了通往巴古拉的大門,而在次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也公開宣稱1994年和平條約中的土地租借條款已經結束,此後約旦將在巴古拉和古瑪爾的每一寸土地上實施全部主權。

那麼約旦為何會不同意以色列延長租期的請求,而執意收回了巴古拉和古瑪爾兩地呢?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約旦國內民意的真實反映,約旦國民的半數左右為巴勒斯坦人,他們對1994年的和平條約一直頗有微詞,而近年來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定居點、耶路撒冷地位、隔離牆修建等問題上不斷損害巴勒斯坦人的切身利益,這直接導致約旦國民對以色列好感度的持續走低。在約旦國民看來,收回租借地完全是以色列長久以來的不當和錯誤行為造成的。

圖說約旦將兩塊土地租給以色列的過程,1994年租借,2019年收回

收回租借地反映了約旦對以色列的不滿,但是這並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兩國合作共贏的關係,也就是說約旦和以色列不會刻意打破1994年和平條約設定的框架,但是未來兩國關係應該如何發展,仍然是考驗兩國領導人的一個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