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成果展(2):關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議

  原標題:“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研究成果展之華師篇(2):關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議


  作者: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生態文明研究中心 黃向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本人作為研學教育研究者覺得特別振奮人心,以下建議為個人建議,僅供有關部門和人士參考。

  一、凝練革命精神,挖掘革命文物,夯實研學基礎

  (一)正確認識基地承載的革命文化是紅色文化的範疇

  2011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革命(紅色)文化涵蓋的歷史時期包括:1、自鴉片戰爭以來,大批仁人志士為了國家昌盛和民族復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艱難求索,留下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催人奮進的愛國主義壯麗詩篇;2、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革命(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孕育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9年8月,由華南師範大學團隊完成的《廣東省革命文化資源挖掘和活化利用研究》將革命文化資源定義為:自鴉片戰爭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反映愛國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重點人物和事件的文化資源統稱,包括物質層面的遺址、遺蹟、遺存和遺物以及非物質層面的革命精神。廣東省革命文化資源分為四個歷史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1840—1921年),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第二階段(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歷史時期;第三階段(1949—197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建設歷史時期;第四階段(1978年—至今),中國產黨領導改革開放歷史時期。

  相關報告由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彙編上報後,許瑞生同志批示:省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階段劃分的做法值得肯定,第二階段的歷史遺產保護挖掘遠遠不夠,永遠是“老三篇”,請省文化和旅遊廳、住房城鄉建設廳閱研。基地所反映的正是第二階段的革命文化資源,參與基地建設的有關部門和人士應解放思想,形成正確的認識。

  (二)挖掘基地革命文物,形成研學資源載體。

華師成果展(2):關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議

圖為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紀念柱建成揭幕。

  在正確認識基地革命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建議將基地的遺址、遺蹟、遺存和遺物加以整理,系統納入革命文物範疇,鼓勵以申報市級和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的形式予以修繕和保護,有條件的申報國家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三)凝聚基地革命精神,形成研學教育內核。

華師成果展(2):關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議

圖為華南農業大學吳永彬副教授在坪石基地向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及韶關學院的師生講述國立中山大學辦

  研學教育的內核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傳遞價值觀。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反映的是廣東文化教育界在抗日時期於烽火中堅守辦學,學者賢師捨生取義堅守教育火種,青年學子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革命精神。弘揚這種在艱苦環境中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精神的教育能有機融合愛國主義和個人發展,是一場思想的洗禮,讓青年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學習的目的,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因此,建議儘快組織權威專家凝練基地的革命精神和研學教育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成為基地研學資源挖掘和課程開發的真正指揮棒。

  二、學習井岡山的先進做法,推動基地研學事(產)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持續升溫,2018年共舉辦培訓班8720期,培訓人數由2014年的12.9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52.28萬人,年均增長41.88%。來井岡山培訓的學員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駐地在井岡山的紅色教育培訓機構有296家,其中中央部委、省直單位、市直單位和本市駐山公辦培訓機構39家,本市登記註冊的民辦培訓機構257家。另外,市外登記註冊的民辦機構有10多家在山開展紅色培訓業務。井岡山研學產業的發展雖然有不可替代的資源優勢的加持,但一些具體的做法值得我們在建設基地時學習。

  (一)推動基地所在市(縣、區)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井岡山市高度重視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紅色研學是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井岡山的紅色旅遊重點突出,亮點頻出,為全國紅色旅遊資源活化利用提供了優秀示範。

  建議基地所在的縣(市、區)啟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將基地所在地建設成為當地的“旅遊+教育”重點項目,打造3A級以上景區。

  (二)支持設立“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研學協會”,引導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研學產業

  井岡山管理局全國首創紅色培訓辦公室(以下簡稱“紅培辦”),為全國紅色教育培訓發展做出了積極探索。紅培辦制定了《井岡山紅色培訓管理辦法》和四個配套實施細則,實行了“統一教學培訓內容、統一培訓機構和教學人員資格認證、統一標準標識”三個統一,在引導紅色培訓市場主體規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議支持成立“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研學協會”或其他具有行業管理功能的半官方或民間自律機構,制定管理辦法和細則,對研學產品、人員及機構進行准入、過程和退出管理機制。

  (三)研學與鄉村旅遊緊密結合,推動精準扶貧

  井岡山管理部門積極發動當地鄉村社區居民參與紅色研學旅行,做到人人齊心,戶戶參與。以大井村為代表,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通過開發紅色研學旅行產品,闖出一條扶貧新路子。大井村以村支部為中心,支部書記兼任協會會長,大井村探索出“支部+協會”紅色研學旅行扶貧新模式。村支部聯合旅行社共建支部和大井村農家樂協會,通過“支部引領、協會主導、單位幫扶、村民參與”的模式,全面推行統一提升打造、統一編號管理、統一分配客源、統一食宿標準、統一教學活動、統一結算的“六個統一”。大井村將村民房屋改造成設施齊全、可接待10至40人的標間、三人間等,將周邊場地、菜地等改造成標準化研學活動場地,以設施的標準化、管理的規範化實現服務的規範化。目前,該村已形成68戶農家1800多個床位的服務承接規模。與此同時,該村深挖紅色資源,結合教育培訓的需要,研發了“獻一次花圈、穿一次紅軍服、住一次農家院、聽一個紅軍故事、重走一次紅軍路、學唱一首紅歌、做一次農活、自制一頓紅軍餐、上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縱覽一次井岡山的紅綠景點、舉行一次篝火晚會、觀看一場紅色露天電影、撰寫一份社會實踐報告”等“十三個一”的主要教學內容,使大井村變身為最接地氣的教育培訓基地。至今,大井村已承接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黨員幹部60餘萬人次。

華師成果展(2):關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議

圖為研學師生種植杜鵑花。

  建議基地在開展研學開發時引導周邊鄉村社區積極參與,將基地資源所在鄉村打造成為具有示範意義的教育培訓基地,形成精準扶貧新模式。

  (四)打造研學IP ,形成標誌性旅遊產品

華師成果展(2):關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議

圖為研學師生在許崇清校長故居前獻花。

  大型實景演藝《井岡山》是井岡山景區的標誌性紅色IP,演出10餘年仍受深受市場歡迎好評,該演出使用當地600多名群眾演員,在當地也形成良好口碑。景區內茨坪及五大哨口推出“六個一”的紅色旅遊項目:走一段紅軍征途、吃一頓紅米飯配南瓜湯、看一場紅色年代歌舞劇、聽一堂紅色黨性教育課、唱一首《井岡山下種南瓜》、敬一束滿懷敬佩與感激之情的鮮花於先烈,目前已經擴充發展為“井岡山十五個一”。建議基地也形成標誌性的“研學IP”,如“上一堂戰時課,吃一頓戰時飯,向坪石先生行一次禮,寫一次研學日誌”等。

  三、其他建議

  (一)基地建設時要重視瞬時大規模人群的接待問題

華師成果展(2):關於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議

研學師生參觀廣同會館。

  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研學綜合實踐活動對於基地而言存在瞬時大規模人群的接待問題。一個學校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同時進入基地,吃住如何解決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為解決此問題,提出如下兩條建議:

  1、採用“大井村”的整村參與研學的模式,既能緩解瞬時人流,又能給鄉村社區提供較好的收入來源。

  2、基地配備青年旅館。一方面解決大規模人群的接待問題,另一方面建議學習德國的青年旅館就是研學載體的模式,吸引和培養研學導師志願者。

  (二)加強研學導師的培養和儲備

  研學導師是研學課程開展的基本人才,也是研學產品質量的核心保證。因此研學導師的培養和儲備對於基地的活化利用至關重要。針對此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制定“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研學導師”資格標準,通過培訓合格的即可持有資格證成為基地的導師。

  2、將基地研學導師培訓納入有關部門的培訓計劃,交由師範類高校相關院系完成教師技能培訓,變成例行工作。

  3、鼓勵師範類高校及職業學院相關專業每年派出一定量的學生前往基地開展3-4月的研究型實習。

  4、鼓勵黨員、團員和有志者擔任基地研學導師自願者。

  (三)開發示範性研學課程和研學操作手冊,舉辦課程設計大賽

  研學課程是研學基地活化利用的核心,好的課程能實現教育目標,傳承革命精神。研學課程打造需精雕細琢,反覆磨鍊,無法一蹴而就。在目前階段,建議如下:

  1、面向不同群體打造示範性研學課程。如面向普通學生群體開發研究性學習課程,面向學生黨團員開發革命精神傳承課程。

  2、基於基地革命文物和革命精神的研究成果,結合示範性研學課程的開發,形成研學操作手冊(或教材),作為研學產品研發的輔助工具。

  3、每年在相關高校舉辦“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研學課程設計大賽”,向社會和各高校徵集優秀的課程設計方案。

  相關閱讀: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研究成果展之華師篇(1):林礪儒院長主政文理學院最後兩年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