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的處世哲學

《菜根譚》是明人洪應明撰寫的。關於洪應明的生平資料很少,《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小說家》存目提到:“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裡貫未詳。”從洪氏早年熱中塵世、老來皈依佛門及其友朋交遊概況,對照其《菜根譚》一書之超凡出世,可想見其為人大略。

《菜根譚》中的處世哲學

《菜根譚》命名由來,據現所見序跋,其說不一。于孔兼說:“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洪子日:“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矣。”乾隆三十三年|三山通理達天的序言稱:“菜之為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似此書說“世味’及‘出世味’, 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書,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靜心沉玩者方堪領會。”日本大正十五年(1926)所刊釋宗演《菜根談講話》前所載福田雅太郎序稱:“中國宋代儒者任(汪)信民說:‘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明代的洪自誠就是根據這句話來為《菜根譚》取名的。”比較上述諸說,於氏為作者友人,序文又為其持書親求。或其說近是。

《菜根譚》中的處世哲學

此書編纂體例,各版相較,大體可分兩類:類分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部分;一類不標目僅分上下兩集。條目數量、分合、順序及彼此有無情沙差異較大,如上下集類多出前類概論部分150條左右,而全無前類其餘四目凡200餘條。現在已難考定系作者自己增刪或流傳過程中後人補入汰除了。此書很早已流入東鄰日本,以兩集系列為多。國內除港、臺幾種外,大陸整理梓行的有三秦出版社的《菜根譚》收367條,巴蜀書社《菜根譚》收536條,筆者《菜根譚註釋》收568條。《菜根譚》的主要內容大體如下:

(一)主旨乃在說禪勸世。

該書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序中說它“雖屬禪宗,然於身心性命之學實有隱隱相發明者”。日人福田雅太郎序則說:“作者非常精通儒、佛、道三教。他的闡述,每句話,每個字,均能充分發揮三教的精華,可謂千錘百煉,斑斕絢麗。此書確可算得是修養身心的書中之冠了。”總觀全書,《菜根譚》熔儒、佛、道三教思想於一爐,而主旨乃在說禪勸世。“利慾熾燃,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警覺, 航登彼岸。”欲得解脫,得退讓與容忍,得一切看破,“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此外,三教合一思想,書中也有明顯體現。

《菜根譚》中的處世哲學

(二)對大千世界的深刻認識與透闢剖析。

作者承襲佛教本身蘊藏的智慧,兼採儒道兩家精粹,對人類社會的萬種世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作了深入的揭示與論說。貪婪者的喪節,趨勢者的卑陋,世路的險惡,均有入木三分的刻畫。

《菜根譚》中的處世哲學


(三)對修養心性、齊家治國的精采論說。

修性律已方面的論說,為《菜根譚》主要內容之。“禪”的本名“禪那”,意譯則為靜慮,即將心專注於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如:“毋以已之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就待已責人方面提出應遵奉的軌範。至於所說“心者修齊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更是將正心修身與齊家治國的關係作了形象的說明。

《菜根譚》中的處世哲學

(四)發人深省的哲理與確切恰當的設喻。

《菜根譚》全書充滿了雋永的哲理,這是由於作者洞察了社會現實而又加以深入剖析歸納所形成的深邃見地。正因它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社會諸多領域各類世態,讀時常感到意中皆有,口中常無,深刻哲理,恆以尋常話語出之。一經其道破,即有一語中的之感。也可能這正是它歷久不衰、受人重視的原因之一。如論 及對立事物的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時說:“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番訕謗, 便加一番修省, 可以釋冤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字,可以轉禍為福。”“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其他如修性察時、處世待物之諸多論說亦皆富有哲理,境界高遠。

《菜根譚》中的處世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