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错误叫做“不合时宜”

有一种错误叫做"不合时宜"

在武汉疫情期间,作家方方发表了方方日记,一时间引来众多人围观,叫好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我不过是一个升斗小民,没有过高的眼界和学识,当然也没有能力给这部作品定性 。但这不妨碍作为普通人的我内心里做出起码的对与错的判断。

一般来说,社会确实需要理性的反对声音。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一种言论或者思想,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真理往往在争论中才会被大众认识和接受。

方方日记对疫情问题源头的追问我还是比较赞成,要求追责可能也是很多人共同的情绪,做错了当然要承担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方的这样的追问也反映了一个作家的良心。如果疫情过后,这种坚持追问没有泯灭,并因此促使公共卫生危险防御机制有了很大的提升,那才是作家价值的最大体现。

作家要写什么东西是作家的自由,但作品具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不是作家能够控制的。因为作家的作品必然会对作品受众的心理和社会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些受众并不是作家能够主观上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所以作家对自己需要撰写的作品才更要慎重。

方方女士也许真是出于社会责任心写了那些文字,但客观上却起到了不好的作用,至于后来她的作品成为M国媒体攻击中国的依据,就更证明了她作品在客观上带来的危害。方方女士被人攻击甚至被有些人定性为"汉奸""卖国贼"也不奇怪。

我无意对方方女士的本意和政治立场予以评价,但我以为方方女士的作品至少在当时当刻是不合时宜的。不合时宜一词出于东汉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该词的意思就是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疫情正盛之时,正该众人戮力同心,攻克时艰,此时气可鼓而不可泄!但方方的作品却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了太多的消极面,未尝没有泄气之嫌。试问当大多数人特别是抗疫一线的众多工作者看到方方日记时,是反思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多一些,还是感到消极悲观多一些?

就比如某人身患重病,大家前去探视,多说些鼓励病人鼓起勇气、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话,往往能起到安慰病患,稳定情绪的积极作用。但此时偏偏有一人却说人总是要死的,治疗没有多大意义,不过是晚死几天罢了。固然这人说的是真话:人怎么可能不死?但此时说出这样所谓的"真话"却极招人恨!如果病患因此丧失信心,加重了病情,说这人一句话杀人也不为过吧!

方方的作品大抵亦是如此。

人类是善于健忘的!疫情过后,很快眼前的繁华就会遮盖灾难带来的影响,如果那时方方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疫情的惨烈,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伤痛和教训,以此来促进社会文明的前进,那才是作家的良心。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说正确的内容都未必是对的,更何况方方日记发表的时间、地点、内容都不合时宜,内容本身还有很多瑕疵,被人质疑和批评也就顺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