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寫在前面】

最近的日子裡,覺得掙扎和死亡,離得都很近,無論在生活裡,還是在文字上。

情緒上的低氣壓擊穿了一個事實:緯度上無論多遠的故事,都會結結實實地映照在生活裡。

也許只是因為健忘和故意不想,那些已經發生,或者被經歷的事情,只是輪迴了一遍又一遍,撞到人身上,依然很疼。

這時寫三毛,是一個巧合,也是一個映照。

離生死很近,生死之間我們做的事情,才顯得略微有些意義。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三毛和荷西以前經常在Telde的海邊小廣場漫步; 這裡距離他們在Telde的小屋就1分鐘的路程;


大加那利島,Telde,Playa del Hombre。

Lope de Vega 3號,依然是嵌在這片平靜社區中一棟平淡無奇的小屋。屋門緊鎖,旺盛的冬青遮掩了大半的院落。如果不是釘在門口上那塊新鮮的“三毛之路”的標示牌,以及偶爾急急從旅遊大巴上本下來的亞洲面孔,眼光和腳步都會粗粗地掠過去。直奔著幾百米開外的海灘去了。當年三毛與荷西經常攜手漫步的角落,新制的三毛巨幅畫像顏色還很新鮮。海岸斜對角,這個小社區裡唯一的海邊餐廳,將自家的肉丸命名為“三毛肉丸”也不過年餘。很難說當年三毛和荷西有沒有頻繁地光顧這家社區餐廳。在三毛的文章裡,更多出現的,是兩人曾經反覆漫步的海灘。從動盪的西撒哈拉撤居在此不久,憑著荷西不穩定的工資和三毛時斷時續的稿費,可以在Telde安頓下來已是幸運。偶爾的聚餐也多是鄰里走動,到餐廳吃飯倒是鮮有提及。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海邊小廣場對面的餐廳, 為了招攬遊客而把自己的肉丸叫做“三毛肉丸”,但其實三毛很少在這裡吃飯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老鄰居甘蒂(右)和已經長大的南施, 在三毛的書裡,南施還只是個小孩子。


其實,對於Telde來說,一切都沒有大變化。過去的三十年,一小時車程之外的大加那利島首府拉斯帕耳馬斯已經愈發喧囂和擁擠,而Telde的變化,不過是新添了十幾棟房屋,小鎮的規模都沒變多少。只是一批從北歐躲避寒冬而來的老人逝去,被一批新的面孔取代。鄰里還是漸漸地熟識起來。甘蒂有時候會很臭臉地將那些冒冒失失擅自闖進她家的院子往三毛故居里瞅來瞅去的遊客趕出去。她覺得他們並不懂那個寫字的三毛,更不懂那個曾經住在隔壁的Echo。她曾是這裡不尋常的普通女人,是一個更為廣闊的“社區”的中心。這讓多年後,當已經長大成人的南施陪著我們出現在故居的門口時,甘蒂依然能迅速地認出她,並且尖叫著跑出來緊緊地抱住她,就好像要把她緊緊地箍進自己的懷裡。三毛離開多年,當年書裡只有十幾歲的南施已經有了自己的兒女,平時忙碌於打理自己在拉斯帕耳馬斯的中餐廳。但每次兩個人重逢,還是能肩並肩地坐在甘蒂家的院子裡,談論彼此的生活,以及記憶裡有血有肉,愛笑愛鬧的Echo,而不是單單活在文字裡的三毛。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荷西去世後,這套房子被儘可能快地處理掉了,而並不是像某些感動自己超過感動讀者的傳記裡寫的,有多少撕心裂肺式的被逼無奈。《夢裡花落知多少》裡的足足前半本里,沉默著處理文書,料理家務比起那些獨自呆在墓園的日子顯得更悲傷。也許為了避免溺死在巨大的悲哀裡,或者只是為了減輕周遭始終揮之不去的憐憫和關切,三毛甚至一度逼著自己在瑣事裡忙到瘋狂。要不是那個年代需要極為漫長的時間來等待文書的確認和轉運,來自婆家的關切、“逼迫”和詰問也許不會像“鈍刀”一樣反覆摩擦三毛的傷口。處理的快速是一種逃,也是一種埋葬,活下去的宣誓。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San Francisco小鎮, 三毛經常在來這兒拜訪朋友的時候在路上閒逛;


三毛畢竟還是三毛。她最終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將房子轉手給自己中意的一對年輕夫婦。自己則在臨近的那條街買下了一棟更小的舊屋。Telde始終是一個昂貴的小鎮。舒適的環境,安靜的周遭和純粹的海岸,一直都被地折算成清晰的金額,折算成中介所櫥窗裡的標價,還有荷西對三毛的愛和遷就。(

原諒我,覺得荷西是那個愛得更深的人。)

小屋沒了海景,但走到海邊,也不過就多走幾分鐘的路。但就是在這兒,三毛開始退了。所有的朋友和鄰居,都覺得三毛像是越飛越遠的風箏,仍然攥在手裡的線軸,不過是念想、不捨和回憶罷了。荷西離開,如同暫泊的船被重新拔起了錨。朋友們不斷地介紹各種工作給三毛,導遊、英文老師,保姆……樣樣實際,即使再瑣碎微小的工作,似乎也比依靠著遠方寄來的有一搭沒一搭的稿費來得可靠。雖然甘蒂他們已經從動不動成麻袋地從郵局搬回來的讀者來信上猜到了三毛在故鄉的受歡迎程度,卻依舊低估了她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生怕寫作會讓三毛漸漸地離開原有的生活,最終離開加那利群島,回覆成那個以漂泊為常態的人。對他們來說,那意味著更無盡的悲傷、孤獨和不可靠。

甘蒂說:“我們都想留住她的。”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藏在大加那利島嶼中央的山脈裡的村落, 才是加那利真正的樣子。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從parador酒店的庭院遠望群山;

可三毛還是走了。從她獨自搬入在Telde的第二棟房子開始,離開似乎就是註定的了。她開始常回臺北,除了陪伴父母,順帶處理那些她不勝其煩的應酬和活動;她重新開始在歐洲做長旅行,一次穿越幾個國家,經常為了躲避朋友的關切和盛情而只呆一晚就迅速告別。回到加那利,朋友們怕她孤單,總是叫著她去野營、聚餐,把她的哪怕一點點時間都塞得滿滿的……

文字上亦有變化。以往那些明亮或者掙扎的日子裡,三毛和荷西總是佔據著大部分敘述的中心。那種生活化的細節迷人得很,以至於在讀完在加那利群島寫的文章之後,幾乎都忘了加那利群島還是一個旅遊勝地,北歐人的“養老天堂”,歐洲的度假飛地、免稅群島,以及規模盛大的“彩虹”重鎮。三毛的筆下似乎避過了旅遊行業“高光”強調的所有標籤。但所有人都有理由相信,加那利群島給三毛帶來了巨大的庇護感。因為西撒哈拉的動盪,僅僅隔著一道淺海,屬於西班牙治下的加那利群島是唯一可行的暫時落腳地。三毛先撤了出來,她本可以直接飛回馬德里,但她始終拒絕離仍然在設法離開的荷西太遠。在兵荒馬亂期間寫回的家書裡,最初撤到島上的漂泊和焦慮感明顯地慢慢消退了,最後甚至有帶著欣喜的跳躍感。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雲線以上的小鎮,幾乎半天都要隱藏在雲霧之中;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從島嶼四圍通向山裡的公路, 是絕好的風光線,也是騎行愛好者的最愛之一;

在大加那利島走了整整3天之後,我開始漸漸能夠體會當年三毛在這裡得到的巨大撫慰。作為上古時期海底火山噴發的遺蹟,大加那利島似乎有點過於廣闊了。從首府拉斯帕耳馬斯的沙灘出發,攀上島中央的山脈最高峰,坐車兜兜轉轉,最少也需要兩個小時。距離之遠,以至於

站立在市中心望著車水馬龍的短暫居客,未必會意識到,在島嶼中央存在時常隱於雲霧之中的龐大山峰。像豆子一樣散落在山峰間的微小村落,得以與日益吞噬周遭的都市保持安全的距離,皆以保持自己生活的“不同調”。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Tejeda,曾被評為“西班牙最美小鎮”; 但依然少有遊人,非常安靜;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我坐在Tejeda小鎮的中央喝一口燙嘴的蔬菜湯。陽光大好,平日裡要把小鎮和附近的山峰遮擋半日的大霧,已經被趕到了山的另一邊,留下頭頂的藍天如同水洗一般。熟悉天氣和風向的當地人,早晨只看到天邊兒一絲的藍,就張羅著把桌椅都搬出來。一到正午,小鎮裡的居民就齊齊出來了,趕市集一樣地互相招呼,大聲聊天。即使突然站在遠道而來的新鮮面孔面前,也沒有多少扭捏。如果說有一點羞澀,大概也是因為自己極為有限的英文詞彙。若是能講上幾句西語,那股熱情就幾乎要直接撲到臉上了。他們幫你拿行李,送你到鎮上唯一的客棧,請你喝茶,推你認識鎮上最好餐廳的老闆娘。在你心底總是侷促不安擔心陷入到某種套路之中前,他們就哈哈大笑著告別了。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拉斯帕爾馬斯的市政廣場, 老城區裡還有昔日榮光的基本體面;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哥倫布航海博物館中當年的航海模型, 以及博物館的真正長者和主人,兩隻脾氣暴躁的金剛鸚鵡;


正是在這樣的小鎮中盤亙的歲月讓三毛打消了重回馬德里的念頭。大約1個多小時車程之外的拉斯帕耳馬斯就是一個微縮版的馬德里。圍繞著哥倫布當年遠航之前的落腳地而發展起來的城市,一樣的擁擠和嘈雜。除了必要的生活服務之外,三毛甚至從不主動去那兒。臨近的San Francisco鎮已能滿足日常的雜務所需。最煩累的,不過是從那兒的郵局裡搬回一麻袋一麻袋的讀者來信。至多不過是在旁邊的咖啡館稍坐一會兒,或者直接去拜訪朋友,與其他並不過多牽連。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大加那利島的南岸,只屬於遊客; 他們關心遊艇,度假村,養老公寓和年度派對;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因為滿鎮的三角梅而聲名在外的達莫幹港;


遊客們大多聚集和短住的區域自娛自樂。他們大部分只喜歡呆在溫暖的海灘,或者整日向陽的養老公寓裡,在距離自己不過百米之遙的餐廳吃飯,不叨擾當地生活。三毛向來也是不去的。只有一處例外,在那個開滿了三角梅的達莫幹港(Puerto de Mogán)的一側,那片寬廣的Maspalomas沙丘,幾乎填滿了南岸最寬闊的海灣。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趕在黃昏的時候走到沙丘與海的盡頭,回望之時,即使最近的,規模巨大的度假村,也像是可以託於掌心之上的積木。——也許這是最後一個結實的念想吧。搬到加那利之後,三毛再未回到過撒哈拉。除了沉甸甸的《撒哈拉的故事》之外,這裡畢竟還能牽扯出一些感慨和回憶來。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站在Malspalomas沙丘之中, 至少,三毛還能順暢地紀念那段撒哈拉的歲月。



P.S.

重新看過了三毛全集很多遍,但對於她在加那利群島上的蹤跡,依然需要依靠大量的想象和自我補充來完成。

不得不說,三毛是個描述生活的高手,在遊記上的出手卻笨拙得多。三毛的寫作,大多需要以長期的相處為前提,無論對人,還是對一個地方。若是時間急促,或者無暇分神,三毛的關注就散下來了,透不進去。唯一一篇關於加那利群島的完整遊記《逍遙七島遊》,像是一篇公眾講稿,規規整整,但遠沒有她平時寫作的靈動。以至於後來,那本純粹遊記的《萬水千山走遍》,一直被我認為是全集中的最不值得看的一本。

很多的細節,是在她尋常的文章中找到的。那些不經意提到的場所、背景,因為大加那利島的廣闊,而不必擠在一起,造成躁鬱的衝突。三毛讓一座島,生生地立在生活的這一面了,而讓它的名聲,不需要倚靠旅遊業的聲名而熠熠生光。這種不受旅行帶來的虛幻感覺來敘述的機會,恰恰在如今,越來越難得了。


你看過三毛的煙火嘛?|大加那利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