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老樑犀利評價,戳中“漢服熱”痛點

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老梁犀利評價,戳中“漢服熱”痛點

曾幾何時,“漢服熱”與國學結合在了一塊。貌似一個搞國學的人,不愛穿幾件漢服,大談國學也就名不正言不順了。其實,這種硬性捆綁確實是很沒有道理。資深評論專家老梁就表示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國學教育不能形式大於內容。老梁的犀利評價,可謂是戳中了“漢服熱”的痛點。那麼,老梁說的是否有道理?漢服究竟走向了怎樣的誤區?

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老梁犀利評價,戳中“漢服熱”痛點

其實,剛開始的“漢服熱”僅僅是侷限小眾範圍。漢服的官方稱謂為“漢民族傳統服飾”,亦稱華服、漢衣冠、漢裝。漢服的歷史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在封建大一統王朝時期,漢服也成為了異邦人士的嚮往的時尚。然而,到了清朝初年,漢服發展戛然而止,出現了長達近三百年的空白。清朝滅亡之後,有漢服基因的中山裝、旗袍流行開來,真正意義上的漢服並沒有廣泛流傳開來。

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老梁犀利評價,戳中“漢服熱”痛點

建國之後,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彼此之間親如兄弟,民族服飾五彩紛呈。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人們精神生活豐富起來,“漢服熱”逐漸興起。伴隨“漢服熱”的興起,“國學熱”成為了關注議論的焦點。由於二者之間有共同之處,最開始愛好漢服的人群,一般都有深厚的國學功底。然而,“漢服熱”逐漸走向了一個誤區:流於形式。

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老梁犀利評價,戳中“漢服熱”痛點

老梁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在私塾中的老師穿著漢服,拿著戒尺,滿口之乎者也,學生也是搖頭晃腦不亦樂。他也著重強調,漢服不能停留於形式,而忽略了內容。其實,漢服不僅僅服裝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文化,有著自身的深刻內涵。反觀現在大街上的漢服愛好者,穿著漢服拿著扇子,可腳上穿著白色運動鞋,一路照相擺拍。

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老梁犀利評價,戳中“漢服熱”痛點

老梁指出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了。老梁的解釋犀利不已,戳中了“漢服熱”的痛點。任何美好的事物,形式大於內容,就成了雞肋。老梁解釋犀利,也確實是戳痛了“漢服熱”的痛點。不可否認,漢服文化博大精深,對漢服的熱愛也不應該停留在對漢服本身的執念,而是應該深入其中觀眾漢服的文化內涵。至於老梁所說,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這一觀點略顯偏激。

漢服譁眾取寵,早就該被淘汰?老梁犀利評價,戳中“漢服熱”痛點

首先,應該肯定“漢服熱”對弘揚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正確看待漢服而不是以偏概全。其次,對漢服追捧的同時,國學教育不能缺席,要成為漢服的核心所在。最後,任何一個事物都是運動發展的,不能因某一時間段的不足而阻礙發展,這本身就是不理智的。從這一角度來說,老梁言漢服不能形式大於內容,筆者是認可的。然而,他的“漢服淘汰說”,這就不好了,應該漢服愛好者時間,來不斷地完善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