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扶貧不僅是“東財西用”

協作扶貧不僅是“東財西用”

協作扶貧不僅是“東財西用”

資料圖

今年,浙江省武義縣與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作為東西部協作扶貧雙方,將在嘉陵區工業園共建一個示範產業園,該園區分3年建成,由東西部協作扶貧專項資金撬動的總投資達7億餘元。

截至目前,武義縣共為嘉陵區注入扶貧專項資金1.05億元,主要用於特色產業扶持項目,通過建立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據統計,僅2018年和2019年,特色產業扶持共帶動18110餘名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武義縣對嘉陵區的協作扶貧不僅僅體現在扶貧專項資金的注入,兩年多來,雙方從領導互訪建立高層聯席會議制度、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產業合作到全社會多方面對接和交流合作,目前已經形成彼此雙方攜手奔康的深度合作局面。

“我們充當了這項工作協調的聯絡員、產業合作的宣傳員、人才交流的引導員、勞務協作的組織員和結對幫扶的中介員,目的是實現從‘輸血’到‘造血’轉變,充分激發當地群眾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武義縣副縣長,嘉陵區委常委、副區長(掛職)朱鵬說。

三年注入1億元,扶持產業添活力

2017年前,一立鎮靈水堰村基本無現代產業,有多年食用菌種植經驗的張蜀萍給村裡帶來了希望,她建起80餘個大棚,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準備帶動村民一起脫貧致富。

然而,2018年4月的一場暴風雨將張蜀萍的大棚一夜吹翻。正值羊肚菌採摘季節,本來每天可產出幾千斤的貨,一下子全毀了。這場天災讓張蜀萍損失了100多萬元。

天無絕人之路。瞭解災情的區領導給她帶來了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張蜀萍當即申請,很快就批下來了。在2018年底前,400萬元項目資金陸續到位,張蜀萍很快重振旗鼓,並擴大了規模,主要種植雙孢菇和羊肚菌。目前,她的基地佔地500餘畝,年產值超1千萬元。

根據協議,400萬元項目資金以每年8%的保底分紅給貧困戶,產業週轉金以每年10%的比例分給貧困戶,再加上基地所產生的每年17萬餘元的土地流轉費、60萬元左右的勞務工資,張蜀萍的食用菌基地每年可為該村創造110餘萬元的直接經濟收入。

據嘉陵區發改局副局長陳先裕介紹,2018年武義縣對口幫扶資金達3000萬元,其中2900萬元用在了產業扶貧上,共實施了花椒木本油料、桑茶基地、晚熟柑橘基地、臨江兩岸生態農業、食用菌、田園綜合體建設及電子商務進農村等7個項目。

2019年來自武義縣的幫扶資金達3300萬元,其中2750萬元支持了5個產業扶持項目。今年到位的4000餘萬元中還將有更多資金用於產業扶持。通過產業扶持,各基地均建立健全了“分紅股金、務工薪金、土地租金”為主的利益聯結機制,18110名貧困人口獲益。

2019年實施的項目中,協作雙方幫助嘉陵銀海絲綢公司與上海水星家紡簽訂了合作協議,就5000畝蠶桑基地共建、黃金絲技術研發、蠶絲製品回購等簽訂了合作協議。項目實施後,預計每畝桑園可增收20%,提供120餘個用工崗位,帶動46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共建示範產業園,創建協作扶貧基金

“以前招引的企業都是各自找地方建(租)廠房,今年我們要在工業園區打造一個嘉武東西協作共建示範產業園,建幾幢多層標準化廠房,目的是以園引企,從而帶動本地勞動力就業。”陳先裕介紹,整個園區可容納1000餘家大小企業,可為兩萬多人提供就業崗位。

這一舉措源於2019年嘉陵區和武義縣簽署的《嘉武東西協作共建示範產業園協議》,隨後,南充嘉武產業協作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具體負責投資和運營產業園項目。

於是,雙方協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2019年底,通過嘉陵區的努力和武義縣的推介,共有吉利四川商務車有限公司、巨健消防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南充紅獅水泥有限公司、南充國澳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尚非服飾有限公司、南充金福春絲綢有限公司等企業落地嘉陵,合計投資共18.8億元,共創造就業崗位2000多個,其中貧困戶5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在協作中摸索創建了一個東西協作精準扶貧基金,為後續扶貧創造了長久造血功能。根據基金的《使用管理辦法》,基金池資金來源主要有三:

在3年建設期間,每年由南充嘉武產業協作投資有限公司從投入到示範產業園建設的扶貧項目資金中提出8%預分紅款,根據計劃,這項資金每年將有160多萬元;從示範產業園的廠房中安排一幢作為扶貧公益廠房,從入駐企業繳納的租金中按每月5元/平方米計提,示範園每幢廠房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該項提取資金每年可達100多萬元;從東西協作扶貧專項資金髮展的其他產業項目剩餘年度分紅中提取40%,以及其他捐贈資金。

基金使用也有明確規定,僅限於精準扶貧各項工作,以增強循環造血功能。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開發扶貧愛心崗位、對吸納貧困勞動力的企業進行就業獎補、開發公益性崗位、對“兩不愁三保障”等方面存在困難的貧困戶給予一定救助、支持殘疾人就業和創業等。

深度融合全面交流,攜手共赴小康路

“東西部協作扶貧實際上是共同富裕理論的延伸,是利用東部地區的優勢攜手西部地方的不足,共赴小康路。”朱鵬說,這不僅是給一點兒錢,更重要的是深度融合全面交流,充分挖掘西部自身發展的潛力。

東智西借,嘉陵區和武義縣黨政“一把手”均率團交叉作了調研,每年均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協作扶貧相關議題;雙方均互派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掛職交流學習。

2019年,嘉陵區共選派3名科級幹部和25名專業技術人才到武義,武義協助嘉陵共舉辦幹部培訓班6期,培訓1004人次;舉辦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3期,培訓262人次。

“通過交流,引進先進的經驗、智慧和觀念,對我們啟迪很大,通過取長補短,促進了我們人才隊伍的進步。”陳先裕說。曾帶隊到武義縣壺山小學掛過職的嘉陵區之江小學校長唐文東感觸頗深:“通過對比,我們落後在觀念和精神上。他們在學校的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權,管理更加科學、精細;教師的敬業精神讓人震驚,學生的學習勁頭更讓人震撼!”唐文東以壺山小學課間操為例,“我們課間操僅20分鐘,很多師生還不認真對待,而他們課間操40分鐘,幾乎整個時段師生全體參與運動,而且運動項目豐富多彩!”

另外,加強勞務協作,實現就業扶貧也是重要手段。2019年,雙方組織開展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4場,舉辦勞務協作培訓班11期,培訓貧困人口379人,累計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就業3665人,其中轉移到東部地區就業393人,幫助貧困人口省內就業1682人。

而今,嘉陵區和武義縣各機關單位、群團組織、社會機構之間也形成了廣泛深入的結對幫扶。藉助武義“中國超市之鄉”的金字招牌,嘉陵區尚好桑茶、銀海絲綢等特色產品走出四川、登上全國超市貨架,兩年累計銷售3212萬元。通過“萬企幫萬村”活動,武義企業與嘉陵區結對17對。武義縣紅十字會等機構為嘉陵區募集捐款捐物693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