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裸燒”

到了福建,必然要好好淘一淘建盞。但是看過太多“油滴”、“兔毫”,氣燒、柴燒,還是很懷念宜興的紫砂,那些不上釉的、泥土本身所特有的通透、觸感,特別是隨著歲月的累積愈深,彼此交融帶來的溫潤、相互建造帶來的光亮,留下無限的喜悅和時間價值。


迷人的“裸燒”

逛茶博園, 巧遇臺灣柴燒匠人吳重毅老師,被他的這些千變萬化的裸燒柴燒杯吸引。


迷人的“裸燒”

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你養它,它的生命從此與你產生了交集,它的未來也會因你的參與而發生不同的變化。


迷人的“裸燒”

據吳老師介紹,這些柴燒作品都沒有施釉,也不用匣缽,完全裸燒;陶土使用臺灣本地土,燒製的木材絕大多數購自鋸木工廠的廢木料,不刻意強調木材的種類或經濟價值,這樣,木材的種類越多,反而越有助於落灰的多樣性。


迷人的“裸燒”

吳老師有自己打造的窯,他比喻窯體宛如一位懷孕的母體,“窯性如人性”,你想孕育什麼樣的作品,是落灰、火痕、金銀彩度還是更具變化層次的作品,先設計打造好窯性至關重要,“莫忘初心,方有善終。”


迷人的“裸燒”

柴燒的神韻在於火痕吧?火的流動,火的方向,火的力度......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工匠的秘密在於有一顆不疾不徐的專注心、平常心。


迷人的“裸燒”

朋友看到我愛不釋手,左挑右選,好心提醒我:你已經有那麼多杯了,別忘了斷舍離!


迷人的“裸燒”

但是真的很喜歡,而且很符合我當下的心裡需求。就像紅木不刷漆最合我心,讓它的本色在經過的歲月裡自然出漿;就像生命的本相經過風暴與烈日的炙烤才夠真實可愛。而且沒有理由不支持一下匠人與匠人之心,感恩遇見。


迷人的“裸燒”

而剩下的,是我們去養的功課,是彼此的陪伴,彼此的滋養與建造。回家,收起其他杯盞,開杯倒茶,似乎每一次杯與茶的交會,都有一個新的變化,帶給我新的驚喜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