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啟示錄:沒有健康,生不如死;沒有生命,一切歸零!

這次疫情全球確診已突破112萬,海外疫情還沒看到停止跡象仍在上升。

疫情啟示錄:沒有健康,生不如死;沒有生命,一切歸零!

這次疫情也讓我們意識到健康和生命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

沒有健康,生不如死。沒有生命,一切歸零。

今天我們談論的是健康和壽命的話題。

你想在青春常駐的同時,活的平靜而快樂嗎?

人都會衰老,但近年來,很多學者已經不將衰老看作是一個由時光流逝而帶來的必然結果,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疾病。由於我們身體細胞在我們的生命週期中,長期受到外部環境的汙染和傷害,從而導致身體功能喪失或者退化。

例如:

  • 受到車禍傷害的人,可能會損失身體器官,即便傷者還很年輕;
  • 中老年人的皮膚長出斑點和皺紋;
  • 有些人長期處於汙染環境(礦井、煙霧密集場所)看上去要比同齡人衰老很多。

現代醫學發現壽命本身也同其他疾病一樣,可被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如果應對和保養的好,衰老可被延緩甚至逆轉。就像艾滋病目前為止還無法根治,但在一些醫療機構的治療下可以轉為慢性疾病,患者仍然可以在得病同時存活幾十年。

這次某國在呼吸機嚴重不足的時候,放棄60歲以上的老人,給我們什麼樣的觸動呢?年老不中用,沒有希望了。與其把資源用在老年人身上,還不如丟卒保車,救治年輕人。

疫情啟示錄:沒有健康,生不如死;沒有生命,一切歸零!

這和投資有什麼不同?老年人的時間價值快沒有了,年輕人還有巨大的剩餘價值。所有人都在評估身邊的一切事物能不能給自己帶來價值,但生命對我們自己來說只有一次,別人再嫌棄我們,我們也想好好活著,哪怕明天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們也想被善待,也想沒有遺憾和痛苦離開這個世界,不是嗎?

和投資是否健康一樣,我們身體是否健康也看一系列的指標。

比如:

  • 你的心率現在是多少?6個月前是多少?
  • 你現在膽固醇水平怎麼樣?
  • 現在你的體重怎麼樣?
  • 你的血壓如何,血糖如何?

對這些健康數據你懂多少?是有意識的關注,還是還沒有任何概念。

投資是否能做好,取決於很多因子,比如法瑪提出的三因子:市場資產組合(Rm− Rf)、市值因子(SMB)、賬面市值比因子(HML),是取得良好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

而張文宏教授給出影響我們健康和壽命的最重要的兩個因子是:健康的水 和 疫苗。健康的水幫助我們代謝汙染,疫苗幫助我們抵禦外部的菌族和病毒。

我們之前有句話叫人生70古來稀,就是說以前的人活到70歲是非常稀罕的事,而隨著生活質量的上升以及醫療技術的提升全球人士的壽命也有大幅提升。下面是一組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數據。出生後期望的壽命年限代表性國家:

國家壽命

日本 80-85

北美,歐洲 75-80

中國 70-75

俄羅斯 65-70

印度 60-65

非洲大多數國家55歲以下

我的一個朋友一家移民去了新西蘭,我問他為什麼要移民,他說想活的長一點。我不知道他哪裡得出來的結論在新西蘭生活一定就比國內好。或許我們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和一個人相伴久了都會生厭吧,之所以天長地久難得,是因為喜新厭舊常見。


人到底能活多長時間?人能不能長生不老,這是一個秦皇漢武都沒能解決的問題。

歷史記載:我國福建的陳俊,生於唐朝,死於元朝,活了443歲,至今記錄無人可破。處在正態分佈的邊界極值。慧昭和尚活了290歲,李青雲活了256歲,張三丰活了212歲,藥王孫思邈活了142。這就像在討論投資界的巴菲特、索羅斯和西蒙斯。我們一輩子都可能難忘項背。

但是現在醫學統計如果保養得法,基因健康,很多人在現代可以活到120歲。如果按照這個說法,其實60歲的老年人還只是中年人。拔呼吸機也就是中斷一半的生命。

一般來說,我們軀體上出現了某個疾病,大多是由於基因突變、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而成。

給健康的幾個很簡單的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的基礎。

1、每年體檢

2、不抽菸、少喝酒

3、多吃素,少吃葷

4、多運動,多喝水

5、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多走動,建立一個快樂共享的圈子,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人際關係。

今天我們先討論這麼多,關於健康的話題,我們每週日討論。週日也是走出戶外健身的好日子,多動動吧!

疫情啟示錄:沒有健康,生不如死;沒有生命,一切歸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