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兩千多年前,宋國有戶姓丁的人家,由於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到遠處去打水澆田,所以常常得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以後,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空閒的人力。”有人聽了就去傳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於是舉國上下都開始談論這件事。後來這件事傳進了宋國國君的耳朵裡,他便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我是得到了一個空閒的人力,可不是在井裡挖到了一個活人呀。”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穿井得一人》出於《呂氏春秋》,入選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古人借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也就是說,像這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麼都沒聽到的好。

每次上這一課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們做一個傳話小遊戲:首先由我給第一排的第一位同學悄悄傳遞一句話,然後這名同學再把這句話傳給後面的同學,依次類推,直至傳遞到最後一名同學為止。有趣的是,每次最後一名同學說出的話和第一位同學的大相徑庭,簡直令人捧腹大笑。

比如,有一次,我說了這樣一句話:“黃小花的妹妹黃小紅穿了一件藍白相間的裙子。”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在經過五十幾個人的傳遞後竟變成了“那小子真帥!”

經過尋根溯源,我們發現原來傳話進行到大約一半的時候就已經變了。一個人聽錯了,獲取了錯誤的信息,因而傳遞給別人的也必然是錯誤的信息,如果再多來這麼幾個“重度耳背”患者,那麼出現這種牛唇不對馬嘴的結果也就不奇怪了。


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一個小小的傳話遊戲如此,生活中的謠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就在前幾天,我看到了一則消息,說是每天出門前用棉籤蘸點小磨香油,滴進兩個鼻孔內,輕捏幾下,就可以阻斷一切流感和瘟疫傳染。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稍微動點腦子就會明白,這個說法實在立不住腳。如果香油真有這麼神奇的功效,那國家還讓我們戴口罩幹嘛,還要那麼多醫護人員研究疫苗幹嘛?大家都拎瓶香油豈不省事!

記得當年鬧非典的時候,也有人傳言說白醋可以殺死病毒,於是乎,一時間各大商店的白醋售罄。

令我訝異的是,這樣的消息就連一些有點文化的人也在傳播。十幾年過去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人們對謠言的辨認能力似乎一直沒什麼長進。


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1月31日深夜,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透露“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消息後,各大網上銷售渠道雙黃連口服液應聲斷貨,連禽、獸用雙黃連也遭到瘋搶,雙黃連一夜之間成為“抗疫神藥”。 有網友扒出,原來說“潔爾陰”預防非典的這家單位和說“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企業都是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有權威專家指出,雙黃連口服液對新型冠狀病毒是有“抑制”而非“預防”或“治癒”,也就是說喝雙黃連口服液並不能防禦、治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謂‘抑制’,就是你得先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才能‘抑制’,既然你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那你就要先去醫院隔離了,去了醫院,醫生自然會將雙黃連口服液送到你面前,所以大家不用急著搶購。”


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如果說上面這兩則謠言畢竟容易被人識破,那麼1月25日在教育系統廣泛傳播的“白巖松訪談鍾南山”謠言事件,則讓很多人交了“智商稅”。

據悉,始作俑者是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瓔軒實驗學校個別老師。1月25日20點左右,有老師在微信群發佈溫馨提醒:“今晚9點30分央視13頻道,白巖松主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現場直播,邀請鍾南山院士介紹疫情,請轉發通知學生、家長和老師屆時收看”。

此消息被一些老師轉發到教體系統部分微信群,又由部分老師轉發到各學校釘釘群。因消息來源於學校這種權威的教育系統,出於對老師的信任,家長、學生、老師等又到處轉發,以致在社會上引起大規模傳播,甚至驚動了白巖松本人。

後來央視闢謠,2020年1月25日21:30,CCTV-13新聞頻道的節目為《盛典-2020-1》,並非白巖松主持的《新聞1+1》,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在全民自媒體的時代,人們看似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信息,但實際上正如知名財經作家水木然所說“越是在這樣一個似乎什麼都能看見的時代,我們越什麼都看不見。

謠言止於智者。

越是在恐慌的時刻,越是在消息滿天飛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不盲目從眾,不輕信傳言,不隨大流,保持清醒,客觀理性看待各類消息。


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那麼面對層出不群的疫情信息,我們該信誰?又該如何辨別這些信息的真偽呢?

來自某知名自媒體撰稿人陳思進的觀點倒是值得我們借鑑。

他認為面對洶湧的疫情信息首先要看信源,也就是信息的最初來源。對於這次武漢肺炎的疫情,我們要把信息分成專業的醫療信息和社會民生消息這兩大類。

關於專業的醫療信息,他做了一個可信度排序:

1.世界衛生組織

2.國家衛健委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各個省級的衛健委和疾控中心

4.有良好口碑的專業垂直媒體

5.醫療領域在職的著名專家、一般專家

6.知名的科普人

當兩個信息的結論矛盾時,我們應該相信等級高的那個。同時,還應注意信息的發佈時間,以及信息有無最新的修正。


疫情當前,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社會民生消息信源可靠度等級排序為:

1.國家級大媒體,例如央視新聞

2.地方性正規媒體,例如各種電視、報紙都算

3.在真實性方面有良好口碑的自媒體

4.自己熟悉的親戚朋友發來的親身經歷的第一手信息(注意,不是二手信息)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凡事都要經過調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

疫情當前,家裡宅,是為國做貢獻。不造謠,不傳謠,不輕信傳言同樣也是為國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