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两千多年前,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由于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所以常常得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以后,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于是举国上下都开始谈论这件事。后来这件事传进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他便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我是得到了一个空闲的人力,可不是在井里挖到了一个活人呀。”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入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古人借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也就是说,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每次上这一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们做一个传话小游戏:首先由我给第一排的第一位同学悄悄传递一句话,然后这名同学再把这句话传给后面的同学,依次类推,直至传递到最后一名同学为止。有趣的是,每次最后一名同学说出的话和第一位同学的大相径庭,简直令人捧腹大笑。

比如,有一次,我说了这样一句话:“黄小花的妹妹黄小红穿了一件蓝白相间的裙子。”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经过五十几个人的传递后竟变成了“那小子真帅!”

经过寻根溯源,我们发现原来传话进行到大约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变了。一个人听错了,获取了错误的信息,因而传递给别人的也必然是错误的信息,如果再多来这么几个“重度耳背”患者,那么出现这种牛唇不对马嘴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


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一个小小的传话游戏如此,生活中的谣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是每天出门前用棉签蘸点小磨香油,滴进两个鼻孔内,轻捏几下,就可以阻断一切流感和瘟疫传染。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稍微动点脑子就会明白,这个说法实在立不住脚。如果香油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那国家还让我们戴口罩干嘛,还要那么多医护人员研究疫苗干嘛?大家都拎瓶香油岂不省事!

记得当年闹非典的时候,也有人传言说白醋可以杀死病毒,于是乎,一时间各大商店的白醋售罄。

令我讶异的是,这样的消息就连一些有点文化的人也在传播。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人们对谣言的辨认能力似乎一直没什么长进。


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1月31日深夜,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透露“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后,各大网上销售渠道双黄连口服液应声断货,连禽、兽用双黄连也遭到疯抢,双黄连一夜之间成为“抗疫神药”。 有网友扒出,原来说“洁尔阴”预防非典的这家单位和说“双黄连”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企业都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有权威专家指出,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抑制”而非“预防”或“治愈”,也就是说喝双黄连口服液并不能防御、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谓‘抑制’,就是你得先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才能‘抑制’,既然你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那你就要先去医院隔离了,去了医院,医生自然会将双黄连口服液送到你面前,所以大家不用急着抢购。”


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如果说上面这两则谣言毕竟容易被人识破,那么1月25日在教育系统广泛传播的“白岩松访谈钟南山”谣言事件,则让很多人交了“智商税”。

据悉,始作俑者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璎轩实验学校个别老师。1月25日20点左右,有老师在微信群发布温馨提醒:“今晚9点30分央视13频道,白岩松主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请转发通知学生、家长和老师届时收看”。

此消息被一些老师转发到教体系统部分微信群,又由部分老师转发到各学校钉钉群。因消息来源于学校这种权威的教育系统,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家长、学生、老师等又到处转发,以致在社会上引起大规模传播,甚至惊动了白岩松本人。

后来央视辟谣,2020年1月25日21:30,CCTV-13新闻频道的节目为《盛典-2020-1》,并非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在全民自媒体的时代,人们看似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但实际上正如知名财经作家水木然所说“越是在这样一个似乎什么都能看见的时代,我们越什么都看不见。

谣言止于智者。

越是在恐慌的时刻,越是在消息满天飞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不盲目从众,不轻信传言,不随大流,保持清醒,客观理性看待各类消息。


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那么面对层出不群的疫情信息,我们该信谁?又该如何辨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呢?

来自某知名自媒体撰稿人陈思进的观点倒是值得我们借鉴。

他认为面对汹涌的疫情信息首先要看信源,也就是信息的最初来源。对于这次武汉肺炎的疫情,我们要把信息分成专业的医疗信息和社会民生消息这两大类。

关于专业的医疗信息,他做了一个可信度排序:

1.世界卫生组织

2.国家卫健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各个省级的卫健委和疾控中心

4.有良好口碑的专业垂直媒体

5.医疗领域在职的著名专家、一般专家

6.知名的科普人

当两个信息的结论矛盾时,我们应该相信等级高的那个。同时,还应注意信息的发布时间,以及信息有无最新的修正。


疫情当前,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社会民生消息信源可靠度等级排序为:

1.国家级大媒体,例如央视新闻

2.地方性正规媒体,例如各种电视、报纸都算

3.在真实性方面有良好口碑的自媒体

4.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发来的亲身经历的第一手信息(注意,不是二手信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疫情当前,家里宅,是为国做贡献。不造谣,不传谣,不轻信传言同样也是为国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