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從否認到憤怒,再從協商到絕望再到接受

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從否認到憤怒,再從協商到絕望再到接受


你離過職嗎?是自己主動提出還是被辭退處理了?

不管怎樣,離職前期都是有徵兆的。

這些徵兆可能是一種警示也可能使你提前做足準備。

不過身體是準備好了,那心靈是否能承受得了打擊。

每個離職人員都有一段不願提起的辛酸往事,特別是在企業某個崗位有些年頭的更是如此。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可能看完之後有同樣遭遇的你也就不哀傷了。

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從否認到憤怒,再從協商到絕望再到接受


一、否認

正常人接到來自醫院關於重大疾病的確診書和工作人員突然接收到人事的辭退通知,第一個心理反應都是拒絕和否認這個事實。

“什麼?為什麼?”“怎麼是我?為什麼是我?”

“太不公平了!”“這不是真的!”

“否認”是心理防禦機制引起的自我保護,保護太弱或過強都不好。

疫情影響之下,就有很多離職失業的夥伴。

他們懟天懟地懟領導也無濟於事,除非還有一線生機。

二、憤怒

當個體接受了現實後就會出現第二種心理反應,那就是憤怒。

憤怒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對內自責,二是對外攻擊。

我曾遇到一個基層銷售人員因為業績不達標就被“KO”的反彈,該員工先是畢恭畢敬地做自我檢討後來就在前臺的公共場合撒潑。

這種憤怒可見心理素質一般,但背地裡會不會是高層在操縱什麼就不得而知。

就像馬雲說的離職原因無非兩種:一是錢沒到位,二是心受委屈。

三、協商

利益最大化,人性向來如此。

衡量利弊之後,還是會“心平氣和”地協商談判。

討價還價無非針對兩個方向:一是假設不離職那該怎麼調整工作安排,二是假設離職那該如何彌補工作人員。

說實話,我很少見到互利共贏的結果。

不是忍氣吞聲地接受“霸王條款”,就是據理力爭的威脅“告上法庭”。

都說職場如戰場,那離職現場就是戰後“血流成河”情形。

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從否認到憤怒,再從協商到絕望再到接受

四、絕望

不管協商結果如何,經歷過的人都知道事後肯定都是身心疲憊。

沮喪的只是心情,絕望的可是心境。

先前盛氣凌人也好,唯唯諾諾也罷,看淡人世間陰晴冷暖的那一瞬間,生而為人也是覺得可恥。

現實的殘酷不是你當下沒了工作,而是在之後一段長時間裡你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聽了不免令人心灰意冷,不過也別繼續消沉。

人生不怕從頭再來,只怕登高跌重不思進取。

五、接受

為了生活為了家人,最後只能屈服接受。

特別是人到中年,年輕人向來無所畏懼。

今年4月2號,瑞幸承認虛假交易22億元。

董事長還在微博發聲:“今天更要元氣滿滿!小夥伴加油!”

看來只有接受現實才能更加釋懷,實事求是估計也是瑞幸後臺爆單的誘因之一。

就像是我最近看到一個教育行業的高管,因為疫情導致經營不善而即將面臨被解僱。

本來對方還想著跳槽之後應該會有更好的薪資待遇,但實際是在沒找的合適工作之前也只能勉強接受降職降薪的窘迫。


離職前期的哀傷五大階段:從否認到憤怒,再從協商到絕望再到接受


有人說哀傷五大階段不是“固定”的情緒,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這個我是認同的,每個人的情緒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就算是悲痛,個體也有特別之處。

又有人說我們要的不是認識哀傷五大階段,而是解決它。

那我可要說明下,你是解決不了“情緒”的。

人之所以成為“人”,也在於能否“自控”。

如果你剛好也處在哀傷五大階段的其中一環,那就請你先正視它然後“自我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