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編委會:洪兆龍(本村)、洪兆恩、洪常生、姜小寶、章初軍等

審 核:洪兆龍(本村)

編 輯:洪兆龍(北京)

跨省大移民圖(送別鄉親)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目錄序

☆[序言]記住歷史,尋根思源……

☆故土難離

☆重建家園

☆親如一家

☆故鄉情詩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村的組成

☆龍源村

☆佳源村

☆村委會歷屆組織構成

☆四三位新建移民村宅基分佈圖

☆四三位村初建時宅基排序

☆新建村浙江出生人口分佈情況

☆四三位村發展現狀

☆[後序]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前序]:

記住歷史,尋根思源……

淳安縣千島湖(湖中小島嶼1087個、水下城鎮兩座),現在已是知名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之一。但是,你可知道淳安更是我們這些移民人的故鄉,是我們代代繁衍生息、魂牽夢縈的地方。

50年前新安江的移民人為了國家建設舍小家為大家,曾多次轉移後撒到安全地暫住,最後響應國家號召選擇了本地、跨縣、跨省的長治穩妥移民方案。在千島湖的水下至今還淹沒著我們整座的村落、房屋和祖墳。

打開淳安人的移民史是一部曆書,記錄的是千島湖每一個人所經歷的苦難史、移民史、成長史和創業史,也是一幅展現在遷徙中的美麗畫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後,國家為解決建國初期工農業電力不足的困或,自1952~55年後就有水力專家對新安江水流上游的山脈構成及地理位置進行了勘測選址,且得了蘇聯專家的大力支持。並於55年11月專家組形成了《新安江技術經濟調查報告》的報告,後上報國務院經研究決定在原淳安縣境內建造一座大型水庫發電站,壩址選擇在淳安縣白沙區域內一個叫銅官的地方,此處峽谷兩岸高山對峙,河道狹窄、訊期洩洪量大,巖體堅固、地質結構穩定。新安江大壩1957年4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1960年竣工落成,隨之電站開始關閘蓄水發電。

由於國家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按設計規劃水庫蓄水後水位線將達到103至108米(正常水位105米,海拔115米),就會淹沒原淳安縣內的兩座古城(獅城和賀城)及周邊達到水位線以下的所有地域。就此,一場浩浩蕩蕩的牽連到幾十萬人的大移民行動開始了……

1959年9月開始水庫蓄水後水位長勢訊孟,大部分居民村民急需撒到周邊及上游的安全地帶暫住做為過度期,一度造成當地掛靠村落的人口密集和勞動生產資源睏乏。後來國家開始考慮安排長治穩妥的解決辦法,一場轟轟烈烈的跨縣、跨省(浙江、安徽、江西等3省54個縣)的大移民就這樣開始了……。

新安江發電站(銅官峽壩址)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告別淳安,故土難離

1.移民選址

回顧歷史,飲水思源……

在這場跨省大移民到來之前,由國務院統一安排協調下,有浙江省政府多次安排各村代表到江西省各縣鄉鎮進行考查選址,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我們村的兩位老前輩:一位叫洪銘跳(黨員)是佳源村的代表,另位是龍源村的代表洪有清。這兩位同志深受二個村全體村民(28戶139人)的委託,帶著鄉親們囑託和希望於1968年曾先後兩次不辭辛苦千里迢迢來到江西省宜黃縣,對有接收移民條件的相關聯鄉鎮及村落進行了考查選址定點工作,最後把我們村的移民接受地點定在了宜黃縣鳳岡鎮北關大隊的四三位(獅山尾)村。

地理位置,四三位村位於宜黃縣鳳岡鎮北門上黃陂橋偏西北方向,距離縣城3.5公里路。四三位村的西北1公里有楊家排、外麻莊村和裡麻莊,西北3公里處有龍井村,北上2公里有東源和鄒家二村,鄒家村再往北半公里便是紅石門村。所以說四位村水源山脈源頭較長,應屬風水宜居地。也是上述村落通往宜黃縣城的主要交通道路。四三位村往南1.5公里便是有名的王安石《讀書堂》和仙洞古寺(又名穿洞寺)。這裡也是去往著名佛教寺廟曹山寶積寺《曹山寺》旅遊景區的主選通道。

四三位村,水源豐富,山上植被覆蓋率高,農田山林水力資源尚好,從當時相鄰的幾個移民村選址點來看應算是不錯的選擇了。除了去縣城的道路較差外,其它自然條件尚可以(當時從四三位到黃陂橋的這段路是一條小小的人行道,在靠近王安石《讀書堂》山下面小河石橋邊去黃陂橋村的這一段路還是在石壁上開鑿出來的小石條路,只能靠肩挑東西或獨輪車免強通行,是當地居民進山砍柴時走的路)。

石壁下村,距四三位村正南方向一里地處還一有個叫石壁下的老村子,當初我們剛移民到這裡時也有9戶移民在這裡暫住過,現村址已自然消亡了,只留下了村下邊小河上的拱橋了。

另外,在距離四三位村去黃陂橋方向一里半路的山口處原先有個亭子。亭子是古代比較多見的小型建築物,其主要功能是給方園三五里地的行人或田間勞動者提供防風避雨暫時歇腳的場所。這個地方兩邊的山比較緊,我們小的時候特是伴晚時分每當一個人走過這個亭子都緊張的頭皮豎立起來,為什麼?亭子這東西說好也不好,好的是能提行人供方便,壞的是人們往往會給它添加了些神密色彩的鬧鬼故事,既使到現在亭子早沒了,但走到這裡時也還會不自覺的產生些不良感覺。

四三位村的選址,從現在的發展觀來看,都已充分證實了當時兩位選址人是有眼光的,他們的選址是對的,現在的四三位村是個好地方了。撫吉高速宜黃出口引路正從村中通過,大路小路條條通往縣城交通極方便。往後隨著城市化進展和開發,應會給本村帶來很好的勞務服務及土地開發經濟資源等效益。

為此,四三位的村民應感謝這兩有愛心有遠見不負眾望的選址人,我們應杯著感恩的心記住他們,記住歷史。

《仙洞古寺》距四三位村正南方向1.5公里處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王安石《讀書堂》距四三位村正南方向1.5公里處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2.告別淳安

青山綠水總是情,故土難離……

我們龍源和佳源村的村民是在1969年農曆正月13日(迎月伴)的那天開始從各家各戶的暫住地趕到指定點集合的,等到下午大家上船後兩個村的人便分別從龍源和佳源的水庫邊上坐木船起程告別故土,那一場好似生離死別、故土難離的景像至今彷彿還在耳邊迴盪?在機船的引領下長長拖船排成了隊,由於水路較遠行船又慢,當天晚上村民們是在拖船上度過的。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行程後,在次日14號早上就趕到了新安江大壩底並按排在白沙區域的朱家埠住了下來,經過船上一夜的行程鄉親們都已很疲憊了。

第三天也就是正月15日,淳安縣政府移民辦的人安排了我們這些即將離開故土的人到新安江大壩上參觀,還持意讓我們進到了壩裡面參觀了正在運行的發電機組,也算是政府對我們這些移民的一次褒獎吧?算是讓我們這些移民人比較朦朧地去接受去理解了國家建大壩發電和需要移民的重大意義了……?

淹沒在千島湖中的《古龍源村圖》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奮發圖強,重建家園

3.遷達宜黃

遷徙正在進行中……

那個時候我們年齡還小,不懂得什麼支持國家建設和移民高大尚的政治意義?小孩們能在一起玩倒也覺得很開心的,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跟著父母遠行……到了新安江壩底還第一次看見了鐵路和火車,心裡也覺得是件很新鮮的事。記得我們在白沙鐵路旁朱家埠住了兩夜,正月16日接通知要走,我們就跟著大人一起上了火車開始向那陌生的遠方江西出發了……。

那時我們坐的是悶罐車(老百姓俗稱拉牲畜的那種車),在一列火車上人、蓄、農具都一起同行,可見當時的移民條件有多艱苦。火車第二天就了江西鷹潭站,靠站後稍作仃頓後又轉發往崇仁縣火車站了。

火車到了崇仁站,下火車後我們又轉換成坐汽車,就這樣正月17日我們第一批先行的部分人就到達了宜黃縣縣城,當地政府把我們這批移民人臨時安排在鳳岡鎮紅旗小學暫住(另一部分人在崇仁火車站又住了一個晚上次日才到達宜黃縣城)。暫住期間是在正月中旬,當地天氣也還比較冷,由於各家各戶都是拖家帶口的又經過長途跋涉,村民們身體都很疲憊,加上很多數人出現了暈船、暈車現像,還有出現頭痛、嘔吐水土不服的人也很多,特別是老人和幼兒的身體出現嚴重不適應證,為此鄉親們都受了不少苦。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4.重建家園

心懷感恩,重建家園……

失去了故土,迎來新土地。土地對於剛建國不久的農民來說是多麼重要啊!也是移民人耐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我們勤勞堅強,堅信只要有了土地家園可以重建!

移民剛到宜黃的時候正趕在農曆驚蟄節氣前夕,驚蟄到萬物復甦,隨後而來的節氣就是春分和清明瞭。這個時節對農民來說正是做好耕地、鈀田、選種和播種前準備工作的時節,看來國家安排在春節後移民是有考慮的有道理的,正是為移民到新地方後恢復生產著想。再者,此期間也正是當地學生放寒假的時候,剛好能騰出校園來作為眾多移民的暫住接待地。

村民在安置在紅旗學校暫住的半個月裡,老鄉們就已經坐不住了,他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開始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在迎接和搬運牲畜、農具等生產資料到四三位老村,二是積極與當地政府大隊幹部溝通並交接田地、山林、山脈界數,三是積極聯繫當地學校,安排在讀學生轉學和新學齡生入學等事宜。

心路歷程,矢志不渝……

鄉親們在進住四三位後,大部分人住在四三位老村,小部分人住在石壁下老村,兩村相隔一華里地。

目前,擺在新移民面前主要任務是:解決吃、住、行和恢復生產問題。

吃與住行:

住的問題得到當地政府及大隊幹部關懷算是暫時安頓下來了。吃的問題都由各家各戶自己安排,好在人們多少都從浙江帶了些餘糧過來,但那個時候淳安人土地少,各戶貧疾情況差異大,很多人都以水庫打魚來為持生計。所以鄉親們來到四三位村,從新建隊把大家組織起來,村民們之間都是發揚團結友愛精神,鄰里間相互幫助農具互用。

行的問題,雖然村裡當時去縣城的路很窄,這給移民們搬運大型傢俱和農具帶來了不少的困難。肩挑、背扛和用獨輪車手推(當時的路況只能免強走獨輪車),這些對於從小就受苦長大的父輩們來說都算不了什麼難事。

移民後,時間已進入到農曆四月上旬了。隨著大型農具和耕牛的搬遷到位,前當務必要開展春耕生產,尤其對農村來說一年之際在於春,這是當務之急的事情。由於剛遷到這裡,很多人的心態還沒有調整好,心安定不下來。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輩們,他們還總想有一天能返回淳安去生活。再說這些村民在移民前都是從不同的兩個村落和一些散戶集中在一起的,很多人從60年發生大自然災害之後就倒流到水庫邊上過著自由散漫的生活,現在移民到四三位村把他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又要過生產隊集體型勞動了,大家很不適應。就是這樣一群人在當地政府及北關大隊幹部的指導下,在四三位村第一代隊長的帶領下,他們很快就熟掌握了宜黃氣候條件的差異性,恢復了村裡正常的春耕生產,而且當年就取得了生產大豐收。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裡,人們在大集體生產勞動中大家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漲。在勞動中也產生了些有趣味的事情發生。比如:四三位的田裡沼澤地比較多,勞動中一不小心時常就會有人掉進冷水洞裡去,引來大家一場笑聲。還有就是當地田裡的馬蝗較多,下田拔秧、插稻、雲田時,經常會被馬蝗齧成大鼓包,還專愛齧有陳舊傷疤之處。特別是婦女和小女孩子會嚇得不敢下田,看見馬蝗齧住了會喊爹叫媽的,一但齧住了越害怕越著急越是揪不下來。後來聽當地人講才知道馬蝗齧住時不能揪,馬蝗要用手拍打的方法打才會自動鬆口掉下來。

江西這片土地上,其土地肥沃。但是聽當時來選址考查的人說這裡馬蝗、血絲蟲病和冬瓜腳病很多。這也是引起當時移民選址部分人不願意遷到江西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住,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住的問題,要建新村解決永久性住房。整村人蓋新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選新村址,在者要有磚石瓦片、木材和建房技術等。好在我們村子裡各行業都有懂行的人,通過選址堪測最後大家把新村地址選擇在老四三位村河對面的一塊類似原浙江龍源村地貌的田地上蓋房建新村。

新宅地分配有村莊社員大會上按抽籤排位決定各家各戶的宅基地位置。有了宅基地,下步就要解決蓋房的磚瓦木材需求問題。木材好說,本村山上自產的杉木砍來涼幹即可使用了。有關磚瓦問題就不好解決了,由於同時移到宜黃的移民村太多,靠買太貴不說,還供不應求(69年當時國家給補帖移民經費每人500元,扣除搬遷車旅生活費及當地徵用土地費用後,實際結餘轉到移民手中的安置建房已不足每人250元)。為了省時省錢村民們決定自己建窯開爐燒磚瓦,開始是僱師傅組織村民燒。一場熱火朝天的燒磚瓦建新村的場面就這樣開始了,大家為了儘快能入住新房,一邊在抓春耕生產的同時一面砍柴伐樹繞窯,可以說是不計辛勞日夜兼程。開頭不懂燒窯訣竅和火候,通偷師學藝後來村裡人自己就掌握了燒磚瓦窯的火候要訣了。有了磚瓦石木材後,新宅基地上很快陸續地蓋起了一棟棟新房子,大約經過了一年半時間的努力奮鬥,在四三位新址上一座新村莊就展現在世人面前了。也令當地幹部和鄉民感概不已,這充分說明浙江移民人的勤勞勇敢、不畏艱難和體現出奮發圖強、重建家園的信心和決心!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在建設新村、土地開發和山林砍伐的過程中,雖然解決了些較現實的曾產創收及村民經濟收入問題,但那時不懂得更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比如:竟把老四三位村村頭的四棵大樟樹給砍伐煉樟腦油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燒磚瓦建房過程下來,房屋雖建起了,可山林被毀。等到了70年代未期,出現在四三位村周邊一華里範圍內的山上已無柴無樹可砍,原來是滿山綠悠悠大樹小木成林的景像已消失,到後來站在村口已是一眼望不到一棵樹木了,被外鄉人稱之為光頭村?

還好,到了八十年代初,村民們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植樹造林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如今,四三位村的生態環境已恢復或超過了剛移民到這裡時的生態水平了。

這就是我們這個村從移民到宜黃後幾代村幹部和村民們完成重建家園心路歷程的簡述,也為今天仍至以後四三位村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斗轉星移,時間如流……

今年是我們移民至江西50週年的日子,總覺得我們的移故事驚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其悲壯遷徙的場景及重建家園的精神值得代代傳頌和讚揚。

故土難離,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在頃刻之間痛別自己袓祖輩輩生活勞作的家園,這對於任何當事人來說都是一種艱難的抉擇和心靈考驗。何況是一場牽涉30萬人參與的大移民。從第一批移民到今天已五六十年過去了,在他們當中還有許多人仍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當他們望見那碧波盪漾的千島湖水面時,可想曾親眼看見或回憶起湖底被淹沒的土地、城鎮和村莊,從他們沉默不語、無望無助、無可奈何的眼神中看到了多少移民人生離死別的故事……。

新安電站建設和移民是一項宏偉悲壯的事業,在移民人身上體現出來的犧牲與奉獻、勤勞奮進的精神本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新安江移民人自強不息重建家園的事蹟令人感動,值得歌頌。“打斷骨頭連著筋”移民人與千島湖是血濃於水的關係。

淳安人為國家水力建設作出了無私的貢獻,江西人敞開胸懷接納了我們,為移民人提供了寶貴的耐以生存的土地和村莊,給了我們生活的新希望。這是歷史負於我們的選擇,更是體現浙贛兩地人民在那段特珠背景時期發揚團結合作、戰天鬥地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所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初建國不久就完成了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電站的建設和移民大遷徙,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恐怕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做到的事情……!

與時俱進,展望未來……

觀念決定道路,思路決定出路;人才決定勝負,細節決定成敗。

四三位,新農村建設的出路,在於有一個具有強凝聚力的村基層幹部隊,想富必須走農村集體共同致富的路子,建設好以點帶面、以強帶弱、以富助窮和以仁治村、守村規的民俗文化氛圍。利用目前四三位站居的有利地理位置和有效土地資源,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吸取外來投入資金,走與政府合作統籌安排綜發展的道路。

當前,國家正加速推進農村改革進程,一系列惠民富農政策在不斷完善之中,把握機遇時不我待,要說的是年青人後生可為就在當下,我們村是要抓住時機好好規劃一下村裡穩妥長久的發展目標。為此,將福及子孫後代,使其成為周邊有影響力的村落,吸引著人才和資金的流入,讓它成為本村小夥子感到自豪他姑娘嚮往的村子,儘快建設成為一個既保持了移民風俗特點又有現代生活氣息的與進時具進的新農村將指日可待!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淳宜鄉民,親如一家

5.風土人情

由於浙江人與江西人的地域風俗習慣有異同,所以在兩地村民的交往中也產生了很多有趣味的事情……

首先是語言上的不同,浙江人剛來宜黃時雙方若用當地話交流跟本就聽不懂,雙方簡直可用“對牛彈琴”來形容。特別是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接收能力就更差了,有些老人至今在語言交流上還會有些困難。小孩子就不同了,天性活潑可愛,對新物和語言的接受能力極快,他們在學校或在與當地人的交接過程中,一般經過兩三個月的接觸,他們不但能聽得懂宜黃話了,還能較流利的應用宜黃話表述了。比如以遂安人為例,浙江人與宜黃人還存在著以下差異:

①遂安人過小年是農曆24號,宜黃人則農曆26號過小年;

②遂安人拔秧時穩坐在獨足凳上(省腰力),宜黃人則蹲在田間拔秧;

③遂安人用木釘爬子給水搞雲禾除草,宜黃人用自己雙腳雲禾;

④遂安人割稻子的鐮刀刃上帶斜齒,宜黃人用的割稻鐮刀刃不帶齒;

⑤遂安人用的砍柴刀刀嘴是直角的,宜黃人的砍柴刀刀嘴是弧形的;

⑥其它有如:扁擔、柴杆(禾杆)、籮筐、水桶、斧頭、鐵爬、鐵犁、風車和獨輪車等等……方面都存在些差異生。

由於生存地域和生活習俗的不同在各種生活用品及生產工具上都產生了些差異性,然而這些差異性的優缺點各有千秋,並不影響生活中完成基本功能的使用。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6.親如一家

如上述所說,宜黃淳安兩地鄉民雖然在人情世故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但是淳安的鄉民自打踏上這片土地後,就努力的去與當地人學會溝通,虛心的向當地人學習互相交流,通過幾年幾十年幾代人的不斷交流學習,可以說現在淳安人已經全方面的與地當鄉民融洽相處了,鄉親們已是親如一家人。

淳安移民到宜黃後,通過新建隊、插隊、人口流動及婚姻等多種交流形式,今天雙方已相互接受對方了。浙江人也接納並深深地愛上了這片紅色的土地,已被這塊土地和宜黃人博大的胸懷感化,宜黃是我這些第一代移民人的第二故鄉,也是子孫後代的永久故鄉,我們是浙江人、我們是淳安人、我們是遂安人、我們是龍源、佳源人,我們是四三位人,我們更是宜黃人……。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撫吉高速公路宜黃出口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 故鄉情

要問我家何處住?高速路口第一村;

試探民俗有所異?本村來自淳安人;

千島故鄉回不去,安心宜黃建新村;

勤勞治家傳統繼,我輩奮發展宏圖。

注:四三位村,位於撫吉高速公路宜黃段出口方向往前2公里處。

四三位村(座西向東)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北關第一移民村,四三位村 

四三位村,也稱之為獅山尾村,因有宜黃縣的師子山而得名。獅子山座落在縣城宜黃河的西北邊,獅子口面向東南方向,獅子尾就在四三位並通往崇仁縣山脈方向。其實老四三位村的原址是在現新建村這條河對面朝東偏北方向的山坡下(即現在高速公路路基所佔地)。

老四三位村,以前那裡只有當地老居民十餘戶住,為迎接浙江新移民的到來,宜黃政府已將本地老村民轉移安置到黃皮橋一帶去住了。

原四三位村,村莊雖很小但在歷史上可是個古村,何以見得?村的上頭(北)有口古井,村下頭(南)有四棵古樟樹,通過村南頭的四棵參天古樟樹便可知曉了!這些樹直經都在1米以上,最大的樹直經約達到2米,有兩棵中間都已有空洞,人可以鑽進去爬到樹上玩,小時候村裡的孩子們常躲在樹間捉迷藏。可惜的是這幾個大樹都在七十年代被砍伐提煉成樟腦油了,那時沒有古樹保護法,人們也沒有認識到要將這幾棵古樟保存下來的意識。

剛遷到這裡時,村裡共有28戶,其中有19戶暫住在原四三位老村(洪國族、洪銘梅、洪加鐸、姜名會、洪兆金、洪金聚、洪德陽、洪銘清、洪鎮江、洪吉生、洪銘春、洪富州、洪桂香、洪祥林、洪發祥、吳中川、洪街口、應樹林、餘有香),有9戶暫住在石壁下老村(石壁下村在四三位正南方向半公里地,暫住在石壁下的戶主有洪銘桐、洪樟之、洪銘桃、洪時中、洪樟家、洪月林、洪兆塘、章林生、洪連香)。自1970年新村陸續建成之後上述兩個老村暫住戶就逐步按計劃搬入新建村裡來住了,原來老村村址便逐漸廢棄…

我們四三位村,是新建隊的移民村。新村址座西面向東,其村民都是浙江淳縣幾個村莊的移民組建起來的。組建時共有在冊村民28戶,總人口139人(其中有淳安龍源村14戶56人、佳源村14戶83人)。

撫吉高速公路2011年6月28月開始修建,於2012年12月28日竣工通車。高速宜黃出口引路從村北側通過,現在的四三位村,位於宜黃縣北門交通要道旁,是高速公路出口上的第一個村莊(移民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宜黃的獅子山(獅子口)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隱藏在石凹裡的石獅子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原龍源村(14戶)

洪國族、洪銘桐、洪樟之、洪銘梅、

洪加鐸、洪兆金、洪金聚、洪德陽、

洪銘範、洪銘春、洪兆塘、洪富州、

洪發祥、應樹林。

上述14戶共計56人,1969年農曆正月13日從淳安縣姜家公社龍源村(豎頭塢、貓鷹腿、才家塘、大塢村、大洪坑、孫家塢、小塢子塘、仁山塘等地)移至宜黃縣四三位村。

注:龍源村移民前暫住地如下:

①洪德陽、洪銘春、洪發祥3戶先從龍源村移民雙溪之後移至水庫邊上一個叫豎頭塢的地方暫住;

②洪國族、洪銘桐、洪銘梅、洪兆塘4戶先從龍源村移至雙溪之後移至水庫邊上一個叫貓鷹腿的地方暫住;

③洪樟之,先從龍源村移至雙溪後移至大洪坑之後移到汪家的才家塘暫住;

④洪加鐸,先從龍源村移至孫家塢之後移水庫旁邊小塢子塘暫住;

⑤洪兆金,先從龍源移至雙溪下門村之後移至大塢村暫住;

⑥洪金聚,先從龍源村移至雙溪村洪家殿之後移到大洪坑山上暫住;

⑦洪鎮江,先從龍源村移至雙溪口村洪家殿之後移至一個叫仁山塘的地方暫住;

⑧洪富州,先從龍源村移至雙溪下門村之後移至大洪坑暫住;

⑨應樹林,先從龍源村移至軟石塘後移至堅頭塢(其期還在龍源塔上住了幾年)。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淹沒在水下的龍源村(圖片由塘雅龍源村洪林泉老先生提供)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千島湖的《裡佳源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原佳源村(14戶)

洪銘桃、姜名會、洪時中、洪銘清、

洪樟家、洪吉生、洪月林、洪祥林、

章林生、洪桂香、洪連香、吳中川、

洪街口、餘有香。

上述14戶共計83人,1969年農曆正月13日從淳安縣姜家公社佳源村、談嶺上兩地移至宜黃縣四三位村。

注:佳源村移民前暫住地如下:

①洪銘桃、洪時中、洪銘清、洪樟家、洪吉生、洪月林、洪祥林、洪桂香、洪連香、吳中川、洪街口、餘有香12戶暫住在外佳源;

②姜名會,先從降後村移至談嶺上暫往;

③章林生,先從章家移至餘家之後移至談嶺上(山腳下)暫住。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村委會歷屆組織構成

(按任職先後次序排列)

擔任村支委:洪銘桃、洪永州、洪兆龍、洪常生、章初軍;

擔任村隊長:洪銘桃、洪金聚(副隊長)、洪永州、吳中川(副隊長)、洪兆樟、洪兆恩、洪時梅、洪寶殷、章阿貴、洪兆龍、洪建發、洪志板、洪幹平、洪常生、洪正生、姜小寶、洪高飛、章初軍。

☆四三位新建移民村宅基分佈圖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新建四三位移民村宅基(28戶)平面排序:

按從前到後從左到右方位排序(抽籤定位)

後第七排:應樹林、餘有香;

後第六排:洪街口、村小學、水井(上);

後第五排:洪銘發、洪發祥、吳中川、;

後第四排:水井(下)、洪兆塘、章林生、洪富州(洪兆樟)、洪桂香;

後第三排:洪樟家、洪鎮江、洪吉生、洪銘春、洪月林、洪祥林;

後第二排:姜名會、洪兆金、洪金聚、洪時 中、洪德陽、洪銘清;

前第一排:洪國族、洪銘桐、洪樟之、村社屋、洪銘桃、洪銘梅、洪加鐸。

四三位村新貌(北向照)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新建村浙江出生人口分佈情況

按從前到後從左到右方位排序(抽籤定位)

前第一排

1.戶主洪國族(2口人),王七月(母親);

2.戶主洪銘桐(7口人),吳麥女(妻子)、洪淑貞(長女)、洪淑琴(二女)、洪發琴(三女)、洪志軍(四子)、洪小軍(五子);

3.戶主洪樟之(3口人)、方桂桂(妻子)、洪兆芳(兒子);

4.戶主洪銘桃(5口人)、洪武香(妻子)、洪愛平(長子)、洪謝平(次子)、洪幹平(三子);

5.戶主洪銘梅(4口人)、方荷花(母親)、洪約生(弟弟)、汪新妹(弟媳);

6.戶主洪加鐸(8口人)、毛堂香(妻子)、餘有云(母親)、洪有清(長子)、沈美麗(兒媳)、洪建華(二女);洪有發(三子)、洪兆全(孫子);

後第二排

7.戶主姜名會(7口人)、鄭養雲(妻子)、姜愛蓮(長女)、姜愛寶(二子)、姜愛妹(三女)、姜小寶(四子)、姜小華(五女);

8.戶主洪兆金(1口人);

9.戶主洪金聚(4口人)、王山雲(妻子)、洪銀香(長女)、洪銀花(次女);

10.戶主洪時中(6口人)、餘梅香(妻子)、洪永州(長子)、洪炳國(三子)、洪炳姣(四女)、洪炳州(五子);

11.戶主洪德陽(5口人)、洪錦春(父親)、姜竹妹(妻子)、洪月琴(長女)、洪月蓮(次女);

12.戶主洪銘清(4口人)、洪玉琴(長女)、洪文琴(次女)、洪麗琴(三女);

後第三排

13.戶主洪樟家(4口人)、洪武強(長子)、王海嬌(兒媳)、洪美平(孫女);

14.戶主洪鎮江(7口人)、應樹香(妻子)、洪兆恩(長子)、洪兆鳳(次女)、洪兆龍(三子)、洪月楓(四女)、洪月蘭(五女);

15.戶主洪吉生(4口人)、餘三雲(妻子)、洪灰飯(長子)、洪志飯(次子);

16.戶主洪銘春(5口人)、洪雲香(妻子)、陳香女(母親)、洪兆明(長子)、洪兆軍(次子);

17.戶主洪月林(5口人)、王順娣(妻子)、洪時炳(長子)、汪新女(長兒媳)、洪下社(次子);

18.戶主洪祥林(9口人)、餘清女(妻子)、洪荷香(父親)、汪 氏(母親)、洪谷來(長子)、洪金來(次子)、洪銀來(三子)、洪銀蓮(四女)、洪銀平(五子);

後第四排

19.戶主洪兆塘(3口人)、姜花娣(妻子)、洪錫來(兒子);

20.戶主章林生(7口人)、方桂花(妻子)、章阿斗(長子)、章阿貴(次子)、章阿富(三子)、章阿平(四子)、章阿友(五子);

21.戶主洪富州(2口人)、方六雲(妻子);

22.戶主洪桂香(9口人)、餘彩蓮(妻子)、洪時梅(兒子)、餘愛妹(兒媳)、洪元生(長孫)、洪正生(次孫)、洪常生(三孫)、洪嫦娥(四孫女)、洪月娥(五孫女);

後第五排

23.戶主洪連香(5口人)、汪海里(妻子)、江連女(女兒)、洪銘發(女婿)、洪有生(孫子);

24.戶主洪發祥(3口人)、方金妹(妻子)、洪兆龍(侄子);

25.戶主吳中川(5口人)、洪雪英(妻子)、吳端雲(岳母)、洪永華(長女)、洪金華(次子);

後第六排

26.戶主洪街口(8口人)、王香雲(妻子)、洪仙發(長子)、汪小蘭(長兒媳)、洪建發(次子)、洪建女(三女)、洪建華四女)、洪建平(五子);

後第七排

27.戶主應樹林(3口人)、姜雲女(母親)、應秋來(兒子);

28.戶主餘有香(5口人)、餘竹沅(丈夫)、洪蘭花(長女)、洪蘭雲(次女)、洪春芳(兒子)。

注:

上述村民於農歷1969年正月13日從淳安縣千島湖裡村岸邊出發,農曆1969正月16日安全遷達至江西省宜黃縣紅旗小學暫時安置地,共計28戶139人。

四三位新貌(南向照)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村發展現狀(此欄目裡的數據保持隨時更新之中…)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四三位村,從浙江淳安(千島湖)移民到這裡,剛移來的時候龍源和佳源倆個村合起來才有28戶139人(全村只有1名黨員兼任生產隊長)。

可見,當初新建村時的自然條件可想而知,在異地他鄉要完成建新村可說幾乎是白手起家。但在老一輩村領導的帶領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協助下,通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勤勞治家和艱苦創業,一年後一座新村已展現在四三位的新址上……。

今年是淳安縣千島湖移民50週年紀念年。五十年來,新四三位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整座村的人口和戶數以及村風、村貌、文化素養都已換然一新,具體變化作以下統計。

截止2019年5月份經不完全統計:

1、總戶數:99戶(在冊戶數)

2、總人口:430人(在冊人口)

4、總土地:280餘畝(含宅基地)

4、村委會歷屆組織構成

(按任職先後次序排列)

擔任村支委5名:

洪銘桃、洪永州、洪兆龍、洪常生、章初軍;

擔任村隊長18名:

洪銘桃、洪金聚(副隊長)、洪永州、吳中川(副隊長)、洪兆樟、洪兆恩、洪時梅、洪寶殷、章阿貴、洪兆龍、洪建發、洪志板、洪幹平、洪常生、洪正生、姜小寶、洪高飛、章初軍。

5、黨員15名

在本村的黨員:

洪銘桃、洪兆樟、洪永州、洪兆龍、洪常生、洪建軍、章金成、章初軍、洪 壘(共9名);

在外工作的黨員:

洪兆龍(北京)

洪月蘭(佛山)

洪謝平(宜黃縣城)

唐夢帆(美國)

洪夢芝(廣州中山)

應彩英(溫州)

(共計6人);

6、退伍軍人9名

在本村的退伍軍人:

洪國族、章阿斗、洪建軍、洪陸平、洪 帆、洪 俊、章 魁(共7名);

在外工作的退伍軍人:

洪兆龍(北京)

洪謝平(宜黃縣城)

(共計2人);

7、大中專學生24名

洪有生(江西撫州醫學分院畢業)

洪婷婷(洪有生之女,江蘇蘇州科技大學畢業)

洪兆龍(天津鐵路工程校結業)

洪 旭(洪兆龍之子,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畢業)

洪月楓(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

蔡文穎(洪月楓之女,天津外國語大學畢業)

洪月蘭(江西景德鎮學院畢業)

汪宇新(洪月蘭之女,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畢業)

田 沁(洪麗雲之女,山東科技大學畢業)

吳旭豪(洪麗華長子,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畢業)

洪小軍(江西撫州師範專科學校畢業)

洪露宸(洪小軍之女,香港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洪高軍(洪錫來長子,江西崇仁師範畢業)

章雲鳳(章阿富女兒,哈工大研究生畢業)

應國立(應秋來長子,江西九江工程學院畢業)

應國英(應秋來二女,江西新餘學院)

應彩英(應秋來三女,江西南昌雷氏英語學校)

唐夢帆(洪謝平長女,廣東中山大學愽士畢業)

唐夢靜(洪謝平次女,江西師範大學畢業)

洪夢芝(洪謝平三女,廣東中山大學研究生)

洪力群(洪志軍長女,江西九江醫學院畢業)

洪 壘(洪常生之子,福建漳州師範學院畢業)

洪 康(洪友平之子,浙江杭州武警畢業)

洪文怡(洪建新長女,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在讀生)

(共計24人);

8、在外工作人員23名

洪有生(江西省撫州市定居)

洪婷婷(上海市定居)

洪兆龍(北京市朝陽區定居)

洪 旭(北京市朝陽區定居)

洪月楓(廣東省佛山市定居)

蔡文穎(日本東京工作)

洪月蘭(廣東省佛山市定居)

汪宇新(廣東佛市山市定居)

田 沁(海南島市工作)

吳旭豪(江西撫州工作)

洪 壘(上海市工作)

洪小軍(北京市朝陽區定居)

洪露宸(女兒北京市朝陽區定居)

洪謝平(江西省宜黃縣縣城定居)

洪高軍(江西省宜黃縣工作)

唐夢帆(美國工作)

唐夢靜(江西臨川工作)

洪夢芝(廣州中山工作)

章雲鳳(北京市工作)

應國慶(上海市定居)

應國英(上海市工作)

應彩英(浙江省溫州工作)

(共23人)

備註:

①黨員、退伍軍人包含從本村出去在外地工作的人員;

②大學、中專生包含從本村出去在外地工作人員及正在學挍就讀的學生。

③需增加、減少資料或變更資料的人員請聯繫

建在公路旁的村民住宅樓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從村莊中通過的撫吉高速公路引路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新建的村民住宅樓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村邊的老牛欄屋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周恩來總理為新安江水電站提詞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後序]: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紅軍在江西鬧命住在沙洲壩時,當地村裡因缺乏飲用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吃。毛主席看到了,於是毛主席和紅軍就給老百姓挖了一口井供村民飲用。當地老百姓為感恩紅軍、感恩共產黨和毛主席,就在井旁邊立了塊牌子,上面寫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是啊!這是一句多麼熟悉、多麼樸實、多麼親切又是多麼讓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話呀……飲水思源,不忘前人。

今天,我們四三位村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富農政策的推進,村裡的生活條件和地理條件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曾經的舊貌和苦難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我們後來人應記住今天的好子日是來之不易的,是老一代移民先軀給我們村子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是踏在祖輩們的臂膀上才撐起了這片天。我們應當記住、敬仰和感恩於他們!

俗話說“先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有識之士,事成者志在壯年,作為這個村的晚輩和子孫後代,當下就應奮起努力繼承先輩遺志,發揚我們淳安人移民人應有的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百折不撓和聰明智慧、勤勞治家的光榮傳統,讓我們這個村村民的子孫個個都成為孝敬父母、知恩必報,做個德才兼備、曉得感恩的人。成為一個有移民血統的人,做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並具有自豪感和責任心的人;懂得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人。

記住歷史,尋根思源;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奮發圖強,重建家園。

贈予有同樣經歷的新安江移民朋友們:

新安江的水,她把我們幾十萬移民人的心永遠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千島湖的移民人,就像萬千顆優秀的種子撒在了江南片片土地上,她撒到的地方就會在那裡落地、生根、成長、開花並結出絢麗的碩果…。

親愛的鄉親們:

請永遠告訴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的祖先是來自浙江淳安……美麗的《千島湖》之鄉!

四三位,北關移民第一村…

審 核:洪兆龍(本村)

編 輯:洪兆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