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經典之《前朝舊人》

據陸容的《雜記》卷三記載

元朝時的老臣危素和餘闋都是著名的所謂文學名臣,都入過翰林院,修過史。後來元朝滅亡,餘闋戰死,危素卻又進入了明朝的翰林院。

尷尬由此開始......

有一天,明太祖派了個太監到翰林院問,是誰在值班?

危素郎朗的高聲回答:“老臣危素”。

小太監回去覆命,太祖聽了,久久未語。他應該覺得,你危素算什麼老臣?你是前朝的老臣,這個“老”是老在前面,到這時候了還在倚老賣老。於是第二天,傳旨下來令危素到餘闋廟燒香,意思是羞辱他!讓他到以死守節的老同事墳前去好好想想,看他還好不好意思好得這麼精神?!

很多人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從小身世悲慘,甚至連正經名字都沒有,乞過討,當過和尚,可以說嚐盡人間苦難,肯定也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他坐上皇帝寶座後,肯定有無數的讀書人幫他,給他出主意,所以他才出此一策。這個主意一看就知道是有點文化的人想到的。

這個故事在1000多年後,又重演了,國民黨戰犯陳明仁曾被令到戰犯管理所去看宋希濂和杜聿明。其實危素去見餘闋還好,畢竟餘闋已經死了,不必對話,陳明仁見到宋希濂和杜聿明總不能不說話吧?這,還真不是尷尬那麼簡單了。

要知道這三位可都是國民黨軍隊中叱吒風雲,他是絕對的戰爭天才,但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身傲骨,敢於頂撞蔣委員長,要知道那可是獨裁者。敢於如此“傲嬌”的資本真的就是能打仗,會打仗,敢打仗!是東征英雄、抗日名將,絕對鼎鼎大名的人物,曾被蔣委員長親自命名為——黃埔一期的一面旗幟,這是多高的評價?!在抗日戰爭中更是戰功赫赫,特別是率領部下創造了中國遠征軍奇蹟——攻克號稱堅不可摧的日軍松山要塞,幾乎全殲了猖狂的、目空一切的日軍18師團和50師團大部。被盟軍將領稱為:“一部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美國隨軍記者專題報道該次戰役,贊陳是威震敵膽的抗日名將,可以說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國際影響力!

但,就是他,作為首位投誠將軍奉命見了曾經同為國軍將領的杜聿明和宋希濂。

我讀經典之《前朝舊人》

陳明仁和蔣介石

我讀經典之《前朝舊人》

杜聿明和蔣介石

我讀經典之《前朝舊人》

宋希濂英姿勃發

杜聿明和宋希濂也都是黃埔一期學生,在國軍中也是戰功赫赫,威震敵膽的虎將,杜聿明曾任東北保安總司令官、徐州剿總副司令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第五軍軍長,是國軍屈指可數的帥才,是蔣介石依賴的戰場救火隊長。抗戰時任中國第1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軍長、中國遠征軍司令官,日本投降後擔任東北保安總司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是唯一肩負2大戰區的前指總指揮(東北、華東)。杜聿明擅長大兵團指揮作戰,每每能準確判斷戰場局勢。淮海戰役杜聿明受蔣介石嚴令,率徐州3個兵團回師救援黃維兵團,在永城陳官莊戰敗被解放軍俘虜,後關押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

而宋希濂出生於1907年,比杜聿明稍小几歲,曾獲國民黨青天白日勳章,有“鷹犬將軍”之稱,屬於名校生出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葉陸軍步兵學校中國將校班、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軍長、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匪”副總司令兼第十四兵團司令。

陳明仁和這兩位見面的場景究竟如何?都是前朝舊人,而今成為了新中國的“階下囚”。唏噓是必然的,但有一點他們是共同的,都是有文化的人,而且長期身處國民黨軍隊高層,轉戰南北,對於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的戰爭肯定認識很深。就像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在他的《一個人的一個世紀》中描寫的,他進入中國內地看到日本兵每每衝到一個地方,那裡的守城國民黨早早地就棄城而逃,從來不管老百姓,他就知道,這個國民黨必敗無疑。這樣的情景,他們三位肯定心裡非常清楚。

所以,感覺當年的自己必敗無疑是很肯定的。

這三人對於中華民族是有功勞的,尤其是陳明仁,作為起義將軍,是國民黨首義的高層,對於打擊國民黨計劃負隅頑抗的軍心是至關重要的。

但,見面還是有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