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雕以古代動物角器雕刻而成,在商周時期已被視作珍貴的物品

通常指犀角製品。犀角來源稀少,主要依靠進口,故十分珍貴。此外角雕中還有牛角、羚羊角和鹿角等。牛角用途廣泛,民間較為流行,羚羊角多用作器柄、刀鞘之類,鹿角常用於傢俱。1978年湖北荊廣市包山大家中出土的一件戰國牛角雕製品,角身透雕出三條大小不等、姿態各異、相互纏繞的虎首龍身獸,獸身刻有旋渦紋,喻示龍戲於水。構思巧妙,造型奇特,刀法細膩,是傑出的牛角雕作品。陝西長安出土的一件角篦,用動物角雕琢加工而成,星半橢圓形,梳背兩側各浮雕牡丹花葉一簇,底飾線刻小方格紋,是少見的古代動物角器。犀角及以犀角製成的工藝品早在商周時期已被視作珍貴的物品。

角雕以古代動物角器雕刻而成,在商周時期已被視作珍貴的物品

但宋以前的犀角器只見記載而少見到實物,只在1981年浙江諸暨董康祠及其妻周氏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合葬墓中出土的一套文房用品中有犀角鎮紙兩件。此外,愛爾蘭都柏林畢蒂爵士的小博物館中,也有一件北宋徽宗年間刻制的犀角製品,上有徽宗的印款。從這有數的幾件作品看,宋代的犀角製品刻工少,紋飾簡單,造型幽雅,保持了宋代一貫的藝術特色。明代開始流行犀角雕製品。由於犀角中含角質及碳酸鈣、磷酸鈣、酪氨酸等多種成分,是清熱、解毒、定驚、止血的良藥,可以醒酒,所以多製成酒杯、爵、壺。藝人們多利用犀角扁底尖頂的自然形態,將犀角倒置,截去尖部成平足,角內剔空,製成闊口、小足的角杯,杯上雕各式圖案。

角雕以古代動物角器雕刻而成,在商周時期已被視作珍貴的物品

這時期著名的犀角雕刻家有鮑天成、濮仲謙、尤通、尚均等。鮑天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一位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他能用犀角、象牙、各種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墜及髮簪、印章之類,工細絕倫,與蘇州的琢玉名手陸子剛齊名,在江南很負盛名。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其刻制的犀角雕雙螭紋執壺。尤通,字雨源,江蘇無錫人,清代曾入康熙內府。擅刻犀角杯,《酌泉錄》說尤通“善雕刻犀、象、玉石玩器,精巧為三吳冠”。傳少年時,他父親從親戚家借來一件雕刻精美的犀角杯觀玩,尤通以一塊犀角對之仿造。刻成後,顏色與原件稍異,於是以鳳仙花搗爛敷在犀角上染色,逼肖真器。因他雕刻技巧高超,所刻作品受到人們的喜愛,當時人直呼其名為“尤犀杯”。

角雕以古代動物角器雕刻而成,在商周時期已被視作珍貴的物品

故宮所藏犀角雕仙人差槎杯為其名作,造形奇特,最為清雅。清代犀角仍被視為珍稀之物,在雕刻上與象牙、竹木、金石等沒有嚴格的分工,許多擅雕犀角者都是技藝多能的高手,如明末清初的尤通、尚均及清中期的施天章、杜士元等。清代犀角雕作品造型上一般作杯式,紋飾主要有兩種風格,一是具有很濃厚的竹木根高浮雕和圓雕的風格,二是仿古的風格。採取竹木根形式高浮雕、圓雕風格的犀角作品,大部分是沿襲明代雕刻技巧,以吳門J畫派的山水、人物、花鳥為題材,有恬美寧靜的田園生活,攜琴訪友、以文會友的文人情致,以及內容豐富的花鳥魚蟲題材。特別是有的犀角杯被刻成了花形或葉形,花葉與杯融為一體,既巧妙又生動。

角雕以古代動物角器雕刻而成,在商周時期已被視作珍貴的物品

仿古風格的犀角作品在清中期興起。犀角本質古香古色,渾厚質樸,做仿古銅器的造型和花紋,有得天獨厚之處,所以犀角雕刻在雍正、乾隆時出現的仿古銅器風格蔚為一時風尚。這類作品的紋飾圖案既有古青銅器典型的蟠螭、獸面、幾何紋,也有變化了的具寫實性的雲水、龍鳳紋,在結構與形象的處理上都體現出了很強的傳統風格。存世的古代犀角器色澤深沉,褐中微泛紅光,表面似有包漿,有光亮,而透過一些被蟲蝕的洞孔發現,其內層黃淡,有明顯的色層。這並非後世作偽,而是當時製作者為使犀角器形成古香之色,在成器以後再加染色,又經長時間把玩摩挲而成。至於犀角器的染色加工技術,文獻中未見記載,現在已不得而知。

我是“迅捷”,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