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诗人马雅 安洁罗

有些人走哪儿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资太低,房价太高,生活太艰难、这里不好玩、这家店不好吃、这电影真烂……,听到这种怨言,你是什么感受呢?对此,有人说“抱怨像口臭,说的人爽,听的人难受”。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吐槽、互怼、八卦的时刻,有些人甚至乐此不疲,但其实这样的人已经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说多人难受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里,美国作家威尔鲍温认为“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这里的抱怨不仅仅是自己对人、事、物等等的负面评价,还包括你听别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书里认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关注的念头创造人生”,而“你讲了什么话,就会表现出什么模样”。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经典的心灵励志书籍,面世当年荣登美国亚马逊2008年度心灵励志新书销量榜榜首,书里其实表达了一个很简单的思想:“抱怨不如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是一碗“鸡汤”,而是一本极具实效的方法论“教科书”

抱怨像口臭,说多人难受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认清抱怨的危害存在于方方面面。

1.影响身体正常的能量运行。自己嘴巴里说出来的话,或者你听到的话,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它会被自己的耳朵听到,传导到大脑,大脑会相应作出指示和肢体调整来配合你刚刚说出口的话。例如两个人吵架时,越吵越激烈,情绪就会越来越激动,叉腰、抬头、血气上涌,面红耳赤,这都是身体配合你的语言和行为而作出的反应。而如果说话交流的信息都是负面的,那最终注入自己身体的也是负面的情绪和负面的能量,需要消耗人体的能量去化解和吸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2.影响人际交往中健康的沟通。这一点书里解释得很清楚,“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简单点说,不和当事人抱怨,等同于背后说人坏话、吐槽,传到当事人耳朵里,容易引起误会和不快;和当事人抱怨,可能会引发互怼,造成矛盾升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与人交往中,抱怨都不是一个适当的行为。

3.影响自身目标的达成。人在抱怨时,语言和思想都会聚焦在负面的事情上,说的都是自己排斥、不喜欢的东西,这同时也是将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自己所排斥、所讨厌的事物上,“当你抱怨时,其实就是在排斥、推开、驱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根据吸引力法则,你越是关注什么,就越是会吸引什么。有句俗话叫“好的不灵丑的灵”,就是告诫人说话时要多说好话,少说不好的话。抱怨越多,关注点便越是在这些自己讨厌的事物上,结果吸引来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想要的。

抱怨像口臭,说多人难受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里,作者提出要停止抱怨,正是基于人的想法、语言、行动之间的强关联关系,鼓励读者将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正面的事物上。

做到不抱怨的四个阶段

书中介绍要做到不抱怨需要四个步骤,分别是“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整本书的结构也是分这四个步骤展开,详细分解每一个步骤的特征和应对方法。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第一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个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别被文字绕晕,举个简单的例子来方便记忆。例如,对开小轿车这件事情的认识,在我们年龄尚小,对车、对交通工具还没有概念的时候,我们处于第一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会开小轿车。等我们年纪大一点了,见识了自行车、公交车、小轿车、火车,了解了更多交通规则,

我们意识到自己还不会开小轿车,这是第二个阶段,知道自己不会开车。当我们去报驾校,考了驾照,可以开着小轿车上路的时候,我们就到了第三个阶段,我们知道自己会开车了。而当我们开车技术日渐纯熟,我们会慢慢淡忘自己会开车这件事情,开车这项技能似乎已经变成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与你融为一体,收放自如,这就是第四个阶段,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

抱怨像口臭,说多人难受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正如书中所说“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经历四个阶段,才能养成确实的能力”。这四个阶段会始终按这个顺序出现,但每个阶段的长短却因人而异。那些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大多停留在了第二个阶段。

了解这四个阶段是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看清自己处在哪个阶段,需要怎样做才能去到最终的阶段。

停止抱怨,从“紫手环”练习开始

《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发起了“不抱怨运动”,要求我们戴上“紫手环”。不抱怨运动的目标是保持紫手环戴在同一只手上连续21天,只要抱怨就要换手。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计算时间;如果听到其他戴着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

在加入这个不抱怨运动的时候,我们培养不抱怨的能力已经处于第二个阶段,即,我们知道自己还没有学会停止抱怨。这个阶段是最容易放弃而且故态复萌的。“即使你发现自己有多常抱怨,并觉得吃惊或者发窘时,也要坚持到底。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移动你的手环。”

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戴上紫手环加入这个运动,原本以为是很容易很轻松的一件事情,却发现有时候一天之内会把手环从一手换到另一手好几次,也有好多次坚持到第20天的时候不得不换手重新开始。

抱怨像口臭,说多人难受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戴上紫手环(也可以是其他替代品,例如皮筋、手镯等),其实是一种自我警示、自我监督,当意识到自己正在抱怨时,就会立刻停住,把焦点转移到正面的事情上,或者改变自己说的话,把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去。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有意识的有能,在发生抱怨时,我们可以停下来调整自己了。

而继续练习,将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坚持21天甚至更久的时间,慢慢形成肌肉记忆,我们可以达到第四个阶段——无意识地主动避开抱怨的对话场景,不开启抱怨式的对话,能够自觉将对话的焦点放在更正面更积极的事情上。此时,我们才是真正进入了“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像口臭,说多人难受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写在最后

“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很难,但并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么毛病。如果你接受了不抱怨的挑战,代表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能开始将抱怨从生活中取出,你的内在焦点也会转移,变得更快乐。”

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你说什么,就会出现什么。现在的我一直谨记,“当你的嘴巴停止表达负面思想,你的心灵就会转而制造其他更快乐的念头”,这也是我读完《不抱怨的世界》、经历了紫手环练习之后最大的收获。

抱怨如口臭,说多人难受,如何改变?读读《不抱怨的世界》,戴上紫手环,或许有救。

愿大家远离抱怨,收获清新美好的世界。期待你的尝试。

抱怨像口臭,说多人难受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有救

(作者简介:林子青,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只羡人间不羡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