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對人而言,只是陪伴的十年,但對它而言卻是一生

《導盲犬小Q》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因為是日本拍的,所以比美國的《忠犬八公的故事》多了幾分心理上的細膩與情感。其實在我的心目中,是要超越《忠犬八公》的。因為那種與導盲犬家人般的情誼,在緩緩地敘事當中,慢慢的滲進心中,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中了淚點。我極力在忠犬八公中融入自己,也因為狗狗每天風雨中的等待而落淚。可總覺得小Q先入為主,佔據了在我心中對於導盲犬,對於寵物之間的情誼。他不是一下子就湧進心口,而是一點點的,全身都沉浸在其中,成為記憶中的一部分。

狗狗對人而言,只是陪伴的十年,但對它而言卻是一生

人對於狗狗的情感是相通的。我們可以從多部電影中體會到這一點,不只是因為光影的刻意安排,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這樣深切的感受。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縮小了。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找到自己曾經養寵物的影子。其實它更高於寵物的概念,成為家人一樣的陪伴。不僅是因為狗狗的聰明伶俐,與人性的相通,還因為在其中融合的不可割捨的情感。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與人類無太大的區別了,甚至在感情上,超越了人類之間本身的情感。

狗狗對人而言,只是陪伴的十年,但對它而言卻是一生

但是這種情感嚐嚐被人詬病,因為在極端情況下,肯定是優先考慮到人本身的相關利益的。杭州最近對狗狗嚴查嚴管,養狗人士叫苦不迭,非養狗人士堅決支持。因為狗狗發生的爭執也層出不窮,可能更多的,就是養狗人與非養狗人的矛盾。沒有過養狗經歷的人,可能對《導盲犬小Q》中,所描述的人與狗之間的朝夕相處嗤之以鼻。當然要求每個人都對狗狗喜歡友好,也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如何在現實中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沒有人喜歡狗奴貓奴的稱呼,兩個群體之間也不必互相統一一件。求同存異,才能和諧共處。

狗狗對人而言,只是陪伴的十年,但對它而言卻是一生

在《導盲犬小Q》的觀影過程中,我幾度想起老家的那條小黑狗。它是父親從市場上帶回家的,貪便宜只花了二十塊錢。買回家才知道,其實是一條病狗。那時還在農村,買狗來的作用不是用來寵,而是作為看家護院的功能多一些。沒有小Q那樣的待遇,沒洗過澡,整日也都髒兮兮的。因為重病在身,加上對環境的陌生,無奈之下,只得買了一些藥。食物一點兒都不吃的小黑,更不會吃藥。母親帶上厚厚的手套,打算強行胃藥。整個過程是非常粗暴的,我們抓住了脆弱而又奄奄一息的小黑,想要把嘴扒開來喂藥。

狗狗對人而言,只是陪伴的十年,但對它而言卻是一生

但是這次並沒有成功,因為母親馬上把小黑放走了。我當時還很小,也不明白是為什麼。長大後母親回憶起這件事情來,還仍然心有餘悸。她說,當我抓住它,固定住它的脖子,想要給它喂藥的時候,看到了它的眼神。那是一種對生命的渴望與哀求,母親說簡直就跟人的眼神一模一樣,母親心一鬆,小黑便逃走了。它躲在了不遠的汽車底下,誰都沒有想到,直到晚上才發現了它。再後來的某一天,我拽著小黑的繩子,以前死也不走的小黑,現在跟著我的步伐輕盈的往前走著。

狗狗對人而言,只是陪伴的十年,但對它而言卻是一生

小黑就是我生命中的小Q,它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整齊的毛髮,也沒在我們家過上好日子。但是它很好執行了自己的責任,每當有人來都會發出汪汪聲來警報家人。它很乖,但是沒人對待它像寵物一樣,吃著剩菜剩飯,但見到我都往我身上撲。小黑的體型一直沒有變過,幾年來都是如此,父親說它長不大。後來搬家住進樓房,小黑沒有跟我們一起來,被送走了。我牽著它,從村西頭走到村東頭,它很高興,以為今天是出來玩兒的日子。送下小黑後,我們再也沒有見過了。

狗狗對人而言,只是陪伴的十年,但對它而言卻是一生

從此以後,家裡再也沒有養過狗。母親有時也說,如果那時把小黑帶過來就好了。我一直想要再養一隻狗,有一段時間是非常羨慕養狗有寵物的人。可是父親每次拒絕我,都是相似的理由,有感情之後狗狗離去的那一刻,太難受了。小Q病重老去的時候,我真的感受到了父親的顧慮。陪伴著十多年的,想家人一樣的狗狗,以這樣的方式離別,確實很殘忍。只是我們生命中的十年,但對它來說,卻是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