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術”的基礎——共鳴(二)

故意共鳴有三個步驟,我們依次加以解釋:

辨識情緒。

“讀心術”的基礎——共鳴(二)

人類有七種基本情緒:快樂、驚喜、憤怒、蔑視、厭惡、恐懼、悲傷。我們可以根據對方的表情、語言、動作等要素來加以辨別,這種辨別一般不太難,但是它建立在一種文化內的約定俗成的傳統之上,比如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

“讀心術”的基礎——共鳴(二)

但是也會出現誤會,比如一位記者採訪一位中年女士,女士在傾聽記者講話時總是輕輕搖頭,記者越來越不自信,擔心自己說錯了什麼,但事實上,這位女士專注於某件事時經常會出現神經性搖頭的症狀,她自己對此毫無意識,屬於肌肉的輕微震顫。這個例子說明,正確識別對方情緒也並不總是那麼簡單。

將心比心。將心比心是指感受對方的情感,這裡不僅指在心理上理解對方的情感,還需要在生理上也與對方有同步的體驗。

“讀心術”的基礎——共鳴(二)

譬如眼看著孩子重重地摔倒,膝蓋蹭破,家長也會有一瞬間感到自己的膝蓋疼了一下。將心比心在夫妻關係中尤為重要,尤其在當下中國的離婚率直線上升、剛結婚的年輕人一言不合就離婚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

“讀心術”的基礎——共鳴(二)

他們從小就是長輩們的寶寶,很少去體會別人的情緒,這就使他們很難度過婚姻的磨合期。夫妻雙方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原生家庭,思考方式不同,性別不同,於是常常不能理解對方的情緒變化,更不能在生理上也產生同步體驗。

“讀心術”的基礎——共鳴(二)

不知道對方的心靈需求,對矛盾衝突採取了不妥當的處理方式,隔閡就此產生。

傳遞關愛。在觀察和感受了對方的情緒之後,是時候向他傳遞你的關愛了,告訴對方你在乎他,不管做什麼,都是想讓他幸福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