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食”的奮鬥精神,雖而獨立但卻不孤獨

有人會問,一人食不是一種餐廳類型?怎麼會是一種奮鬥精神?

有句話說的好,人越孤獨,越優秀

“一人食”的奮鬥精神,雖而獨立但卻不孤獨

人越孤獨 越優秀

成就越高,越會感到孤獨,因為他有奮鬥精神

互聯網時代,牛羊成群,猛獸獨行,歷數如今的頂尖商業領袖,似乎都是孤獨的,難道是境界越高,知交越少?

還是鄧超唱的那首歌:無敵是多麼、多麼的寂寞......

反正這種“獨自在頂峰中,冷風不斷的吹過”的體驗,距離我們普通老百姓是太遙遠了。

“一人食”的奮鬥精神,雖而獨立但卻不孤獨

不懂得孤獨的人,就反被孤獨反噬

獲得別人的同感,是人的本性。

縱然意識到人與人的情緒程度並不相同,但我還是渴望從外界尋得一絲共情。

記得那一陣子,我休養在家,內心苦悶無處訴說。

於是,我在同學群、閨蜜群,甚至孕媽群裡吐露心聲,向他們傾訴我孕期的悲慘遭遇,渴求得到理解與安慰。

可當我一遍遍地向她們解釋胎盤低置、21三體綜合徵、無創DNA及羊水穿刺等專有名詞。

漸漸地,我不但變得疲憊,反而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共情而遭遇低落情緒的反噬。

春節時,一些女性長輩圍觀我微微隆起的腹部後,一個勁地強調我的肚子和別人相比起來真的太小了。

卻無人真正關心過我這個孕婦累不累,孕期是否有身體不適感。

子曰:有所思也,非其人莫能察也焉哉!

自己的心事,別人又怎麼能感同身受呢?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就像辛夷塢在《山月不知心底事》裡說的:

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長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嘗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

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別要求別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聲也是白費功夫。

人生來孤獨,在所難免。我們何必像那隻受傷的小猴子一樣,在渴望被理解的執念裡,一次次講述自己的傷疤呢。

孤獨很多時候,只能自己承受,全然接受,否則於人於己都是負擔。

“一人食”的奮鬥精神,雖而獨立但卻不孤獨

努力、奮鬥後為什麼會感覺到孤獨

如果你經常感覺自己是在孤獨的努力,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超過了身邊的絕大多數人,你已經擁有了奮鬥精神,

“一人食”的奮鬥精神,雖而獨立但卻不孤獨

一直以來,努力都是個比較稀缺的東西。

有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很努力,但周圍的人其實是不能理解的。他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又累又辛苦,也沒法馬上看到成效。總之在他們眼裡,他們什麼都沒有做,過得也都挺不錯的。

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想要的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星辰大海”。我們的目標,我們的志向是周圍的人不能理解的。他們不明白,明明已經賺了一萬塊為什麼還要辛苦地跳槽找工作;他們不明白,明明當個公務員可以旱澇保收為什麼辭職不幹了。

這其實就是努力的人孤獨的原因。其實我們的認知能力已經遠遠超過周圍很多人,我們的認知水平已經不在一個level上了。因此,在我們的心中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他們看來理解不了。

“一人食”的奮鬥精神,雖而獨立但卻不孤獨

比如,你從公務員體系辭職,身邊的人會覺得你是幹不下去了,不如別人背景硬。但其實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想要的生活不是這個樣子的。

因此,努力的人擁有孤獨感是正常的。因為如果你不孤獨,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身邊的人跟你一樣也是努力的人,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另一種可能是你所謂的努力還是沒有跳出其他人的認知水平,你還需要努力!

一個人吃飯不再代表著孤獨,代表著我已經開始奮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