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你印象中的江南水鄉大都是這個樣子。一說到水鄉,第一反應都是烏鎮周莊,但是過於商業化的這些地方總是不盡人意。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個水鄉,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嶺南藏著一個美出天際的水鄉,來過得人還想再去!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嶺南的水鄉同樣有小橋、流水和枕水人家,盛夏時節雞犬蛙鳴也是聲聲入耳。但比起江南的溫柔墨色,嶺南則多了幾分陽剛之氣。在嶺南,你可以輕鬆發現很多大小不同的水閘,用來調節水鄉的水位和交通,使得船隻穿梭安全往來。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嶺南人就依著水鄉捕魚種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靜的生活中透露出他們樸實的性格。這是我在古勞水鄉之行後深深的感受。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古勞是鶴山市的一個鎮,位於鶴山市的西北部。

據記載,古勞水鄉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完全不輸江南那些極其出名的水鄉。古勞人傑地靈,幾百年來流淌不息的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水鄉人,詠春拳師祖梁贊、“王老吉涼茶”創始人王澤邦、我國第一位電影皇后胡蝶都誕生於此。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最早,古勞只是一片灘塗澤國。因為地處西江河畔,江水從上游流到古勞這裡,河面變得寬闊,大量的泥沙沉積成為沙洲,形成一個個沖積灘。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勞人馮八秀奉旨興建古勞圍,防範洪水。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在他的帶領下,人們先後築了大郡圍、長樂圍、前江圍、獨江圍等。在沖積灘的地方,人們開挖出一口口魚塘,魚塘間又形成一個一個的小土墩。魚塘養魚,土墩則種桑種蔗,有的還建有民居。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習慣上,西江邊上的大堤稱作“圍”,堤圍內魚塘之間的小土墩稱作“圍墩”,因此古勞水鄉又被稱為圍墩水鄉。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古勞水鄉水網縱橫交錯,隨意走走,一個個大小不一的魚塘清波婉轉,塘邊長滿了野花野草。沒有風的時刻,整片水面猶如一塊上好的鏡子,將周圍鬱鬱蔥蔥的綠色投影其中,白色的小花煞是可愛。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此情此景,我腦海中唯一浮現出來的句子就是: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雖然沒有白鷺,也沒有黃鸝,但你就是會感覺無比脫俗、與世無爭的美。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水菱角、水浮蓮……這些植物靠水塘內的活水生長,又用自身的生長來淨化水,使這裡的水無比清淨。到了夏天,蓮花開放,大片粉色佔據湖面,又是另一種風情。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由於河網縱橫交錯,過去村民外出都喜歡以小船代步。如今路橋暢通,倒是隻能見到幾隻小舟孤獨漂在水面上,和周圍的景色融為了一體。若是能坐在這樣的小舟裡,放舟河上,任憑河風滌面,水色潤心,實在是一種享受。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沿著彎彎的鄉間小路,邊走邊看。幾棵百年老榕,根深葉茂,綠葉婆娑,投下一片片陰涼。樹根之粗,一個人圍抱都抱不過來。榕樹與小橋、流水、人家相輝映,把水鄉點綴成了一個個綠意盎然的小綠洲。

幾百年來,這些榕樹靜靜地護衛著這一方水土,無聲的記錄著這裡的光陰。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榕樹下,一條橫跨水面的木板橋映入眼簾。木板已使用多年,滿是風吹雨打過的痕跡。橋面上,不知誰家燃放的鞭炮碎屑,星星點點的紅色與周圍的綠色、木板的黃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耀眼了幾分。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幾條小舟已經成為了裝飾。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也是在這樣的河塘邊、田野裡撒潑、玩耍、奔跑。如今的城市怕是再也不可能看到如此原生態,如此自然的景色了。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還有一些橋,更寬更長,不是簡陋木板搭就的。遠遠看上去,猶如一條長龍蜿蜒在水面上。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當地人稱這種花崗岩石條為“條石”或“西樵石”。主要是因為水鄉的泥土細滑,偶爾幾滴小雨,這裡便遍地泥濘,行走不便。聰明的人們便想到用這種“條石”沿著小河涌和糖基鋪路,讓人們雨天也可以順利出行。

在外來的客人看來,反而構成了一幅獨特的風景。

只知周莊烏鎮?這個“中國威尼斯”美出天際,值得一去再去!

逃離喧囂的城市,在旖旎的南國水鄉風光中感受自然,這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若你喜歡水鄉,就別錯過這個嶺南“威尼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