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輔佐東吳孫權四十餘年,是報仇還是盡忠?

陸遜是三國時期東吳非常傑出的軍事將領,早年負責過屯田工作,擅長防禦戰。成名之戰有夷陵之戰(猇亭之戰)、石亭之戰,都是典型的防禦戰役。

陸遜盡心輔佐東吳孫權四十多年,最終因太子孫和、魯王孫霸二宮之爭,從孫胤處得知孫權的踏上談話的內容,被孫權言語相激,羞憤而死。其實,陸遜在入孫權幕府之前,是與東吳孫氏有殺親之仇的,那為何還要輔佐東吳四十多年呢?


陸遜輔佐東吳孫權四十餘年,是報仇還是盡忠?

東吳陸遜


孫策殺死陸遜的祖父陸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相互攻伐兼併,吳郡陸氏子弟卻始終效忠於東漢朝廷,未曾改變。

袁術稱帝后,曾屯兵壽春,向陸康索要三萬斛軍糧,陸康果斷拒絕。袁術因此大怒,派遣孫策前去攻打廬江陸康。孫策也曾因在舒縣時被陸康看不起,於是奉命,攻下了廬江郡。陸康死守兩年,最終城破,陸康急火攻心病逝了。


陸遜輔佐東吳孫權四十餘年,是報仇還是盡忠?

陸遜從祖父,廬江陸康


陸康是陸遜的從祖父,也就是陸遜親爺爺陸紆的弟弟。陸遜因少年喪父,所以一直跟隨著從祖父陸康生活,可以說在他的心中陸康便是自己的親爺爺。孫策進攻廬江的時候,陸康將陸遜與幼子陸績送往吳郡,二人才得以存活下來。陸遜因大陸績這個小從叔父六歲,所以陸康死後便成了陸氏支撐門戶之人。

孫策攻破廬江郡,陸康因城破憂慮去世,孫策由此成為陸遜的殺親仇人。只是孫策短命,陸遜入東吳到孫權府上的時候,孫策已經去世有三年了,二人未曾見面。

陸遜入東吳,輔佐江東孫氏

陸遜來到東吳,並非為了報仇。在東吳他做過文秘工作,擔任過屯田都尉,兼任過海昌縣令。在山越征討山賊,因軍功被孫權看中,將孫策的女兒許配給陸遜做妻子。娶了仇人孫策的女兒,也算是化解了與孫策的這段殺親之仇,他當然也明白孫權對此的補償之意,還能在與孫氏計較什麼呢?


陸遜輔佐東吳孫權四十餘年,是報仇還是盡忠?

陸遜妻子孫夫人?


蜀漢關羽北伐期間,陸遜假意投降關羽,獲得了關羽的信任,導致江陵守衛放鬆,最終呂蒙偷襲公安,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擒殺。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統帥水陸大軍共計八萬多人,東征孫吳。陸遜在夷陵不僅成功的抵禦了劉備的進攻,還一把大火燒掉了劉備的大半個身家,致使三國格局再次發生大的改變。

石亭之戰,番陽太守周魴假意投降曹休,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擊潰曹休十萬兵馬,致使曹休不久後病逝,曹魏短時間內無力征伐東吳。一年之後,孫權稱帝。

陸遜還曾上表孫權,令諸將廣開良田,解決了東吳駐地缺糧的問題。孫權為了讚賞陸遜的功績,在大將軍之上特設了上大將軍,地位在三公之上。


陸遜輔佐東吳孫權四十餘年,是報仇還是盡忠?

孫策與陸遜有殺親之仇


陸遜在東吳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沒有因祖父被孫策所殺而產生任何私心,孫權為了安撫陸遜將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為妻,也算是化解了彼此之間的仇恨。從此後孫權對陸遜的封賞與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也可以看出,孫、陸兩家完全並未因陸康的死而結不解的仇怨。

孫權言語相激,陸遜羞憤而死

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爭奪東宮太子之位的時候,朝廷官員大多都選擇了站隊,無論是孫和還是孫霸。唯獨陸遜認為,江東未來繼承基業之人,應該憑藉自身才能晉升,所以他選擇了中立。

不久,孫權、孫和父子二人關係惡化。太子孫和派人偷偷藏在孫權床底下,聽到了孫權對楊竺說想立孫霸為儲的消息。


陸遜輔佐東吳孫權四十餘年,是報仇還是盡忠?

吳主孫權


孫和懼怕,急忙找來陸遜的侄兒陸胤,希望陸遜能為自己出面申辯,從而穩固地位。陸遜得知孫權的想法之後,屢次上書,向孫權陳述嫡庶之分,並請求進京面見。

孫權發覺自己的“私房話”被洩露之後,非常憤怒,先後找來陸胤與楊竺審問,陸胤為了不牽連太子孫和,一口咬定是從楊竺處得知。結果楊竺被屈打成招,在獄中還招供了陸遜的二十條罪證,而陸胤始終對太子孫和一言不提。陸遜最終難以忍受這種介於君臣之間的無奈處境,更何況楊竺招供出的罪證不正是孫權在針對自己嗎,不久便羞憤而死。

總結

陸遜的從祖父陸康雖然是因孫策攻破廬江郡而病逝的,但孫策也是奉了袁術的命令。袁術稱帝,是對漢室的不忠,陸康據袁術恰恰是成全了忠於漢室的美名。


陸遜輔佐東吳孫權四十餘年,是報仇還是盡忠?

晚年的陸遜


儒士陸遜不可能投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賊曹操,更不可能投靠朝不保夕的劉表。東吳孫權雖然是繼任孫策權位,但江東基業已固,即便是曹操也只能感嘆“無法在與其爭雄了”。

所以,陸遜放棄個人之間的私仇,投靠東吳,共同面對國仇國賊,這是舍小我、棄私仇的大情懷行為。事實上,在三國時期,若想有建樹,就必定得找一個得以施展才華的割據勢力才行,陸遜的選擇沒錯,只是結局有點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