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高晨雲講“孫子兵法與組織管理”


4月6日晚七點,高晨雲老師在天騏直播間講授課程:孫子兵法與組織管理。這是天騏卓越的第100期課程,當然是要聽一下的了。課程著力於從孫子兵法的論述中挖掘智慧,對組織管理中的種種進行思考,因時間關係,僅從“併力、料敵、取人”三個點做了展開,給人以別開生面之感。高老師是天騏卓越資深講師,是“情景式微案例管理”版權課程獨自擁有者。現將聽講要點及一些淺思簡記如下。

1.關於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共13篇,5000餘字。全書的總綱,就是開篇的一段話: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以計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老師講到,兵家執政理念可以概括為:正合奇勝。但往往被世人曲解為“狡詐無信”。老師強調孫子兵法是一部奇書,是致勝之道、也是智慧寶典,可令人體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真諦,思索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妙道。提出三個感悟,即“透過兵戰感悟謀略、透過字面感悟意境、透過結論感悟思維”。我想,這也算是致敬經典一個最基本的態度。

2.關於組織管理重視戰術運用的三個核心。老師講到,主要是“併力、料敵、取人”這三條。孫子兵法說,兵非貴益多也,唯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唯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併力,即集中兵力。料敵,即判明敵情。取人,即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無慮而易敵者”,就是既無深謀遠慮、又自負輕敵的人。

3.關於高績效團隊精神建設的三個循環。老師的觀點是,圍繞事情抓凝聚力,主要是三個點:一是技能輔導,二是意願激勵,三是以身作則。這當中有不少很棒的觀點、金句。比如說領導要偷懶,一個唯一前提是你要把員工的技能提上去,但如何才能把員工技能提上去呢,那你又絲毫不能偷懶,要操碎了心才做得到。有些領導輔導了,但沒有後續監控,或者也監控了,但只是簡單監控了一個結果,員工是否真會了,不知道。這樣的懶當然偷不得。我理解,這就叫“偷懶有道”。再比如講華泰保險的案例,把明星員工的照片上牆,讓有潛力員工參與重要事項的過程,給機會讓員工充分展示自己,這樣就會有成就感,讓員工發自肺腑地熱愛工作,算是意願激勵的範疇。老師把技能輔導歸結到管理力,把意願激勵歸結到領導力,是有一定道理的。

4.關於高績效團隊制度建設的三規過程。一是規矩,二是規則,三是規範。強調要結合環境進行。總體上是圍繞目標,抓向心力。在這一塊,老師絮絮叨叨講了不少,似展開又未完全展開。規,指習慣,則,指意識。規矩是可以優化的。規則是要相對固定的。規範是可以推廣、複製的。如何養習慣,老師講,三個字:提要求。越要求、越規範,越寬容、越縱容。意識也是規範出來的。思維決定行為,環境改變角色。在這個課段,老師點到了晉城銀行範新生的名字,講了規範推廣問題。可見晉行人也是愛學習的一個群體。

5.關於高績效團隊建設的三個階段。一是傳承階段,二是形成階段,三是推動階段。因時間受限,此話題未展開。

6.併力聚人心,料敵定規章,取人抓日常。老師在課程中引用了孫子兵法的三段話,作為演繹鋪陳的基石。第一段話是講併力聚人心。“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老師的解讀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善於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來。僅從字面上看,就是不要濫用處罰的手段,做管理不能簡單粗暴。張飛之死就是個活生生的案例。第二段話講料敵定規章。“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老師的解讀是要確保嚴格執行,充分分析環境,做到從實際出發。第三段話是講取人抓日常。“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老師的解讀是營造良好氛圍,善於周密部署,堅決貫徹執行。大致可理解為虛實並舉、軟硬齊抓,文化好、制度也好,團隊建設就一定差不了。

7.以身作則很重要。老師講到一句話:員工很少聽你怎麼說,而是看你怎麼做。並反覆強調了這句話的重要性。身教重於言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這些都是常識,但常常被忘掉。可見迴歸常識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2020.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