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用戶“添堵”,誰終將被用戶拋棄

誰給用戶“添堵”,誰終將被用戶拋棄

想換家運營商,但又不想換號碼?如今,這個想法已經能實現。

工信部11月27日召開攜號轉網啟動儀式,27日起,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用戶號碼保持不變,符合條件可自由選擇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干涉用戶自主選擇。

“攜號轉網”服務,是指在同一本地網範圍內,蜂窩移動通信用戶(不含物聯網用戶)變更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而用戶號碼保持不變的一項服務。此前,天津、海南、江西、湖北、雲南前期試驗五省市已於9月19日正式提供服務。截至11月26日,完成“攜號轉網”用戶316萬,佔五省市用戶總量的1.8%。

站在用戶角度來看,之所以要“攜號換網”,除了個別因設備兼容性外,主要還是從網絡信號、服務質量和資費價格等方面考慮,此前因手機號碼與運營商深度捆綁,讓人不敢輕易換號,如今攜號轉網全面啟動,質優價廉者顯然會更受青睞。

而從通訊行業來看,“攜號轉網”能促進運營商在創新業務技術、豐富服務產品等方面深耕細作,以“物美價廉”的服務吸引用戶、留住用戶。

誰給用戶“添堵”,誰終將被用戶拋棄

然而,理想總是很豐滿,政策能否落實到每一個用戶,可能就沒那麼樂觀。此前有媒體報道,試運行期間,就有不少用戶反映,想要轉網必須到指定營業廳辦理,需解除多個綁定業務,“靚號”轉網需付違約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營運商人為設置障礙影響正常轉網的情況並不少見。

網上甚至還有一些營業廳製作的“攜號轉網風險提示”流傳,其中列出十大隱患,並強調“後續影響無法充分預估”,顯然是一種對用戶的“警告”。新聞跟帖中,網友的吐槽聲不斷。

凡此種種,背後無非是逐利的心態在作祟。用戶意味著流量和源源不斷的收入,特別是一些優質客戶,是各大運營商爭奪的香餑餑。但留住客戶的根本還是做好服務,人為地製造障礙給用戶添堵,終究將會失去用戶的心。而且,這樣做也往往得不償失。

此次啟動後,工信部計劃12月初組織檢查小組,分赴各省進行糾風,問題嚴重的將嚴加處理。“嚴”字當頭,讓違規企業長記性、生敬畏。

對此,也有不少網友支招,“打12300(注:工信部投訴電話)投訴,解決非常快”,有相關部門撐腰,期待攜號轉網能真正地“轉”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