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上一篇分析的無錫太湖新城,堪稱長三角城市風水的優秀典型。

今天要講的蘇州太湖新城,某種程度上卻差點成了反面教材!

為什麼這麼說?

進入正題前,先大概介紹下蘇州太湖新城的由來。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論太湖水域面積,蘇州幾乎是無錫三倍,但提及太湖,很多人卻首先想到無錫,這一點早就讓蘇州不爽。

2010年前後,無錫把太湖新城搞得如火如荼,更是一下打翻了蘇州的醋罈子。

於是2012年9月,吳江市正式以“吳江區”的身份併入蘇州城區。同年,蘇州即提出“一核四城”發展戰略,太湖新城規劃火速提上日程。

可以說,這個版塊自誕生起,就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成分。

按規劃,整個蘇州太湖新城分為吳江片區、吳中片區,以及兩者所夾的蘇州灣水域,總面積180平方公里。

其中,吳江和吳中片區各30平方公里,中間的蘇州灣120平方公里。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該板塊以下統稱蘇州灣

從風水格局來看,蘇州灣雖有山有水,還佔了個“灣”字的名頭,但無論是其來脈,還是垣局、水局,都存在很大缺陷。

具體問題出在哪呢?

1、龍脈反背 先天格局無力

蘇州龍脈走勢,大夥讀過文章應該很清楚:從穹窿山起正脈,至天平山落脈,經改造後直入園區。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蘇州灣西北側的旺山-七子山-上方山山系,從格局上講屬於穹窿山的扈從山。

此山系對蘇州灣有無助益呢?

很可惜,幾乎丁點沒有!

論山脈吉凶,首看向背。

吉者,有情向我,必是彎曲來抱;兇者,無情揹我,必然橫飛斜走。

七子山系作為蘇州幹龍護脈,山形為上弧形,剛好反背蘇州灣,這是風水大忌!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旺山等雖有落脈向蘇州灣延伸,但多被大型公墓佔用,功效所剩不大。

所以綜合判斷,整個蘇州灣並無山龍倚靠,未來發展高度有限。

其中,吳江太湖新城會比吳中要好很多。

中間畢竟隔著蘇州灣,起到很大的消煞作用。

2、無可救藥的洩財局

縱觀整個太湖水系,受山龍走勢影響,基本呈現出由西南向東北一片傾瀉之勢

這也是為什麼太湖西南邊的湖州、宜興等市,經濟遠不如東北方的蘇州、無錫發達。

前者一水兒的洩財格、後者則全是聚財格。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蘇州灣最悲劇的地方是什麼?

它這個位置恰恰是自古至今整個太湖最大的洩水口!

全太湖最大的一條洩水河道是誰呢?

答案是連接太湖和黃浦江的太浦河。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據《環太湖水文巡測資料》統計,太浦閘出水量佔全蘇州總量的34.1%!

這樣一條200米寬的巨無霸,位置剛好攔在蘇州灣門口,等於是搶在蘇州灣前截走了本應屬於蘇州灣的豐沛水運。

濤濤財運,從太湖一瀉而出,直入黃浦江,滋養大上海!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吳江太浦河閘口

這裡插一句:太浦河從1958年開建,到1995年全線貫通,花了整整37年!

其貫通之際,正是上海浦東新區規劃起步之時。

藉助這股磅礴水運,浦東一飛沖天,成為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最成功的開發區。

浦東越成功,蘇州灣越可憐。

蘇州望亭和胥口二鎮,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也基本類似。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別忘了,蘇州灣最內側還有一條吳淞江!上海人“親暱”的稱之為蘇州河。

它同樣在狂洩蘇州灣財運!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明代以前,吳淞江是太湖最大的洩水通道。

建國後,太浦河晉升為太湖最大的洩水通道。

好傢伙!蘇州灣一南一北兩條洩水口,一下子全佔了!

除了這兩條,周圍還有大大小小多條河蕩。

整個蘇州灣水局,就像一個被戳破的皮囊,處處是洞,還怎麼聚氣成財?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洩財局最可怕的地方在於:

今天你扔1萬塊在這裡,可能明天能收回的,只有8000塊。

三年五年還勉強撐得住,怕就怕幾十年一直洩下去!

3、 天門淤塞,進氣口狹窄

風水中水法的核心在於六個字:開天門、閉地戶

如今地戶大開、氣運狂瀉之下,唯一能救蘇州灣的,只有“開天門”一個方法了。

但從地圖看,2012年以前,蘇州灣的天門方,也就是上游來水方,湖灣幾乎被淤泥淺灘堵塞,僅留一條小河道。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天門被堵塞,導致外部氣脈進不來,內部卻依然流瀉。

這就預示著蘇州灣早期的發展,向外註定無力可借,產業導不進來;

向內則本身沒有經濟產出,只能靠政府自己拼命砸錢賣吆喝!

深受其苦的吳江顯然明白了這一點。

2013年以後,在政府主導下,整個蘇州灣的上手方不斷加寬、變闊。

濤濤太湖水重新鼓盪而來,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洩水局所造成的損失,蘇州灣的發展因而在不斷提速,並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2012-2016年蘇州灣天門水方拓展進程

蘇州灣整體風水格局點評:

蘇州灣整個風水堂局,來脈如無根之木,屬洩財局無疑。

本來它是支撐不起宏大戰略構想的,但依託太湖由西南向東北的傾瀉水勢,如能徹底打開天門方,確實能改善目前格局,但總體發展仍然有限。

比園區差太遠,與高鐵新城伯仲之間。

不過,吳江顯然在豪賭蘇州灣。

自面世以來,大量的財力物力都砸在了這裡。

比如2018年,吳江完成房地產投資321億元,其中最大頭就是蘇州灣。

蘇州灣,到底是不是下一個園區?

當然,也有很多人看好蘇州灣是在打長三角一體化的算盤。

2019年,吳江與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一起被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生態示範區。

那這個政策對吳江、對蘇州灣能帶來實質幫助嗎?

長三角示範區為何選址吳江、青浦和嘉善,背後有何秘密?

未來滬蘇湖、通蘇嘉鐵路的建成又會對吳江產生哪些影響?

在一體化推進過程中,哪些地方將受益最大?哪裡才是最有前景的投資熱土?

點個關注,下篇我們接著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