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12月10日A股上市 十大利好全梳理

就在明天,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A股股票就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簡稱“郵儲銀行”,證券代碼“601658”。郵儲銀行此次A股發行價格為5.50元/股,“綠鞋”前募資金額約為284.5億元,“綠鞋”後約為327.1億元。這意味著近十年來A股規模最大的IPO即將完成,同時也意味著國有大型商業銀行“A+H”兩地上市收官在即。

不難看到,近一段時間以來,郵儲銀行動作頻頻,A股IPO亮點疊出,可謂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更給投資者吃下一顆顆“定心丸”。無論是此前的“綠鞋”機制,還是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及南方基金等6家戰略配售基金首次悉數到場並頂格申配,以及社保基金組合、央企基金首次齊聚,都讓說事君頗為震撼,相信大家也一樣。

然而,震撼還不止於此。就在昨天,郵儲銀行發佈《關於控股股東增持股份計劃公告》稱,控股股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下稱“郵政集團”)計劃自2019年12月10日起12個月內擇機增持該行A股股份,增持金額不少於25億元。此舉在業內看來,這不僅體現了控股股東對郵儲銀行投資價值的高度認可,也將為證券市場的穩定運行創造良好環境,彰顯“國家隊”擔當。

那麼,近期郵儲銀行A股IPO究竟有哪些利好呢?說事君特意梳理了一遍,發現有如下十大利好——

利好一:控股股東郵政集團自郵儲銀行A股上市起12個月內將增持不少於25億元;

利好二:近十年來首單引入“綠鞋”機制,約43億元“綠鞋”資金作為後市表現的有效支撐;

利好三:6家戰略配售基金首次悉數到場並頂格申配,社保基金組合、央企基金首次齊聚,8家戰略投資者合計認購股數約佔“綠鞋”前本次發行規模的40%;

利好四:長線專業機構投資者獲配量佔網下發行總量的比例高達87%;

利好五:戰略配售獲配股份鎖定一年,70%的網下配售股份鎖定6個月;

利好六:聯席主承銷商A股IPO史上首次聯袂承諾對於包銷的股份鎖定至少1個月或6個月;

利好七:本次發行鎖定股份超過“綠鞋”後發行規模的一半;

利好八:現有股東作出股份鎖定承諾,控股股東郵政集團持有郵儲銀行64.79%(“綠鞋”前)的股份鎖定三年,螞蟻金服、騰訊、中國電信、中國人壽等股東持有股份鎖定一年;

利好九:A股上市後預計很快將被納入主要指數,最高或約80億增量資金有望流入;

利好十:郵儲銀行控股股東、郵儲銀行自身、董事、高管都作出了穩定股價的承諾。

郵儲銀行12月10日A股上市 十大利好全梳理

圖為郵儲銀行A股IPO發行結構

具體到“利好十”,說事君還關注到公告中的表述,十分值得玩味。公告稱,郵政集團計劃自2019年12月10日起12個月內擇機增持郵儲銀行A股股份,增持金額不少於25億元。

公告中“不少於”的表述,無疑給市場留下了想象空間。

根據公開資料,郵政集團在2019年公佈的世界500強中位居第101位,在世界郵政企業中位居第二位;利潤規模連續5年位居世界郵政首位;業務範圍覆蓋郵政、金融、速遞物流三大板塊,並擁有保險、證券等金融牌照,是同時擁有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大型綜合性國有獨資企業。

事實上,長期以來,控股股東增持一直是監管機構所鼓勵的方式。例如,2011年,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簡化控股股東增持的信息披露程序;2015年,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本公司股票相關事項的通知》,明確鼓勵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增持股票等方式保障中小股東利益;2018年,上交所、深交所發聲明確支持大股東增持股份,對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正面作用。

此外,針對“利好九”,專業人士表示,郵儲銀行A股上市後會因市值規模、成交金額和流動性等原因,預計很快將被納入滬深300指數、中證100指數、上證50指數等主要指數。根據目前A股市值測算,未來一段時間,因相關指數基金的配置需求,由此帶來的配置資金預計最高有望約達80億元。

“這些指數基金是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風向標。”上述人士表示,指數基金增持郵儲銀行股票,一方面有利於投資者結構的優化,另一方面能凝聚和帶動更多增量資金入股郵儲銀行,將有助於進一步提振股價。

不僅如此,說事君還注意到,伴隨A股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境外資金加倉A股是近幾年比較確定的趨勢,隨著A股市場在MSCI指數、富時全球股票指數和標準道瓊斯指數等國際化指數中權重的提高,增量外資流入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