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鬱勃,骨氣深厚"。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

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

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諡文安。

王鐸的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行草書七律詩軸

綾本 旅順博物院藏

釋文:碧水澄潭映遠空,紫雲香駕御微風。漢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鏡中。向浦回舟萍已綠,分林蔽殿槿初紅。古來徒奏橫汾曲,今日宸遊聖藻雄。坦園年家詞丈,戊子二月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朱)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自作詩二首軸

224.5cm×49.1cm 順治七年(1650)日本謙慎書道會藏

釋文:丹果無稠疊,藍藤有羨餘。破軒樵語至,冷雨澗聲虛。歸裡多煤土,牽人是佩琚。谷陵自古變,且任動春鋤。山房為土人損壞,徒爾惘然,作二首。庚寅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痴仙道人(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臨顏真卿一行帖軸

177.9cm×44.8cm 順治四年(1647)日本謙慎書道會藏

釋文:真卿一行昨自江淮日趨百里。本期奉兄以慰遠別,疲於道路且止數昔,但深攀仰耳。丁亥八月初五日同羅飲瞻薛竹塢翰林侍御為二如老詞壇。孟津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痴仙道人(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行書為宿松書詩軸

215cm×56.4cm 綾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憶君昔相聚,握手輒相知。繼此南北阻,彭城又一時。野麝亦有匹,山槲亦有枝。及今晤仲氏,桃萼倏霏微。聞君事農穡,牧犢必衝夷。何口尋岱嶫,鼎共一師席。上走筆懷寄宿松老道兄最契一笑。弟王鐸。戊子三月夜奉書。

鈐印:王鐸之印(白)痴仙道人(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臨王獻之適奉帖軸

209.3cm×41.7cm 順治八年(1651)日本謙慎書道會藏

釋文:願餘上下安和,知婢日夕疏,慰意。育故羸,懸心。倪比健也。適逢永嘉去月十一日動靜,故常患不寧。諸女無復消息。獻之頓首。辛卯九月漢中書。孟津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臨王獻之靜息貼軸

204.4cm×51.3cm 順治七年(1650)日本謙慎書道會藏

釋文:消息,理盡轉勝耳。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勢為積乃不易。更思。獻之。唯賴消息內外極生冷,心腹中恆無他,事是差,當隨宜思之也。庚寅二月廿六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煙潭漁叟(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 王鐸 憶紫山作詩軸

214cm×52cm 崇禎十三年(1640)日本謙慎書道會藏

釋文:墟高孤纜遠,嘯見眾峰齊。流徙人煙少,荒涼日色悽。水連坶野內,家傍太行西。焉得白驢去,雪雞聽虎啼。憶紫山作。伊老教正。庚辰春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痴仙道人(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行書文語軸

104.5cm×30.5cm 綾本 日本謙慎書道會藏

釋文:行至燕磯登,頓觀艸樹華□,江勢漾淼,故鄉此時桃柳當作何狀。癸未春二月,西雒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自作詩龍泉寺泉陂詩軸

170cm×53.4cm 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年)貴州省博物館藏

釋文:煙波埋沒久疇與理靈暉吳霅還同此燕山知者微蒹葭深鳥夢雁狎人衣無恙孤村景漁舟何是非 龍泉寺泉陂丁丑作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字覺斯(白)


王鐸書法立軸欣賞

[明]王鐸 自作詩與友坐金剛寺東柳洲東八塢軸

191.8cm×38.1cm 日本謙慎書道會藏

釋文:寺影連平楚,湖光接混元。(襄)哀傷餘燼土,想像似吾村。方士傳龍語,平沙剩雁痕。眼中棲定所,無淚灑乾坤。與友坐金剛寺東柳洲東八塢,

玄芝年家丈旨於詩書請郢正。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