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一念多情,只為傷心

影片開頭便是以長篇的敘述開始,蕭紅的逃婚求學開始,從此便開始了戰亂時代多情女子的情困。所謂情困就是她從一段情隨心所欲的到另一端情感傷痕,且無法泅渡。她是一個執著於情的女子,一個穿越時代女子,可惜她生錯了時代,我依舊說她是幸運的。因為她文學之路與那個時代是背道而馳。正是“獨具我見,不合眾囂”,她寫作的獨特性恰也是當時她的伴侶、她的朋友們所不能理解的,那個時代也無法理解。所以在歷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輝,不同造就幸運。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她對愛情的感念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為愛執著和為生活找依靠。送蕭紅一句話:生命中所有的燦爛,必須有寂寞給以報答。

對命運的不屈,對愛情的執著

喜歡錶哥拒絕了家裡安排的婚姻。在那個時代,媒妁之言父母指定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任何女子都不能拒絕。可是她依然可以背叛世俗和表哥私奔到北京。用現在的一句矯情的話,這個是真愛。可惜上天不會相信真愛,她被拋棄了,徹徹底底的拋棄了。表哥絕決而去,像是整個時代將他拉走,沒有一絲留戀。蕭紅沒有被想象中被打敗,堅強從北京回到呼蘭河老家,也行在她的心裡,呼蘭河是溫暖的吧,不然不會在心裡寒冷時回來。似乎呼蘭河的水能將她的靈魂擺渡乾淨,繼續不被世俗牽絆,尋找內心純淨。

可惜河但情感在那個時代裡不會乾淨太多,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能。為了不被周圍的人嘲笑,父親連夜舉家遷往阿城鄉下。電影裡對這一細節進行了很仔細的拍攝,夜色被冰雪覆蓋,山路里搖擺騾車上,蕭紅眼睛幽幽的望著黑夜,但是從她的眼神中絕沒有一絲絲的悔意,從這個眼神中也能感受到絕非順從了命運。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二蕭、端木,剪理還亂

由於是電影,沒有辦法全部展現蕭紅的全部生活。蕭紅一生可以八個字表現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遇人不淑,顛沛流離。

二蕭第一次見面的鏡頭時,蕭紅可以說狼狽之極,面容憔悴,頭髮乾枯而凌亂,面色泛青,嘴唇開裂。我心裡有個疑問,這樣毫無美感畫面還能吸引一個已經在東北文壇裡小有名氣的三郎呢?再加上被關在東興旅館,與落跑的未婚夫共同欠下的600元的鉅債。這樣聲名狼藉的,如何被人吸引。蕭軍本身身無分文,沒有償還600元鉅款的能力,最主要的還懷別人的孩子。喜當爹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何況有文學氣息的蕭軍。後來我查閱了一些資料,蕭軍當時早有原配許氏和兩個孩子,為何能讓他做出了背棄妻兒的事情呢?就連演員馮紹峰看著劇本都說,我演蕭軍,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愛上她呢?影片中蕭軍幾次旁白說道,幾次起身欲走而未走。蕭紅找著各種機會和蕭軍攀談,從蕭軍在報紙上的文章到到文學理念。甚至蕭紅將自己平時寫的文字和一些插畫隨意排放。顯然蕭紅是讓蕭軍發現她的才華,她希望找到一個救命稻草。我不知道導演這樣拍攝的原因,或是真的因為蕭紅想找到一個寄託的人。不然一個熱愛書寫的人不會將自己的作品隨意丟棄。這樣的拍攝讓我有些不適,而且讓蕭軍走入蕭紅的世界是不是太快。我不知道真實的情況怎麼演繹,但是絕對不會是第一次見面,第一次就躺在一張床上宣洩。對於電影,我只能默許。但是對於真實的歷史,蕭紅蕭軍這樣,我就不能苟同了。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可電影依舊按照劇本就這樣墜入相愛相殺的道路上,而且一走就走了5年,最後蕭紅電影劇本上說,他們因為理念不合分開了。蕭紅想找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而蕭軍想要從軍打仗,和那個時代的男子一樣,驅除韃虜。蕭紅是愛蕭軍的,至少在電影了是這樣表達的,而且是那種愛到骨子了那種。不然電影不會表現的那麼細膩。從蕭紅隨意擺放的文稿到兩個人在床上肆無忌憚的宣洩;從旅館裡逃出來後在一起到蕭軍當家教有錢贖回自己的破舊的大衣給蕭紅穿;從兩人一起啃乾麵包到相互擁抱取暖。或許是馮紹峰表演到位吧,一個深情男子顯現觀眾面前。鏡頭拍攝非常細,細到讓人揪心。就像許廣平說,很多人寫貧窮,沒有人像蕭紅寫的那麼細膩,那麼走進心裡。我猜測這和蕭軍不無關係,因為和蕭軍在一起的,他們是極其貧窮的。因為人的記憶只有經歷事情才能讓那些記憶變得清澈而細膩。我到現在還清晰記得兩個鏡頭:一個是蕭軍請蕭紅吃飯和蕭軍給蕭紅綁鞋帶的畫面。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前者,那個時代的主旋律,沒人不活在飢餓中。但是蕭軍一有錢就請蕭紅吃飯,這就真的愛在心裡了。而且當蕭紅看到丸子湯時,眼睛透露出的渴望讓蕭軍看到了。即使她說,不要了。但是蕭軍還是點了,而且用一句搪塞的話說,還有湯呢?這句話雖然蒼白,但是在蕭紅心裡卻是滿滿的愛意,無法承受的,從她心裡的想法,我覺得她是想和眼前的這個男子心甘情願走到底。

後者,可以說加劇心甘情願程度。導劇或是非常偏愛蕭紅吧,特意加一句詞和細膩的拍攝。“哎呀,我的鞋帶開了。”湯唯用了十分矯情的語氣說了出來,但在那樣的環境裡說出來,卻顯不出來任何任何矯情的意味,更讓有種戀人之間的味道。蕭軍在旁邊找了一顆尖銳石子,將自己的鞋帶隔斷為她綁上。在看《黃金時代》是和妻子一起看的。她看到這個畫面突然問我,你回這樣對我嗎?聽到妻子這樣問我,我從心底裡泛出來的溫馨。因為她能問我,說明妻子是愛我,而我亦如此。越是簡單的事情,越能發現幸福的真諦。或許蕭紅在寫《商市街》的時候,寫那深刻的貧窮時,心底也會有幸福的味道吧,因為身旁有人。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或許愛得太深了,才會害怕失去。蕭紅在相吧。在相依取暖寒冷的東北,兩人窮苦潦倒,蕭紅也沒有什麼工作任何收入,對自己的才華也沒有任何認知。害怕失去給自己溫暖的人,才會傻乎乎的問蕭軍:“您看上我哪兒呢?”蕭軍微微一笑說:“你的才華啊!”蕭紅或許更加沒底,又追問道:“那如果我沒有你認為的那種才華呢?”觀眾明顯感受到蕭紅害怕失去擁有的幸福。可以明白即使在偉大的作家,在愛情面前都會變得脆弱而普通。電影裡,蕭紅說完這句話取出蠟燭擺在床頭,噙著淚水在幽暗的燭光下寫了《棄兒》,寫下她送人的第一個孩子。或許蕭紅寫關於棄兒小說,不僅僅是想念自己的孩子吧,或許還有想要在喜歡的人表現出她才華,留住愛的人。那時的她,還原成普通女子,對愛執著的女子。

電影裡二人分手是佔據著重要的戲份。在觀眾眼中,現實中原本有武的1米6的蕭軍被馮紹峰塑造得高大、英朗,平白獲得了很多同情分,出軌都出得都理直氣壯。而和蕭紅文學氣息相投的端木被塑造成為猥瑣的。或許電影的因素吧,需要有一個看點吧。但是作為紀實性的人物傳記應該尊重歷史吧。從電影的角度應該需要對比衝突才會吸引人吧。電影中從朋友的敘述中,朋友非常遺憾的,蕭紅則是執拗的。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蕭軍作為作家,他和蕭紅的創作理念可以說是南轅北轍。蕭軍是符合那個時代的作家,為國,純粹的創作,並不走心,而他到死也不理解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蕭紅的作品。

前文說,蕭紅是幸運的,因為那個是作家輩出的黃金時代。而蕭紅是那些作而出的明星。因為她的創作是屬於小人物的,人們可以從她的字裡行間感受自己的小悲哀。而這樣的創作理念,並不屬於當時寫作套路,也不按時代要求寫作。這或許是二蕭文學理念巨大的分歧吧。二人在相愛,可是志不同道不合,在相處下去,兩人必定是互相傷害的。

蕭軍之後,蕭紅對於愛情只剩下書裡的戲文了吧。女子,在任何時代都會處於一種何況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作為女子,蕭紅是堅強的,她可以為愛執著,為創作而承受孤獨;而作為女人她是脆弱的,因為她需要生活,需要有人陪伴。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與蕭軍分開後,蕭紅開始與文學上合拍的,性格懦弱怕事的,屢次拋下分分鐘會有生命危險的蕭紅離去的端木。歷史上端木我沒有深究,但就電影本身而言。蕭軍明顯要優於端木,不管是對人對事上。而電影有形的對照,讓觀眾認為“好白菜都讓豬拱了”的一種錯覺。因為電影很是清晰的表現出端木的不負責任。

電影中,日軍攻佔武漢後,端木拋下大著肚子的蕭紅。這一幕,讓所有具有責任的男人都視。影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明顯區別端木和蕭軍兩人的性格。在重慶,蕭紅生命的最後時刻,蕭紅對羅賓說:如果我現在拍一份電報給蕭軍,他一定會陪在我身邊的,可是她不會去拍。蕭紅是瞭解蕭軍和端木的,知道蕭軍的擔當,端木是責任感很輕。當她搬到報社時,有人問她““端木怎麼不帶上你?”她嗤笑一聲:“我幹嘛要他帶啊?”從她灑脫的話語裡,觀眾可以讀出她的無奈語悲哀。當她來到重慶時,沒有直接找端木,而是找了蕭軍的一位朋友把她送到醫院。或許在她的潛意識裡,蕭軍是可靠的。在醫院裡,她將她和蕭軍孩子生了下來。但是第二天孩子沒了,她對朋友說,孩子突發高燒死了。在很多書籍中也沒有明確寫出來。有天,蕭紅在桌前回憶著一兩年前和蕭軍一起與魯迅的相識,此時時移世易,身邊的已經是端木,她回頭看端木的那一眼,絕不是充滿新婚的柔情蜜意的,而是對生活無奈。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作為一個人生的重要經歷,作為一個以經歷寫作的作家,蕭紅沒有將生命裡男人寫進自己的文章裡,情感寫進文章裡,是多麼可笑。在當時社會里,然而她的生命又必須依附於他們,只因為社會的規則是所謂的像蕭軍這樣作家寫下的,而時代沒有給貧窮的女性作家自給自足的空間。電影中,朋友敘述在觀眾裡呈現不眾說紛紜的蕭紅,而作為本人,處於暴風中,從而多言,用她的文字書寫一個又一個的小人物,來表達自己對社會規則的無奈。寫作的人對於作品是有靈性的,只是那個時代的人不懂罷了。有個人懂了,那個人就是魯迅。他說,蕭紅是中國當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只是他不能對蕭紅生活做了評價。畢竟她要過自己生活,別人多說無益。

影片最後,蕭紅在各個醫院度過的,她人生最後一段時間是由端木和羅賓度過的。歷史上對於蕭紅的評價多是可是她死後,卻又那麼多同輩作家為其寫文章惦念。可想而知,她在同行裡多麼受人尊敬。而且她也是值得被最尊重的,因為在她短暫的年華里,開創了一個的文學時代,她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直至現在也深受影響。只要文學嗅覺的作家都會感受蕭紅的偉大。羅賓是第一個給蕭紅寫傳記的,而後又有很多寫有關於她的文字。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詩人戴望舒在蕭紅墓前寫下的詩篇:“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閒話”。我不是作家,不是學者,我只是塵埃一顆,寫這麼長的影評,也只是為了我心目中的文學。因為她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對於喜歡文字的我,自然不會放掉這樣機會。寫下自己的情感。

電影是由《呼蘭河傳》的裡面的文字結束的,我猜測導演是像藉助著清純的文字來洗滌她對文字感念吧。蕭紅曾感慨:“女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女人是逃不過命運的羈絆,但是卻可以在靈魂深處自由。看過後久久縈繞心頭的追求靈魂自由,這才是電影傳達真正的高潮。

《黃金時代》:生命中所有的燦爛,自有寂寞給以報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