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超脫》是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在豆瓣top250裡排名第122。有人評價說不推薦看,因為會看出病,

《超脫》就屬於挖掘人間疾苦的好電影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亨前往一所學校當一個月代課老師。在這一個月中,他經歷了救贖和被救贖的過程。在這所瀕臨倒閉的學校裡,收容的都是差生,家長不管,自我放縱,自以為看透生活,沉迷在頹唐的生活中。亨利就在學生自甘墮落、麻木的氛圍裡,開始了他的拯救。他帶領學生們領略文學人物的魅力,帶他們意識到自己人生缺憾,帶著有虐貓傾向的男孩到心理老師那進行診療……

影片裡出現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無望的世界裡。

男主亨利被困在自己的心理疾病中走不出來,始終逃離真實情感;亨利的外公患有老年痴呆,被記憶和愧疚裹挾;維特老師一直被無視著,得不到家人和學生尊重;梅麗迪恩因自己的肥胖和藝術天賦承受著父親對她的嘲弄;女校長卡羅琳事業家庭受到雙重打擊……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和你在街上擦肩而過的人,你不知道他有多少次想放棄生活。這部片子裡,最恐怖的不是它傳達出的絕望,而是壓抑到你無法用眼淚來表明影片角色的痛苦。

其實,這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義電影。先來了解什麼是存在主義,能夠更好的理解這部影片所要傳達的內容。

01

什麼是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主流學派之一。最早由最早由法國天主教哲學家加布裡埃爾馬塞爾提出。存在主義範圍廣泛,包括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三大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薩特將存在主義發揚光大,迎來存在主義的黃金時代,當時,存在主義在法國有著重要地位。

二戰後,法國人民經受了戰爭的摧殘,飽受磨難。迫切需要一根精神支柱來帶他們逃離苦海,支撐生命。

薩特的存在主義標榜了個人生活、追求自由和存在的理念,既揭示了生活痛苦,也帶給了人們希望。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包括三條基本原則

第一條是存在先於本質。意思就是說,人的軀體先存在於世界上,而人的本質是在後天慢慢塑造的。所以,先有肉身存在,其次才有了“我是誰”。

就像影片中,梅莉迪斯死後,亨利對著女教師說的那番話:“我身不在此,你看見的只是我的軀殼……”

第二條是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薩特認為,人與人之間一定會發生衝突、抗爭和殘酷,而世界冷漠,只能給人類提供無盡的苦悶、失望。

這部片子裡描繪的世界就是頹唐,無趣。生存在片子裡的人承受著來自世界給與他們的痛苦,使他們精神上遭受扭曲,心理麻木,得不到救贖,希望出現又破滅的景象。

第三條是自由選擇,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精要部分。薩特認為,人即自由,每個人在面對選擇、事件、環境等面前都有絕對自由。如果一個人無法自由選擇,那這個人就失去了人的個性。

將薩特的存在主義概括起來就是,雖然世界是荒謬的,人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我們可以給自己創造意義。

單純用薩特的觀點來概括存在主義是不正確的。我認為在這部影片裡,不僅有著薩特的存在主義,也有著加繆的存在主義。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加繆認為世界並不荒謬,它只是存在在那裡,是我們人類賦予了荒謬的主觀意向,即使是沒意義的生活也值得過。加繆認為,人們逃避荒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肉體自殺,就是選擇放棄生命;另外一種是哲學自殺,把希望寄託於外物,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

加繆崇尚反抗,不管反抗的結果如何,只有反抗才能意味著我們的存在。

在這部影片中,梅麗迪恩受不了家裡父親對她身材和藝術作品的譏諷,從亨利那得不到她想要的關愛,於是,決定自殺來解決麻煩。梅莉迪斯為同學老師們製作了帶有笑臉的茶杯蛋糕,留給自己的是黑色的,難過的茶杯蛋糕。在亨利吃過蛋糕後,梅麗迪恩咀嚼著手裡帶著毒藥的黑色蛋糕,轟然倒地,口吐鮮血,自殺身亡。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或許梅麗迪恩是用自殺來逃避,又或許她是用自殺在反抗著腐朽的教育。但是,她的生命終止在那個不那麼美好的時刻。

在這部影片裡,人物角色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他們承受著的痛苦,無法一概而論,因為每個人承受的都不一樣。

02

世間百般痛苦,人類被迫承受

主人公亨利:逃脫情感,心有隱疾

亨利是一個和真實情感割裂開來的人,他害怕觸碰那些美好的感情,不願和別人建立起情感交流,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默默承受著難以言說的心理隱疾。

影片中,亨利割裂真實情感表現在多個方面。

亨利教學十分優秀,但是他從來沒有在任何一所學校長期任教。總是做了一個月的代課老師,就換另外一所學校,即便他擁有成為正式教師的資格。他害怕和學生們建立長期的情感交流。

當梅麗迪恩哭著和亨利擁抱時,亨利開始拒絕了,他不喜歡這種過於親密的接觸方式,說著:“梅麗迪恩,別這樣。”排斥著梅麗迪恩的擁抱。因此,梅麗迪恩感受到亨利他的拒絕,以為亨利也像她的父親一樣,對她有偏見。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在和女教師大吵一架後,亨利選擇將收留在家中的失足少女艾麗卡送到青少年撫養中心去。他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會猥褻少女的變態老男人。艾麗卡哭著對亨利說,他是自己唯一的親人,亨利只是告訴艾麗卡,這並不是她的家,不能在街上游蕩了。即便艾麗卡曾經帶給他溫暖和歡樂,他還是拒絕了,即便這樣讓自己也悲痛萬分。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亨利耿耿於懷於自己的心理隱疾,被生活的麻木浸泡透後,認為自己失去了得到真正愛的機會。

亨利有這種逃避真實的想法,也是因為小時候經歷過的事情。

他知道,自己是外公猥褻母親後的產物。七歲時,見證過母親嗑藥死亡躺在地上的景象,當時的他不哭不鬧,好像是一個被震驚了的小孩子,站在一邊注視著母親的屍體。被倫理道德折磨的亨利,還要照顧他已經精神失常的外公。外公是他的心結,面對外公,就要面對他積活在記憶裡的母親,就要面對自己的倫理道德,這讓他痛苦不已。

影片中亨利發過兩次火。第一次是因為養老院的看護沒有照顧好外公,要讓亨利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去養老院照顧外公。亨利照顧完外公後對著前臺護工大喊到:我付了錢是要你們好好照顧他,別讓我把你炒魷魚!從養老回來坐車的亨利,無聲痛哭,看到車尾還有中年人對失足少女艾麗卡耍無賴扇巴掌,他很無奈,伸不出手來救助她,眼淚不停地流。

亨利的第二次發火,是女教師看到梅麗迪恩和亨利擁抱在一起時,對亨利質疑,懷疑他對梅麗迪恩抱有壞想法。亨利腦子裡閃過艾麗卡的身影和母親還有外公的畫面,失去了理性,蹬著眼睛吼叫著:“你以為我是變態的老男人嗎!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因為這些遭遇,讓亨利選擇和真實情感割裂,避免受傷。除了亨利,影片中的許多角色,也有著屬於各自的生活困苦。

梅麗迪恩:喪失父愛,沒有活著的信念

梅麗迪恩是一個胖胖的姑娘,喜歡畫畫和拍照,有藝術天賦。她喜歡畫喪系、黑暗風、看起來有點驚悚的畫作。在他父親看來梅麗迪恩畫的都是不入流的東西,說著藝術無用論,嘲笑梅麗迪恩肥胖的身材,還說著如果梅麗迪恩好好打理自己,興許能夠找到男人來照顧她。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自己的同學也惡語相向罵她“死肥婆”。在她向亨利尋求一絲慰藉時,亨利對於親密行為的抗拒誤以為亨利和他父親一樣討厭她,對人失去了希望。於是打算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所有問題。

梅麗迪恩死前還為同學們用心製作了好吃的茶杯蛋糕,自己嚥下了黑色毒藥。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影片最後出現了一段亨利問學生們:“

你們有沒有感受到過壓在胸口的壓力。”所有學生都舉起了手,包括亨利。這部片子裡的每個人,都真實存在於生活中,女校長遭受的事業婚姻雙重打擊,維特老師的存在被身邊人忽視,帕克博士的努力換來學生的滿不在乎……

每個人的痛苦不盡相同,程度也不同,但你無法指著對方的痛說,自己的痛更痛。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重新看了一遍電影后,我發現主人公亨利走在一條救贖和被救贖的路上。救贖他人的同時,也在被身邊的人或事救贖自我。

03

亨利的救贖與被救贖

救贖他人

救贖學生。亨利給學生們上的第一堂課是讓他們寫下自己死後,在葬禮上自己的家人朋友會如何談及你的短評。

裡面有個學生如是寫道: 她曾是溫柔可人的姑娘,但她對生活總是要求太多,她又有什麼資格不滿足,她的母親和我儘可能滿足她的所需,為什麼她突然變得如此乖張,如此粗劣,如此刻薄,我們不明白。坦白說,這與我們毫無干係,我們是稱職的父母,但她以自殺的方式,回報了我們的付出。

亨利告訴他們,

為了保護我們的思想不受傷害,能夠與入侵我們的思想使我們日漸沉默的力量做抵抗,我們必須學會閱讀,以此來激活我們的想象力。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當亨利告訴學生們自己將要離開時,曾經對亨利惡語相向的男孩對亨利說,我們會想你的,除了你,這所學校的老師都是傻蛋。

亨利教給他們的不是知識,而是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品讀文學作品的能力,告訴他們,即便是被外界公認的差生,也不要自我放棄。要有思想,要學會正反看待,不要自甘墮落。

救贖失足少女艾麗卡。孤兒艾麗卡和亨利相識在公交車上。艾麗卡想著從亨利身上賺點錢,亨利拒絕了。第二天,艾麗卡還在公交車站原處等著亨利。亨利把她帶回了家,給她吃的,幫她擦拭傷口,並且讓出了自己的床,自己則睡在地下。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救贖外公。外公一直是亨利最大的心結。老年痴呆的外公時常將記憶和現實混淆。外公深陷在對亨利母親帕特麗夏的愧疚中。因為自己犯下的錯誤,間接導致帕特麗夏的自殺。外公臨死前的那段時間,一直回憶著帕特麗夏,乞求得到原諒。亨利看外公時日無多,為了讓外公安心地離開,於是,模仿著母親的語氣對著外公說,你會為從未犯過的錯誤而感到自責。如果你準備好了,隨時都可以走。你知道嗎,沒關係了。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被救贖

我更願意將麗貝卡的出現視為亨利被救贖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亨利拯救麗貝卡,或許,麗貝卡也就無法影響到亨利讓他孤獨的靈魂感受到真情。


麗貝卡和亨利住在一起時,麗貝卡會給亨利做早餐,給他買戒指,幫他照顧外公。麗貝卡就像折翼的天使,看上去好像是亨利在救贖,然而是麗貝卡給他以前母親給過的愛。麗貝卡看過外公寫的日記,或許明白了亨利的身世,也明白了亨利為何如此孤單的原因。但麗貝卡並沒有因為這個原因對亨利產生偏見。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後來,亨利拒絕了這份真情,將麗貝卡送到青少年撫養中心。但是,梅麗迪恩的死亡點悟了亨利,這一切不會變好,你需要自己去爭取。最後,亨利去了撫養中心,找到了麗貝卡,兩人在陽光底下開心地相擁。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04

影片的特殊手法

利用插敘手法,將現實中亨利接受採訪的片段穿插進亨利在任教一個月內的回憶,起到說明故事中心思想的作用。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在一個月的回憶中,順敘描述了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導演還設計了碎片式的亨利小時候的情景和母親的記憶,作為亨利和外公腦海裡想法的呈現,是觀眾理解影片的線索。

影片中難得的明亮色調,出現在亨利和麗貝卡逛商店買禮物,還有亨利跑到撫養中心和麗貝卡相擁的情節。暗示著存在主義的觀點,世界荒謬,生活痛苦,但我們能夠選擇給自己創造意義。

影片中用塗鴉動畫的方式,似乎是為了讓悲傷看起來不那麼悲傷。打電話的帕克博士被電話線絞著,表達帕克博士被家長氣到吐血的心情。影片開頭用塗鴉動畫配著人們對於自己當老師的解說,調侃著當時美國教育制度的腐朽。塗鴉動畫是旁人的心理狀態描寫,有一種用動畫來暗諷的寓意。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這部影片的主題是教育題材。描述的是在美國腐朽教育制度下,學生和老師群體的狀況。每個人都期望老師能夠改變世界,但往往家長們忽視了自己的作用。家長的教育是根,學校教育是穩定器。涉世未深的學生們將“差生”標籤往自己身上貼,外界認為毫無用處,自己也認為自己毫無用處,放縱自我。

影片最後,亨利在學生坐滿的教室裡讀著艾倫·坡的詩,“正在整修的城堡,更反映出現世的淒涼”,伴隨著亨利讀詩,教室學校,一片荒涼。桌子躺倒,滿地飄著廢紙。最後,只有亨利一人,坐在講臺上,面對著鏡頭。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總結一下:

《超脫》的英文名叫detachment,意為割裂。割裂是讓自己和過去的痛苦分隔,而超脫是從過去中破繭而出,深根於痛苦之中,才能真正體會到意義。

這部影片中的存在主義濃厚,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人生並沒有什麼顯而易見的意義,而我們身處痛苦之中,若不學會解脫,一切不會變好,要明白的是學會給自己創造價值和意義。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影片圍繞一所學校裡的學生和老師們的生活進行描述,以亨利逃避真實後醒悟要抓住希望為主線,展開亨利救贖眾人後不敢救贖自己,後面因為梅麗迪恩的死亡和艾麗卡的陪伴,讓亨利明白一切都會好是要建立在自己的主動爭取上,割裂情感是逃避的表現。

在影片的技術層面,塗鴉動畫和鏡頭處理尤為突出。亨利和外公以真實畫面作為他們的想法呈現,片頭出現接受採訪的人物和學校裡的老師們則採用的是塗鴉動畫。

這部電影只看一遍十足可惜,因為大部分人看完後都說看不懂,看過第二遍第三遍,才有可能懂得影片想傳達的理念。《超脫》中的情節真實存在,讓你哭不出來,也讓你沒有笑的機會,感受到的是厚重的壓抑和真實感。

《超脫》中的存在主義:“都會好的”是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世界荒謬,人無意義,苦中作樂,創造價值,是這部片子帶給我最深的感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