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五代十國時期,有四大山水畫大家:“荊、關、董、巨”。上一篇文章,我講了北派山水畫代表荊浩,欣賞了他的《匡廬圖》。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北派代表作:荊浩《匡廬圖》

以荊浩為代表的畫家多描繪北方山水的雄渾大氣,而董源則首先將南方山水的清新秀美表現出來。今天就來說說南派山水畫代表——董源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南派代表作: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董源 ,江西鍾陵人(今江西進賢縣人)。五代南唐畫家,是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董源擅畫山水,在畫江南真山實景之時,疏林遠樹,平遠幽深,皴法狀如麻皮,後人稱為“披麻皴”。

南唐皇帝也是他的粉絲

董源的山水畫曾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垂青。

據說李璟年輕時曾在廬山修建別墅,為了能隨時看到廬山景緻,派董源畫了一幅《廬山圖》。董源將五老奇峰、雲煙蒼松、泉流怪石和庭院別墅巧妙地繪入一圖。李璟稱讚不絕,愛不釋手,把這幅畫掛在臥室裡,朝夕觀賞,就像長居廬山中一般。由此可見董源構思的巧妙和寫景藝術的高超。

北宋的美術評論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裡,還記錄了一段畫壇佳話。

一年冬天忽降大雪,李璟雅興大發,召集群臣賦詩作畫。董源、高太沖、周文矩、朱澄、徐崇嗣這些畫壇高手集聚一堂,集體創作《賞雪圖》。高太沖畫中主像,周文矩畫侍臣和及樂工侍從,朱澄畫樓閣宮殿,徐崇嗣畫池塘魚禽。董源畫的是雪竹寒林,他將積雪壓竹、叢林寒瑟的景象極其傳神地描繪出來。

善畫江南真山

董源的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等。

董源、巨然主要生活在長江以南。南方江湖縱橫,也沒有什麼大山,多半是圓圓的土坡和丘陵。所以,他們的作品與北方畫家筆下的崇山峻嶺風格迥異。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絹本設色,縱50cm,橫320cm

董源的這幅《夏景山口待渡圖》,就是這樣一幅描繪江南湖光山色的傳世佳作:山勢平緩,連綿起伏,江水曲折蜿蜒,秀麗清雅。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後來沈括評價董源的畫,“多寫江南真山而無奇峭之筆”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董源對荊浩的皴法做了些改變和調整,他用左右對稱的掃皴法,發明了“披麻皴”。“披麻皴”是董源及南方山水畫派的顯著特點。

披麻皴

也叫做“麻皮皴”,即“其狀如披散而錯落交搭”,這樣細密如絲如麻的短線條,尤其適合表現草木茂盛的風景。

《瀟湘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董源《瀟湘圖》,絹本設色,縱50cm,橫141.4cm

看一下《瀟湘圖》的局部。那一塊一塊的小土坡,是董源用筆輕輕地左右摩擦、頓挫出來的,這種“披麻皴”的畫面效果,就跟北方山水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南北派山水畫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北派山水畫以豎軸來表現崇山峻嶺,而南派山水畫更多采用長卷的形式作畫。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因為南方江河很多,兩岸源遠流長,這就再次告訴我們:畫家畫畫的手法,一定是跟畫家所處的地理環境和他要表現的畫面內容有關。

我們來放大局部,看看《瀟湘圖》上都畫了哪些景色?畫面的主體是山與水,湖光山色。

先來看山,山勢平緩連綿,遠山的植被鬱鬱蔥蔥。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畫家不用線條,而是用疏密濃淡的墨點,表現山石的起伏凹凸。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再看水。水面遼闊,波光點點。江中小島籠罩在薄霧中。

一條就要靠岸的渡船,船上的人和岸上的人正遙相呼應。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另一邊,拉網的漁夫還在歡快地勞動。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我們看著畫面,似乎能聽見那隔岸相呼的聲音,聽見嘹亮歡快的漁歌。好一副漁舟唱晚的江南秀美風光。

瀟湘,指湖南省境內的瀟水與湘江,這兩條江後來都匯入了洞庭湖。洞庭瀟湘這一帶的風光非常秀麗迷人,是歷代文人、畫家歌詠的重要題目。

比如北宋畫家宋迪畫過《瀟湘八景》,用作詞牌的有《瀟湘神》、戲曲有《瀟湘夜雨》等,曹雪芹還在《紅樓夢》的大觀園裡,為林黛玉設置了一座瀟湘館。

據說董源平生並未到過湖南,此幅《瀟湘圖》是明代大畫家董其昌根據“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的詩意取名的。

“南宗”地位的確立

董其昌很推崇董源。說起來還有些典故。董源生活在五代宋初,曾經擔任過南唐的一個小官職:北苑副使。所以,歷史上多稱董源為“董北苑”。

起初他的山水畫成就並不被重視,一直到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對他的高度推崇,才確立了董源在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

米芾評價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

元代開始,學董源的畫家很多,“元四家”的山水幾乎都師從了董源,他也被尊為了“山水之冠”。

到了董其昌,更是絕了,他多次在題跋中開口就寫道“吾家北苑……”,不由分說要與董源“攀親戚”、認同宗。

正是董其昌將王維、董源推為山水畫史上“南宗”譜系的正宗,而王維幾乎沒有可靠的作品流傳下來,於是,董源就成為了“南宗”的鼻祖。


曾孜榮,中信美術館執行館長,有20年藝術普及工作經驗,語言生動易懂,他的講解可以說是欣賞中國畫的入門捷徑。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精彩視頻

曾老師受邀參加今日頭條的“海綿演講”,獲得《2018年度氣質演講》獎,歡迎大家收看。

http://www.365yg.com/i6615468478902043144/#mid=1600160169939981

南派山水畫宗師:這幅畫裡藏著“平淡天真”的最高境界

《洛神賦圖》裡的中國美學“源代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