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球的三種發力技巧

玩檯球,發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如果發力不學好的話,那麼想要自己的技術上一層會顯得有些困難。所以我們要學好發力。以下是檯球的三種發力技巧,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檯球的三種發力技巧

打檯球力的來源,其實每打擊一次,你不自覺的就會用七個地方發出力來,大體上有大臂、小臂、手腕、虎口、手指、球杆、杆頭。

 

檯球發力技巧一:推

大部分的初學者所發的都是這種力,而高手在用推的時候,往往由於擊點不同和推力的快緩而表現出的功力,則令人歎服。

“推”,大體上是用小臂帶動手腕,手腕順勢推出。戴維斯先生曾經在他的講座中指出:儘量用底部推和早發力還有中高頓杆去代替普通推杆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檯球技巧二:打

說起這個“打”字,才是檯球的精華所在,“打”的發力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事了,在這一擊中所體現出的力度、速度、硬度是一個優秀選手一生都想去追求並做到完美的目標所在。

“打”,大體上是小臂帶動手腕,手腕衝在前面,手腕的速度要快於小臂的速度,杆頭的速度要快於母球的速度。不管杆出的深淺,杆頭的尾勁都不能“飄”和“散”。這裡強調的是腕力,一個不善於使用腕力的球手,永遠都是普通球手。這個腕力發杆的手法和怎樣在杆和杆頭上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辦法,以及怎樣把它練習的盡善盡美都是一環接一環的。

“打”的每一擊要做到完美,就要把力度、速度、硬度這三度協調到最佳;其中力度大部分是小臂給的,速度和硬度大部分來自於手腕和手指(只是大部分),細微之處只能自己細心體會,小臂和手腕的配合至關重要。所以要形成“動力定型”就要有相對穩定的幾個環節:拉桿的長短、發力的早晚及出杆的深淺,要做好這些必須要有系統的、正確的針對性訓練,所以就有了諸多的練習方法,如司諾克中的蛇彩,九球中的L型等等,但是這些練習方法大師級選手是這樣練的,我們也是這樣練的,為什麼效果大不相同呢?那是因為出杆發力的方法問題,要知道我們練習檯球時所做的一切,包括:上位、站位、站姿、手的握法、運杆、節奏等等基本功都是為了發杆這一擊,往往我們憑自己的大腦和智慧及悟性又或者道聽途說了一些所謂的檯球秘訣,自以為境界很高,不斷的重複錯誤,進出一個個的誤區,使自己永遠在迷途中徘徊。所以古人有云:古之學者必有師。一定要有明師的指點,言傳身教,才能學有所成,虛心求教,尊師重道才是真正的秘訣。

我們看到有些選手平常打球時的準度和線路都無懈可擊,但一到了比賽只能有平常的七成水準,這都是因為其杆法不夠,用不了精確的母球擊點,當然也沒有精確的母球落點,不能象亨得利那樣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打過百度,當然也談不上有“深旋轉”的冠軍水準。母球快則快矣,線路好則好矣,但是範圍過大,不夠直接,不能做到“慢”、“小”、“精”,檯球中所說的“抗壓力”就表現在這裡。

檯球技巧三:先打後推

也可以稱其為“撮”,這種杆法是九球高手最常用的,如應用得當,它在強拉強塞上所表現出來的旋轉是隨心所欲的。

這種杆法在加塞時比“打”和“推”都強烈,許多是加上了大臂和虎口的力量,在“撮”時手指不象“打”那樣在完成擊球時抓緊球杆。“撮”要注意的是:力量是勻加速的,要均勻加力,並且出杆越慢,硬度越強,穿透越完整,塞就越大,效果越好。

前面所談的三類發力對母球和目標球撞擊後的效果各不相同,可以根據力的大小、塞的強弱來判定撞擊後的母球走向。(撞擊的最初分離角如沒有旋轉的情況下為90o,包括上下旋)掌握高中低杆的分離角,你才能正確的運用旋轉,你才能體會到旋轉中的“提前量”,你才能學習什麼叫“科學的旋轉”(科學的旋轉加上各種杆法才叫真正的準確無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