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連說:《都挺好》,父母去世時兒女的表現,是付出與收穫的較量

希梵原創——愛連說,喜愛一部連續劇,我們就一起說一下。

最近這部電視劇《都挺好》是火了,據統計尤其是80、90後看的還是比較多,其實80、90大都是獨生子女了,而年齡往上一些,70、60後的人才更深有這種兄弟姐妹多的生活經歷。而且每一家的事拿出來說一下,都夠寫一本書的了,故事總是那麼多,即使不是父母面對子女刻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父母與子女之間總是有那麼多能被理解,卻又糾纏不休、講不清道理的事。

愛連說:《都挺好》,父母去世時兒女的表現,是付出與收穫的較量

《都挺好》第一集裡蘇家的母親去世了,這開篇就是一件喪事,也是一個劇集的開始,成了所有事情的開篇。特別是蘇家這位母親,這個對蘇家所有人起了塑造作用的人,去世了,那麼故事自然就來了。面對母親去世時,兒女的表現也深刻表達了:父母在世時,對兒女的付出多少,等父母離去時,兒女的表現就是對自己付出有一個很好的回評!

​首先老大的表現似乎是所有獨生子女的表現,不在身邊不願相信。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接完電話,直接呆傻在那裡。其實現在很多獨生子女也是一樣,當父母重病之時,遠在外地拼搏的時候,都沒在身邊,所以多是不能相信是真的發生,也是最不能一下子忍受這種事突然發生的。

愛連說:《都挺好》,父母去世時兒女的表現,是付出與收穫的較量

蘇家老大明哲聽到母親去世

這就是第一類兒女,最被父母重視的,自己也努力並爭氣成了材的。哭得最傷心就是這類人,因為他們的成長中,都是有父母在有限範圍內給了最優的待遇,他們也足夠爭氣,混的也不錯。所以父母去世時,這一類子女是心裡有所捨不得,甚至是不對父母金錢有所惦記。更多的是表現出對父母金錢付出也好,感情付出也好,對親人離去的悲傷層面是停留在感恩是比較多的!

愛連說:《都挺好》,父母去世時兒女的表現,是付出與收穫的較量

老二蘇明成母親去世傷心落淚

而明成就是第二類子女,被寵愛的,但是有些不爭氣的。當大哥從國外回來時,能拿出情懷和親人在那裡敘舊的就是明成了,有這種表現呢,是因為他們之間是有共同的情感的,雖說是父母付出還是有所差距,但是終歸都是有好的待遇,可能由於個人差距,一直備受扶植的可能還是第二類子女,因為離父母自己近,而且也是想著老了能指望著這類子女養老。現實中也是很多,父母一直幫這一類子女,但是真到了養老的時候,很多事還真的講不定,父母的錢可能被這類人花的當仁不讓,但是養老分配的問題,他們樂於同兄弟姐妹分享的實例子也不少!

愛連說:《都挺好》,父母去世時兒女的表現,是付出與收穫的較量

蘇明玉在母親去世後不流淚

第三類子女就是被忽視的,被剝奪過的本該屬於自己,卻最有能力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被奪走的給了第二類子女。在父母去世時不流淚的明玉,這種表現是有原因的。是因為足夠被冷落,在家中都能“飽受苦難”,除了能活,能在家裡有一口飯吃,就因為是女孩,一些正常的想法似乎變成了奢望,自己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從家裡該得到的,哪怕是相對公平,就像那本來觸手可及的清華大學都不能去實現就讀。

當父母去世時,特別是在喪事上,或者葬禮上,這種悲傷的場合,會有家庭衝突的發生,就是父母的付出與收穫來了最後的較量。所以當造成蘇家兄妹之間起了大紛爭的,當然不只是因為當天明玉頻繁接電話的舉動,而是明成身上過多的得到了明玉本來也可以得到的東西,而他本身是認為理所當然的表現同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表現失理性的碰撞,而第一類子女則有可以是站在一定高度來勸架的。

愛連說:《都挺好》,父母去世時兒女的表現,是付出與收穫的較量

喪事上兄妹爭執

其實現實中由於家庭的發展,許多孩子多的家庭,多少都有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些很難被孩子所忘記,甚至即使到他們的老去都不會釋懷。就不知道怎麼的,也許是因為是女孩,也許是因為個性不好,還有可能是總惹禍太調皮,還有是家裡前面的子女把錢都用完等等,一系列所謂的理由和“藉口”,第三類孩子,就是像命中註定一樣,受到了不一樣的待遇。但是等父母離去時,子女的表現就是父母付出與收穫的較量,似乎總是事情有難看的場面發生,甚至爭吵和打鬥,對離去的父母來說,也許是再也看不到的結局,可又很難說是不是活著的人,帶著感情芥蒂的人們之間糾纏著的開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