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讀書中快速成長,我總結出的三條經驗

我讀過很多書,多數情況下,進步很小。

唯獨一個方面,有了快速的提升,那就是物品的整理。

具體表現有,衣服幾乎丟光了,重新挑選了心動的。家裡的物品也丟了很多,少了那些物品,生活更加簡潔有序,而且沒有太多不方便。對自己更瞭解,對物品的感受更敏銳。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其他方面進步很小,而物品整理方面進步很快呢?有哪些地方做的不一樣呢?

一、閱讀

《斷舍離》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兩本書,是關於物品整理最重要的兩本書。

這兩本書,每一本我都前後看過兩三遍。《怦然心動》這本書,我還摘抄了書中最心動的20個金句,對這本書提出的整理方法,用簡潔的文字進行了彙總梳理。

比如,物品整理只有兩個步驟,一個是丟棄,一個是為留下的每個物品確定一個位置。

是否丟棄,判斷標準是觸碰到物品的時候是否感到心動。

整理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丟棄的動作完成前一定不能開始物品的收納。

自己進行了物品整理的流程梳理,在行動的時候思路很清晰。

如何從讀書中快速成長,我總結出的三條經驗

二、行動

書讀完了,對裡面描述的乾淨整潔有序的生活很是心動;

梳理了整理的步驟,清楚了整理的流程,感覺整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不就是丟東西和確定物品位置嗎?我也能做到。

信心滿滿地開始行動,而一旦開始行動,就真的可以看到成果,家中的一角會變得整齊有序,行動帶來了成就感,激勵著自己繼續行動。

如果行動受挫,或者丟過一遍沒什麼可丟的了。就再次拿出書來閱讀,在書中又獲得一些靈感,哦,原來那些物品也是可以捨棄的。然後又開始新一輪的丟丟丟。

如何從讀書中快速成長,我總結出的三條經驗

三、加入整理的群,參加群裡的活動

關注關於物品整理的信息,加入了“改變從整理開始”這個群。

整理了一段時間,開始有點迷茫。物品丟了很多,但是心動的感覺一直沒有出現。

與家人的矛盾也在加深,看他們沒用的物品擺了那麼多,幫他們丟了,他們又很生氣。

加入群后,重新開始閱讀,為了參與群裡的活動,把書從頭到尾讀完,篩選20條金句,對書中整理的方法和流程進行梳理。

看著群裡的小夥伴曬出的前後對比照,又開始心動不已;

看到小夥伴整理後的感想,自己又燃起了整理的熱情;

看到小夥伴家裡的整理,又找到了新的整理靈感。

如何從讀書中快速成長,我總結出的三條經驗

最大的收穫,還是參加了物品清理活動。

需要丟100件物品,並做好記錄,最為關鍵的是,要寫下與每個物品告別的話,感恩的話,要寫出丟棄的理由。

以前一直在丟丟丟,但是從未做過記錄,通過這次活動,通過記錄丟掉的物品,思考丟掉的原因,我才發現了自己的喜好。衣服方面,我不喜歡過於豔麗的顏色,不喜歡質量不好的衣服,起球的就不心動了。

我還意識到,丟掉的衣服中,很多是單位發的,別人送的,自己在拿到的時候,就不太喜歡,竟然也勉強自己一直留著,湊合著穿著,對自己太不好了,心疼自己一下。

正是因為記錄和反思,明確了自己的喜好,後來再買衣服,就決定一定選自己真正喜歡的,心動的,即使貴一點,每次使用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如果沒有參加這個活動,我應該想不到要把丟掉的物品記錄下來,也想不到要給物品一一告別,也想不到記錄下來丟棄的原因吧。

別人的一句提醒,可以打破我們認知的盲區。

閱讀、行動、參與互動,這三條原因,就是物品整理水平可以快速提升的原因吧。

既然物品整理可以做好,那麼按照這個方法進行,其他的方面也可以有所進步和提升。

一、閱讀

書讀一遍是不行的,多讀幾遍,摘抄書中的20條金句,整理出書中具體的執行方法,梳理出明確的行動步驟。

方法明確了,步驟清晰了,行動才更順利。

讀書是思維改變的開始,思維改變是行動改變的開始。

如何從讀書中快速成長,我總結出的三條經驗

二、行動

行動是改變的關鍵。沒有行動,就沒有改變。

在行動中,可以判斷自己哪裡掌握了,哪裡還欠缺。然後再對照書本,找尋答案,獲得靈感,再開始新一輪的行動。

這個過程,就是對標的過程。

明確了一個標準,不斷行動,與之靠近,找出不一致的地方,改進。

這個過程,也是自己真正成長提升的過程。

如何從讀書中快速成長,我總結出的三條經驗

三、找到同頻者,找到高手。記錄與反思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是一群人才可以走更遠。

找到組織,找到一起行動的小夥伴,可以找到更多靈感,收穫更多力量。

找到高手,高手可以看到我們的盲區,一個指點,就能讓我們快速成長。

如何從讀書中快速成長,我總結出的三條經驗

如果沒有找到高手,自己行動時,要多加記錄,多加反思。

一味的丟丟丟,一味的行動,沒有根本的提升。反思丟棄的原因,明確了自己的感受與喜好,物品整理才快速提升一個層次。

一味的行動,也不會有根本的提升,要加以反思,才能更好的提升。

這三條中,對你觸動最大的是哪一條呢?

你在看書學習的過程中,做到了哪一步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