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读书中快速成长,我总结出的三条经验

我读过很多书,多数情况下,进步很小。

唯独一个方面,有了快速的提升,那就是物品的整理。

具体表现有,衣服几乎丢光了,重新挑选了心动的。家里的物品也丢了很多,少了那些物品,生活更加简洁有序,而且没有太多不方便。对自己更了解,对物品的感受更敏锐。

同样是读书,为什么其他方面进步很小,而物品整理方面进步很快呢?有哪些地方做的不一样呢?

一、阅读

《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两本书,是关于物品整理最重要的两本书。

这两本书,每一本我都前后看过两三遍。《怦然心动》这本书,我还摘抄了书中最心动的20个金句,对这本书提出的整理方法,用简洁的文字进行了汇总梳理。

比如,物品整理只有两个步骤,一个是丢弃,一个是为留下的每个物品确定一个位置。

是否丢弃,判断标准是触碰到物品的时候是否感到心动。

整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丢弃的动作完成前一定不能开始物品的收纳。

自己进行了物品整理的流程梳理,在行动的时候思路很清晰。

如何从读书中快速成长,我总结出的三条经验

二、行动

书读完了,对里面描述的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很是心动;

梳理了整理的步骤,清楚了整理的流程,感觉整理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就是丢东西和确定物品位置吗?我也能做到。

信心满满地开始行动,而一旦开始行动,就真的可以看到成果,家中的一角会变得整齐有序,行动带来了成就感,激励着自己继续行动。

如果行动受挫,或者丢过一遍没什么可丢的了。就再次拿出书来阅读,在书中又获得一些灵感,哦,原来那些物品也是可以舍弃的。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丢丢丢。

如何从读书中快速成长,我总结出的三条经验

三、加入整理的群,参加群里的活动

关注关于物品整理的信息,加入了“改变从整理开始”这个群。

整理了一段时间,开始有点迷茫。物品丢了很多,但是心动的感觉一直没有出现。

与家人的矛盾也在加深,看他们没用的物品摆了那么多,帮他们丢了,他们又很生气。

加入群后,重新开始阅读,为了参与群里的活动,把书从头到尾读完,筛选20条金句,对书中整理的方法和流程进行梳理。

看着群里的小伙伴晒出的前后对比照,又开始心动不已;

看到小伙伴整理后的感想,自己又燃起了整理的热情;

看到小伙伴家里的整理,又找到了新的整理灵感。

如何从读书中快速成长,我总结出的三条经验

最大的收获,还是参加了物品清理活动。

需要丢100件物品,并做好记录,最为关键的是,要写下与每个物品告别的话,感恩的话,要写出丢弃的理由。

以前一直在丢丢丢,但是从未做过记录,通过这次活动,通过记录丢掉的物品,思考丢掉的原因,我才发现了自己的喜好。衣服方面,我不喜欢过于艳丽的颜色,不喜欢质量不好的衣服,起球的就不心动了。

我还意识到,丢掉的衣服中,很多是单位发的,别人送的,自己在拿到的时候,就不太喜欢,竟然也勉强自己一直留着,凑合着穿着,对自己太不好了,心疼自己一下。

正是因为记录和反思,明确了自己的喜好,后来再买衣服,就决定一定选自己真正喜欢的,心动的,即使贵一点,每次使用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如果没有参加这个活动,我应该想不到要把丢掉的物品记录下来,也想不到要给物品一一告别,也想不到记录下来丢弃的原因吧。

别人的一句提醒,可以打破我们认知的盲区。

阅读、行动、参与互动,这三条原因,就是物品整理水平可以快速提升的原因吧。

既然物品整理可以做好,那么按照这个方法进行,其他的方面也可以有所进步和提升。

一、阅读

书读一遍是不行的,多读几遍,摘抄书中的20条金句,整理出书中具体的执行方法,梳理出明确的行动步骤。

方法明确了,步骤清晰了,行动才更顺利。

读书是思维改变的开始,思维改变是行动改变的开始。

如何从读书中快速成长,我总结出的三条经验

二、行动

行动是改变的关键。没有行动,就没有改变。

在行动中,可以判断自己哪里掌握了,哪里还欠缺。然后再对照书本,找寻答案,获得灵感,再开始新一轮的行动。

这个过程,就是对标的过程。

明确了一个标准,不断行动,与之靠近,找出不一致的地方,改进。

这个过程,也是自己真正成长提升的过程。

如何从读书中快速成长,我总结出的三条经验

三、找到同频者,找到高手。记录与反思

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是一群人才可以走更远。

找到组织,找到一起行动的小伙伴,可以找到更多灵感,收获更多力量。

找到高手,高手可以看到我们的盲区,一个指点,就能让我们快速成长。

如何从读书中快速成长,我总结出的三条经验

如果没有找到高手,自己行动时,要多加记录,多加反思。

一味的丢丢丢,一味的行动,没有根本的提升。反思丢弃的原因,明确了自己的感受与喜好,物品整理才快速提升一个层次。

一味的行动,也不会有根本的提升,要加以反思,才能更好的提升。

这三条中,对你触动最大的是哪一条呢?

你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了哪一步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