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我们先从美国的明星制度说起。

1910年,劳伦斯成为了第一个偶像明星,接着迎来了明星制的兴盛期。很快,明星制度成了美国电影界的重心。

明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观众的需求,欲望和焦虑,成为了很多观众的精神食粮,也是时尚,价值和公众行为的带领人。以明星作为主要商业手段生产的电影,常常非常卖座,同时,他们的酬劳也相对惊人。

在明星制度的影响下,衍生出了这样一种现象——迎合观众口味,创造人设,打造标签。

比如“碟中谍系列”的主演汤姆·克鲁斯。他主演的很多电影都有一贯模式,开始时是个神气自信的年轻人,长得很帅,却有点骄傲,有点死相,自以为很聪明。剧情发展中会犯上大错,从而收敛起来。沿途总有一个爱着他的漂亮女子相助,使他克服困难迈向成功。

这就是为汤姆·克鲁斯量身定做的电影。汤姆·克鲁斯性格突出,自成类型,这是他的明星特质,也是观众喜欢看到的形象。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汤姆·克鲁斯

当然,汤姆·克鲁斯是有野心的,他会冒着很大风险去挑战与自己形象相悖的角色。比如在《金钱本色》中演一个欢闹的配角,在《花木兰》中饰演一个自吹自擂的宗师。观众对他很忠心,这些形象,也很受观众喜爱。

截至目前,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全球总票房已突破100亿美金。

这就是明星制度的强大之处。即使在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明星依然是影视作品宣传的主要手段。只是,现在的观众相对理智些。之前张家辉在一个采访中说到,现在内地的观众很不简单,好看的电影,大家去看;不好看的,不管你是谁,是多大牌的导演,制片,演员,都不会去看。

另一方面,与之前不同的是,现在极少会有为明星演员个人专门打造的影视作品,除非是特大咖位又形象鲜明的,比如成龙大哥,比如刚说到的汤姆·克鲁斯。抑或是其他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现在,更多的是角色人设已经创造出来了,至于能不能打造出属于演员的角色标签,主要是靠演员本人的努力和造化。

张伟,张益达,张大炮,斯内克,律政先锋

对于李佳航来说,在《爱情公寓》系列中塑造的张伟这个角色无疑是成功的。

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没看过哪部影视作品的人物角色有4个以上的绰号,更厉害的是,张伟的每个绰号都深入人心。以至于在《爱情公寓》的观众中,李佳航塑造的张伟这个角色形象已经到了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挥洒不去的地步。

张伟,是一个专业水平不高的律师,爱情公寓里最倒霉的男人,也是爱情公寓里最有种的男人。每季出场几乎都在厕所门口,贱兮兮的表情是他的代表性表情,被称为屌丝界的一号大神。他是一个孤儿,极其抠门,但本性善良,重情重义。

张伟出现在《爱情公寓》第1季第11集,第2季开始戏份多了起来,到第5季达到顶峰。这个过程,也是张伟这个角色逆袭的过程。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张伟首次出场

“张伟”这个标签的深入人心

前段时间李佳航的新剧《猎心者》开播,我追着看了十来集。

李佳航在《猎心者》中饰演的戴猛跟《爱情公寓》里的张伟人设是有很大不同的。从外形上来看,戴猛有胡子,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李佳航在影视作品中留胡须。戴猛正经时,有几分自带忧郁的帅气,有点妙不可言的味道。只是他一动起来,还是有很浓郁的张伟的影子。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猎心者 剧照

我没看过前4季的《爱情公寓》,只看了第5季,被张伟荼毒得还不是很深。可是对那些5季《爱情公寓》都看过来的的观众来说,就不太一样了。我看到弹幕上刷屏式地提到张伟,炮啊,诸葛大力等等,还有说跳戏的。

对观众来说,这是调侃,也是好感。没有带来什么坏处,最多就是在看李佳航的新作品时没那么容易入戏。更多的是带来了笑料和谈资,还有无数的欢乐。

但对演员来说,这就不一样了。

比如李明启老师。《还珠格格》热播后,李明启老师因为饰演了容嬷嬷这个很坏的人物,以至于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走在街上被人骂,买菜也被人骂,李明启老师还因此搬过家。

那时的影视市场还没那么活跃,没有什么欢乐的幕后花絮看,很多观众分不清戏里戏外,入戏太深,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同样的,这也证明了李明启老师演得好,深入人心。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李明启老师饰演容嬷嬷

李佳航因为张伟遭受的困扰没有李明启老师那么严重,张伟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但因为同样深入人心,李佳航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李佳航有段时间在做《空天猎》的路演时,底下观众喊的都是张益达,这让他略显尴尬。这个程度还好些,更重要的是张伟这个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李佳航的事业。

你想演的一些角色大家第一印象可能不会想到你。对于这个角色的一个误解和标签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身上。你想表达的跟现在整个市场看到你或者需要你呈现的,有挺大出入的。

这是李佳航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张伟这个标签对自己的影响。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李佳航在采访中谈张伟

标签是好是坏,该惜该弃

一方面,演员通过角色人设获得标签,这是他们进入观众视线的开始。标签越鲜明越深入人心,获得的关注度就越高,事业也会相对越好。同时,这也证明了演员把人物角色诠释得很好。

另一方面,标签给人的印象根深蒂固,会对演员的事业发展宽度造成一定限制。工作是多了,只是演的角色大同小异。一些与演员已有标签南辕北辙的角色形象,极少会得到大家的第一考虑。

个人认为,标签的有益多于坏处,该珍惜。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爱情公寓2 剧照

作为一个演员,得先塑造出一个大家记得住的角色,进入大众的视线。如此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被套上一个角色的标签。如果一个演员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中都风过了无痕,那慢慢地,就会随风而去,无人记得了。这是一个演员的失败。

只有先被大家记住,被导演制片出品方投资人熟知,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即使前期因为标签的问题演相似的角色,但这可以在磨练演技的同时积累实力。日后寻求突破转变才有基础和底气。

就比如《爱情公寓》这个剧组。《爱情公寓》的几位主演角色都很鲜明,每个角色都被观众牢记于心。几位主演进组时,有的还在戏剧学院上学,有的刚大学毕业不久。如果没有《爱情公寓》,他们有很大可能要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圈子里苦苦寻找露出头的机会花费好几年的时间。

到《爱情公寓》第5季时,主演少了几位。我特别理解他们去转型突破,但是,他们也应该感恩《爱情公寓》才是。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爱情公寓5 剧照

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像“张伟”这么深刻的人物吗

标签本身是个中性词,角色赋予的标签更多是含褒义的,这证明演员把角色演得好,诠释得深刻。

演员不应该拒绝被角色套上的标签,应该担忧的是往后都是这个标签,这证明了一直没有超越之前的自己。如果被之前的标签所困扰,那应该在下一部作品中把角色演好。人物人设虽然已经创造出来了,但仍有发挥的余地。通过演员的二度创作,打造另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标签。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胡歌是其中一位。

胡歌也曾被《仙剑奇侠传》的李逍遥这一标签困扰过。只是,胡歌的困扰更多的是来自自己。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仙剑一,胡歌饰演李逍遥

胡歌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有一天晚上,他同时在看自己的三部剧——2005年播出的仙剑一,2009年的仙剑三,2010年的《神话》。他发现,仙剑一演得最好,把李逍遥演得最真诚。胡歌在那一刻,感觉到很沉重,这是他的瓶颈期。

胡歌深刻反思后,慢慢寻求突破转变。后来我们也看到了,他演了军人,姐弟恋,间谍等这些不同以往的角色类型。《琅琊榜》中梅长苏一角,更是给了胡歌在精益求精路上最大的肯定。现在,胡歌又转战电影了。

之前,有句话说“无胡歌不仙剑”,现在,又多了一句“无胡歌不琅琊”。这是极大的肯定。虽然我不是胡歌的粉丝,但这两句话,也真不是说说而已。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琅琊榜,胡歌饰演梅长苏

只是,李佳航想要做到胡歌这样并非易事。这得出现一部参演作品和饰演的人物都好,都火才行。

写在最后的话。

作为一个演员,不应该厌弃之前的标签,这是自己辛苦挣来的,更多的是要打造更多属于自己的标签,角色人设赋予的标签。这样,才能称之为一个好演员,外人看来成功的演员。

人设与标签——李佳航还能塑造出第二个“张伟”吗

专业团队镇楼,也祝福李佳航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