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新基建“新”在哪裡?

最近,“新基建”成為網絡熱詞,資本市場上,“新基建”概念股也是股價“步步高”,股民“喜洋洋”。

何謂新基建?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這個詞首次在官方文件上出現,是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上,確實很“新”。2019年全國兩會,“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基建開始起步。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由此,新基建駛入快車道。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裡?

其一,新基建開闢“新戰場”。

如果我們把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稱為“舊基建”,那麼,舊基建的主戰場是在“地上”,而新基建的主戰場則在“雲上”。

舊基建基本上屬於勞動密集型,不管是建設“鐵(高鐵)公(高速公路)機(機場)”還是建設“新城鎮”,都少不了徵地拆遷和大興土木,所以說,其主戰場在“地上”;而新基建屬於智力密集型,涵蓋“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在這些領域中,除了“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其餘六個領域基本上不需要“徵地拆遷、大興土木”,由此可見,新基建的本質是信息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說,新基建的主戰場在“雲上”。

其二,新基建瞄準新高度。

新基建,建設的是新型基礎設施,也就是說,我國現有的基礎設施將升級換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國現有的基礎設施已經落後了呢?不是。應該說,經過最近四十多年的持續建設,我國的基礎設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有些領域世界領先。比如,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運行能力和運行效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基礎設施水平的重要指標,那麼,我們在這三個領域的水平怎麼樣呢?先看看物流——一個“雙十一”,我們能夠在短短兩三天裡將數以十億計的包裹準確送達全國各地,世界上有誰能比?再看看能源流——我國的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全球領先,這項技術可以把電流送達全國960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的任何一個角落;還有,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互聯網網絡,經常出國的人就知道,我國的手機信號不輸給任何一個國家……雖然已經很好,但是需要更好。如果說,我國的“舊基建”是以追趕為目標,那麼,今天的“新基建”就是以引領為特徵。新基建將採用更多的高新技術,將使我國的基礎設施“更高更快更強”,邁上新高度!

其三,新基建帶來新應用。

有的新應用是已知的。比如,5G的普及將使視頻的傳輸和下載更加流暢。這個好處,人盡皆知。

有的應用是朦朧的,還只是“朝霞萬丈前露出的那一抹晨曦”。比如,廣東佛山的嘉騰機器人公司就研發出機器人之間的“聊天軟件”,他們稱其為“嘉騰—Brain”。同一個企業裡經常會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不同類型的機器人,這個軟件可以實現這些機器人之間的信息交互,使這些機器人能夠協同工作,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機器人也有“微信”,也通過朋友圈“聊天”,這是一幅什麼場景?再比如,胃腸鏡檢查是所有醫療檢查中最讓人望而生畏的檢查之一,廣州的南方醫科大學劉思德教授團隊開發出“5G+AI”膠囊胃鏡技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受檢者只需吞下一粒智能膠囊,智能膠囊就以每秒3-5張照片的速度在胃腸道拍攝照片,並將這些照片同步發送到受檢者的手機APP上,手機APP再將數據發射到雲端進行人工智能數據處理,處理結果實時反饋給受檢者,受檢者無需去醫院就可以完成檢查。可以預見,隨著5G、AI和大數據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腸胃鏡檢查變得和吞一粒膠囊一樣簡單,“5G+AI”膠囊胃鏡技術將廣泛應用於胃腸道腫瘤的大面積早期篩查,造福人類健康。

而更多的是未知的應用。1980年代互聯網技術剛剛興起時,阿爾溫·托夫勒出版了著名的《第三次浪潮》,首次提出了“信息革命”的概念。雖然“信息革命”在1980年代就成為熱詞,但是,阿里、騰訊等中國互聯網巨頭都是從1990年代才開始誕生,而大量的基於互聯網的應用一直到2000年代進入井噴期。再看新基建。2019年,被稱為5G元年,可見,5G、物聯網、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無論是技術還是應用,都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前景十分廣闊,我們現在看到的應用場景,不過是“朝霞萬丈前露出的那一抹晨曦”。

其四,新基建創造新生活。

新基建的目標是什麼?當然是創造新生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離開了這個目標,新基建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

我認為,“雲數據”不是目的,“雨數據”才是目的。何謂“雨數據”?打個比方,雲數據,是一個數據的海洋,浩如雲海,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雲數據太大,大到不著邊際。雲數據只有變成一滴一滴的“雨數據”,才能“落地”,才能被普通人感知,才能進入人們的生活,雲數據才有了現實意義。不然的話,“天上有朵雨做的雲”,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和我有啥關係?

雲數據轉換成“雨數據”的過程,就是5G、AI、數據中心、物聯網得以廣泛應用的過程,也就是新基建創造新生活的過程。我們是否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由機器人幫我們採購、做飯、搞衛生,甚至開車、安保、做秘書的時代正在來臨,這將是一種多麼令人嚮往的全新生活啊!(央廣評論員 彭小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