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不斷,卻空有一身大國夢的印度,哪一年才能超越中國

相信大家很早就聽說過印度這個國家恐怖的人口密度,各種開掛般的行為,落後的種姓制度,極大的貧富差距,以及生死一條河的社會觀念,都是這個國家的固有特色,並且在國際社會中印度一直被視作第二個中國,當然他們自己也是那麼認為的,這一點從近期的馬爾代夫政治危機事件中就可以看出。

內憂不斷,卻空有一身大國夢的印度,哪一年才能超越中國

說句實在話印度和中國真的很像,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是發展中國家,並且和中國一樣也有著超大的人口密度,也可以視作人口紅利。但是就這樣草率的把它視作下一個中國,可信嗎?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內憂不斷,卻空有一身大國夢的印度,哪一年才能超越中國

1.從國際社會層面上來說,在國際關係處理思路上與印度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向來提倡的是和平與發展,尊重其他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從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對需要幫助的兄弟國家更是不吝援手;而印度則不一樣,印度一直以來便視南亞地區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大允許鄰國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係,並且印度更是直接在不丹駐軍,要求不丹政府在外交事務以及各種內政上都需要向印度請示,試圖把南亞的鄰國(包括尼泊爾、不丹、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等國家)都變成下一個不丹。假如要在國際社會關係上來說,它永遠都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因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內憂不斷,卻空有一身大國夢的印度,哪一年才能超越中國

2.從自身情況來說,中國自從建國以來,經歷了文革與改革開放,思想放開,經濟放開,走過了很長的一段發展的道路。於內,我們刻苦專研新技術,新文化,廢除封建迷信等陋習;於外不斷地學習他國的先進文化與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抓住了機遇,經濟發展迅速,逐漸從“世界工廠”走向了“中國製造”。我們不得不說,印度這些年的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在電子互聯網,這一領域,但是我相信這並不足以支撐它走向強國之路,漏洞總是在自身的。就比如,印度嚴重的種姓歧視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各等級之間禁止通婚,階級根深蒂固,這是第一層障礙。第二層,取決於印度的治安問題,從新聞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印度強姦案等各種犯罪率居高不下。第三層,印度的汙染情況極為嚴重,印度人沿恆河而居,並且有生老病死一條河的觀念,在這條養育一整個印度的母親河裡各種垃圾,廢物成堆,甚至印度人離世後骨灰,遺體都會送入河中水葬。而大部分的印度人,吃喝拉撒都在恆河水中。從這一方面來講,印度不克服以上幾個難題,很難成功變成下一個中國,最後超越中國。

內憂不斷,卻空有一身大國夢的印度,哪一年才能超越中國

內憂不斷,卻空有一身大國夢的印度,到底哪一年才能超越中國?

觀眾朋友們,你們覺得會是哪一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