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銀行”風靡全球,“開放保險”已然在路上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是近年來金融領域的熱門詞彙,成為銀行業轉型發展的新思路。開放銀行這一模式最早起源於英國,是指利用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SDK(軟件開發工具包)以及 App(應用程序)等技術,實現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伙伴等第三方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場景融合,進而提升客戶體驗的平臺合作模式。作為同屬金融行業的保險,無論是提升客戶體驗,還是打造新業務場景,也面臨著“開放”的歷史命題。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保險數字化生態藍圖漸顯,“開放保險”已然在路上。

“開放銀行”風靡全球,“開放保險”已然在路上

參照開放銀行的定義,結合保險自身的特點,可以將“開放保險”定義為:開放保險是一種創新的平臺化商業模式,通過利用API等技術,與商業生態合作伙伴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客戶、科技公司、第三方開發者、供應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實現保險產品與服務的“即插即用”,共同構建開放的泛保險生態系統。因此,開放保險應該具備以下六個特徵:

(一)以服務客戶為基本理念

無論是開放銀行,還是開放保險,之所以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都是源於並基於“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一理念已逐漸成為服務行業共識。開放保險實現保險機構與第三方之間的互聯互通,將保險業務融入到更廣泛的社會和服務場景中,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無縫的保險服務,這是開放保險的初衷、邏輯和路徑,更是現代保險的基本理念。

(二)以服務場景為基本背景

無論是開放銀行,還是開放保險,其本質均是對傳統金融經營模式的挑戰。就傳統金融而言,特別是從“安全”的視角看,均是以自己為“主場”的思維,同時,採用的是嚴格規定前臺與後臺的概念和邊界,導致經營的僵化和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開放的本質是全面導入“客場”思維,將“營業網點”前置,併網絡化和數字化,與服務場景實現深度融合。

“開放銀行”風靡全球,“開放保險”已然在路上

(三)以API為技術基礎

從服務客戶和場景應用的視角看,易構是基本要求和前提。API是一種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可以看成是不同的計算機應用之間的通用網絡語言,類似於“電源插座”,其他應用軟件可以像電器用電一樣“即插即用”。根據特點和適用範圍不同,API可以分為三類,即內部API、夥伴API以及開放API。開放API的特性更加符合開放保險的要求,適宜充當保險機構與第三方機構深度融合的橋樑。一是API支持實時地、自動地進行大批量的數據交換;二是API 具有傻瓜式的易用性,操作簡單易上手;三是API驅動的數據共享無需獲取用戶名、密碼等涉及用戶隱私的信息,數據共享更加安全、方便。

(四)以數據共享為主要核心

數據既是保險經營的基礎,也是價值創造的源泉。構建開放保險的關鍵點,在於數據的訪問、處理、存儲和共享,數據共享是實現價值共享的前提和基礎。在經過客戶同意、保障隱私的前提下,允許第三方機構安全、便利地訪問保險機構的數據,才能在流動和共享中盤活數據,結合場景需求,積極開展創新,推出更多利於客戶、便於客戶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通過價值增值,實現多方利益共享,多方共贏。因此,數據安全將成為開放保險的基礎能力。

(五)以數字平臺為商業模式

藉助開放API,開放保險可以實現“保險即平臺”(IaaP)的運作模式,保險或科技公司可以基於某個軟件平臺共享核心功能,並向外部開發者提供可以交互操作的模塊,打造數字化的平臺模式。相較於傳統保險的渠道式商業模式,平臺商業模式具有兩大核心優勢:一是很大程度地減少了保險消費者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通過降低搜尋、匹配、協商與簽約成本,從而實現交易成本的有效降低,也可以說,平臺商業模式的核心不是出售保險產品,而是出售降低交易成本的保險服務;二是平臺商業模式帶來的強大網絡效應,使得平臺用戶獲得的邊際收益隨著平臺用戶數量增加而不斷遞增,正向網絡效應推動整個保險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六)以生態系統為終極目標

在開放保險體系下,更加強調互聯互通與合作共享,保險機構與科技公司由之前的對立面關係,轉化為互利共贏的生態合作伙伴,開放保險逐步成為一個包容共享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主要參與者包括保險機構、科技公司、第三方開發者、供應商、保險消費者,以及保險監管機構和行業服務機構,各類參與者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共享協作,最終構建出一個“數字+場景+服務”的互動生態系統。

“開放銀行”風靡全球,“開放保險”已然在路上

從開放保險的定義和主要特徵不難看出,開放保險的核心關鍵字是“開放、數字、鏈接、共享”。開放保險將價值創造與利益共享作為目標和出發點,突出“以客戶為中心”,重視數據驅動和互聯互通,強調開放共享與價值創造,最終推動保險商業模式重構與升級。而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保險,關鍵是要實現“五個開放

”:

第一,觀念開放是前提。不同於以往保險經營相對封閉和獨立的商業模式,開放保險更加強調開放與共享,而觀念上的開放,是實現其他層面開放的前提。

第二,技術開放是手段。一方面,通過技術開放,搭建起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實現路徑;另一方面,通過對外技術輸出,為技術研發相對較弱的合作伙伴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第三,平臺開放是基礎。通過提供統一的開發者中心,進行統一的證書管理與配置管理,實現全平臺對外開放,營造開放保險平臺生態。

第四,安全開放是保障。無論是從金融屬性看,還是從射悻合同特徵看,安全性均是保險經營的重中之重,如果安全問題不能得到可靠解決,那麼,開放保險就將成為空中樓閣。

第五,服務開放是目的

。基於開放平臺,與外部科技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供應商、合作伙伴等相關機構合作開發數據和應用服務,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直接共享給保險中介機構、合作伙伴等相關機構,將保險服務融入到B端、C端和G端,強化商戶與用戶的互動關係與業務聯繫,為保險消費者或機構客戶提供場景化、端到端、全面無縫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