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計劃: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激勵計劃: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還有一個多禮拜,2019年就要過去了,各個企業的會計部門正忙於年終決算,老闆也準備兌現激勵計劃。我們知道獎勵有多種形式,如現金、實物、股份等。下面就對企業通常非常喜歡採用的獎勵辦法——股份支付方法,做一簡要介紹。

激勵計劃: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一、股份支付的理論說明

1.股份支付的特點與分類

股份支付是指企業為獲取職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務而授予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的交易。包括股份、股份期權和其他權益性工具。

企業授予的這些權益工具,其目的是換取職工提供服務,因此,從本質上看,屬於職工薪酬的一部分,但由於股份支付是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為計量基礎,因此,《會計準則》單獨予以規範。

按照最終結算支付方式的不同,可以將股份支付劃分為兩種方式:以現金結算和以權益(期權)結算。

現金結算通俗易懂,它是以一種負債的形式表現,以現金支付;以權益結算,是指企業為獲取服務以股份作為對價進行結算的支付,即以股份支付,它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給予股票期權。

2.股票期權確認的理論基礎

股票期權是股份支付激勵的主要形式。

股票期權在會計處理上有兩種不同觀點:費用觀和利潤分配觀。費用觀點認為股票期權應確認為企業的一項費用;利潤分配觀點則認為,股票期權實質上是職工參入企業利潤分配的一項分享。企業界喜歡利潤分配觀點,畢竟損益表會漂亮。

股票期權本質上是為激勵經營者或職工為企業長期經營目標服務而給予的一項報酬,是一種經濟利益的讓渡,它表現為補償經營者或職工已提供或將來要提供服務而發生的經濟利益流出。所以,根據配比原則,這種補償應確定為費用。如果不將其費用化,會引起利潤虛增,從而導致股價增高,扭曲了在公開市場上資本配置的效率

。因此,將股票期權作為費用列支是合理的。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也都提倡將股票期權確認為費用入賬。同時,股票期權支付也有利於減少企業和個人的稅負。

二、股份支付的確認與計量

股份支付的確認與計量,應當以完整、有效的股份支付協議為基礎。在會計處理上,則要區分不同時點和時期的不同,區分股票期權授予日、等待期、可行權日、行權日分別進行處理。授予日,因需等待批准,無需做會計處理;批准後的等待期、可行權日、行權日均需按公允價值法計量並進行會計處理。至於何時出售,那是個人的事了。

激勵計劃: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公允價值法的計算股份支付,考慮了期權行使後股票市價的波動,從而相對公正地計算出期權的價值並將其作為企業的一種費用列入損益表。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按企業承擔的以股份為基礎計算確定的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列入成本。

另外,企業也可採用回購本公司的股票獎勵給職工。用以收購股票的資金應從企業的稅後利潤中支付。

三、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無論以股份支付還是以現金支付的帳務處理,其成本與價值變動應按照應計制原則進行費用化處理,並確認為資本公積,在實際行權時再轉為企業股權。

1.以股份支付的:

借:管理費用

貸:資本公積——股份支付

借:資本公積——股份支付

貸:股本

資本公積——股票溢價

2.以現金支付的: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薪酬——股份支付

借:應付薪酬——股份支付

貸:銀行存款(現金)

現金支付確認為企業負債,而不影響所有者權益。同時,股票價值是有波動的,因此,對溢價或折價也需反映。

四、股份支付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股份支付的關鍵要素是股票期權費用化和公允價值計量。在期權授予批准後,應按公允價值計入費用和資本公積;行權日,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數額轉入股本(實收資本)賬戶。

2.股票期權有激勵性,但也存在不確定性。對期權行權價格、日期等條件的設置,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

3.股票期權是一種預期收入,經營者或職工存在對績效的依賴性及排他性。

4.審慎把握股權激勵計劃,防止過度激勵而使企業價值受損。也有可能變成大股東啊!

5.股票市價是有波動的,採用股份支付時應妥善考慮相關權益工具確認公允價值的波動,以及由此帶來的相關費用對損益表的影響。

6.不同股份支付的結算方式,對利潤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如:權益結算時,壓低期權估值而計入成本,人為調節利潤;現金結算時,對負債(激勵)進行重估,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總之,無論激勵計劃採用何種方法,都會改變企業人力成本的支付方式,從而改變企業現金流的流轉,也會影響費用及損益。

激勵計劃: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