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不想生孩子”,這其中的苦楚和自卑,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

文|紅塵情不語,圖文原創作品,創作不易你的關注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沒錢不想生孩子”,這其中的苦楚和自卑,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

現在“沒錢不想生孩子”成為了一個社會廣泛討論的問題,這樣的事情放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在我國的傳統觀念裡向來多是“多子多福,開枝散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這樣的觀念盛行。

可是,現在確確實實“沒錢不想生孩子”的確成為了年輕人當中最主要的理由。這時候有的人就會說是現在的年輕人太自私了為了自己能夠享受,就不想生孩子,不想承擔起自己本來的義務。

相信有著這樣觀點的人,絕大部分應該是中老年人群體,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部分到了這個年紀的人,都“望孫心切”,想著自己的兒女能夠早一點結婚,早一點生子,好讓自己可以早一點享受“天倫之樂”。

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不想過早的結婚,不想過早地生孩子”。只要說出來,大家都能夠理解,因為“感同身受”年輕人之間基本都能夠理解對方的苦衷。

“沒錢不想生孩子”,這其中的苦楚和自卑,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

“自己都還活得小心翼翼,那裡有資格去說什麼結婚生子。”

這對於大部分“沒有錢”的年輕人來說,都是最切身的感受,社會當中普通人才是大多數,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父輩蔭澤,都能夠成為“拆遷戶”。

孩子一生出來,你要怎麼樣去養他呢?你希望你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落後於人嗎?你對你自己的孩子的未來就沒有一點希冀嗎?

對於父母來說“望子成龍”是常態,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夠多才多藝,能上北大清華,再不濟,也要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

“沒錢不想生孩子”,這其中的苦楚和自卑,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

可是從孩子一出生到他上大學畢業的這22年之間,你想要怎麼培養他呢?經濟上的支出不提,你打算花多少的心思來教育他呢?也許你想著要對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誘”,教導他成為一個棟樑之材。

可是現實生活會告訴你,當一個人還在為生活奔波勞累的時候,你自己有多少心思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呢?

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玩著新玩具,穿新衣服,吃著好吃的糖,你要怎麼教導你的孩子呢?

“沒錢不想生孩子”的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兒時的時候,看到別的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上著興趣班,多才多藝像個小公主一樣。

“沒錢不想生孩子”,這其中的苦楚和自卑,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

而自己卻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會,只能夠暗暗羨慕,曾經自己也纏著父母索要這些,可是父母的實際情況,不可能滿足我們。我們發過小脾氣,也慢慢地理解,可是一種成長中的“小心翼翼”的自卑,卻是怎麼也揮之不去的。

“人窮志不短”我們以後是否也要這麼教育我們的孩子呢?雖然我們沒有,但是我們也要努力爭氣,這是我們上一代教育給我們的,只是更多的還是無奈。

“我們只要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算出人頭地了。”我們這一代人長大,我們才發現,在父母殷切的期盼下,在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中生存下來。

“沒錢不想生孩子”,這其中的苦楚和自卑,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

大學畢業之後,我們的生活還是緊緊巴巴,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很大,但也不是喘不過氣來,自己在堅韌的生長,未來還是可期的,如果有孩子相信自己咬咬牙也能夠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可是在“農村”那些高考的失敗者,“沒有錢”的年輕人,又如何呢?

他們怎麼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相信他們是“沒有錢的年輕人”當中佔大多數的,他們的孩子是不是也要重蹈他們曾經的覆轍,成為新的“留守兒童”呢?

沒有錢是一個問題,如何養也是一個問題,你想要言傳身教可是你有這個時間嗎,你有這個能力和覺悟嗎?

“沒錢不想生孩子”,這其中的苦楚和自卑,真正經歷過的人都懂

想著教育孩子,可是能說的話就只有像曾經他們的父母向他們說的一樣“聽老師的話,好好做人”,連幫孩子買一本好的課外書的想法都都不會有,談何“家庭教育”。

“沒有錢不想生孩子”的確是最無奈的事情,連動物都有繁衍自己下一代的本能,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只是現實的生活是無奈的。“富有福的養法,窮有窮的養法”,只是更可怕的是,有的人不僅僅是銀行卡中的餘額不足,還有他的經歷,他的思想也是匱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