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文化与狗文化

狼文化与狗文化

作者/喜多王晓波

封面/图虫创意

自古以来,狼为游牧民族所崇拜,以狼为图腾的民族大多给人的印象是彪悍。不知何时起,狼这一野性物种走进了管理界,在企业里混得风生水起,并上升到了企业管理的最高层阶:文化层面。

据我接触的企业,推崇“狼文化”的企业大多以民企为主。其遵循的的顺序逻辑基本是,首先是狼的猎杀性,其次是狼的纪律性,再次是狼的团队性(关注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我也曾经深以为然,并是其中的践行者之一。今天看来,所谓的“狼文化”是有其局限性的;局限在于形成“狼文化”的两个关键性决定因素在规模性企业是不可解决的。“狼文化”仅适用于创业期的企业或小团队;从文化角度,最多是个子文化,而不宜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层面。

“狼文化”的两个关键性决定因素:头狼和基因。

一、头狼。狼群是非常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狼群的一切行为规则是由头狼决定的。头狼决定了一个狼群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头狼的管理范围是有限的,狼群大多几十匹算大的,鲜见上百匹的狼群

企业管理同理,鲜见能管理上百人团队的头狼;企业达到一定的人员规模后,头狼的作用将减弱。当然,企业可以进行分级管理,头狼下面再设小头狼。虽然,从狼的角度是无法理解这种分级管理,不符合狼的自然法则;但人毕竟不是狼,姑且接受。

二、基因。狼的战斗性是与生俱来的,是由狼的基因决定的。可惜,随着时代变迁,自然界狼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何况是人类中的“狼”。

找到百八十匹狼,可能不难;但要找到成千上万匹狼,恐怕就难了

。如果你要打造规模庞大的狼群,恐怕就不得不与狗打交道了。为什么是狗?因为狗最貌似狼。如果是大狗还好,有可能可以识别品种,说不定能吸纳一批狼狗;如果是小狗,如果不是专业的懂狗人士,谁知道长大后是金毛还是京巴。

规模性企业一旦过分的推崇“狼文化”,一定会有大批的“狗”涌入;“狗”的涌入,一定会改变“狼文化”;因为狼是怕狗的。对企业而言,“狼”并不可怕,但“狗”就不一样了。

一、狗的情商够高。狗忠于主人,一方面是体现了狗的忠诚;另一方面,恰恰体现了狗的情商高。如果说狗的忠诚是互惠互利的话,“狗仗人势”则更说明狗的情商不一般。狗做事虽然有自己的规则,更多的时候会循势而为,会审时度势,本质还是为自己。狗会取悦主人,也会在主人面前表现。如果你同时养过狗与猫,就会明白为

什么家里的猫经常会把狗打得头破血流;而狗会去追逐流浪猫。我是从来不怕狗的,再凶的狗,只要你表现的比它凶,狗一定是退而远之的(个别狗除外:比如藏獒)。

情商高,应该是好事;但是,狗的高情商只对于主人和异类;会让主人产生错觉。

二、狗的智商够低。上帝造狗是公平的,给了它高情商,又给了它低智商。否则也不会有“狗咬狗,一嘴毛;狗咬吕洞宾,不是好人心”的说法了。狗的低智商体现在,它从不会把它的高情商用在同类身上;反而为了所谓的忠诚(或叫争宠,可很少与猫争)而不惜内斗。而这种内斗,通常是损敌八百,伤主一千(把狼赶跑了)。做企业的如果想养个宠物,有一群狗也无所谓;如果想做事业,一只狗足以。不幸的是,打造大规模狼群的时候,恰恰就是形成狗群的时候;往往还难以识别。仅仅是识别不了也就罢了,大不了狗咬狗。最可怕的是,

搞了一群哈士奇,却认为是纯种的狼,就可悲了。

“狼文化”小企业玩玩就罢了,大企业千万不要推崇。让狼回到它们应该存在的地方,人还是要回归人类社会。当然,如果能像马戏团一样,把各种狗训练成独门特技,搞一个“狗文化”,也未尝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