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能量!要感恩​!” 倫敦抗疫日記 第22天

​“要正能量!要感恩​!” 倫敦抗疫日記 第22天

截止至2020年4月4日(週六)英國時間14:00,共有183,190人參與COVID-19檢測,其中確診案例41,903例,死亡4,313例。

倫敦抗疫日記 第22天:

2020年4月4日,星期六,晴

一轉眼隔離第三週了,英國進入夏令時, 感覺一下子早上天亮的早了,晚上天黑的也晚了。 話說這幾天天氣真的是很好,這要是在以往的週末,必定是要去公園海邊浪一浪的。

娃們在家上網課,已經基本接受事實,知道出去玩耍是不太可能的,還好有查理能陪著胖子在院子裡瘋跑一下,也不知道是娃在幫我遛娃,還是娃在幫我遛狗。

​“要正能量!要感恩​!” 倫敦抗疫日記 第22天

另外一個好消息就是老媽終於開始看我的日記啦,今天通電話還特意提醒我:

“要正能量!要感恩!”

是呀,要正能量,要感恩,首先要感謝的就是兩位老人,含辛茹苦,雖然沒有錦衣玉食,卻也保我衣食無憂這麼多年。最重要的是兩位老人的言傳身教,自小時候就一直開始影響著我。

“要感恩,要正能量!

不要佔別人便宜!

不但要錦上添花,還要能夠雪中送炭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今天有朋友打電話問我一個問題:“英國讀完大學畢業,好找工作嗎?”,為什麼那麼多英國大學的畢業生,回到中國工資都很低?看起來,也和其他國內畢業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其實我的答案一直是很直接而且旗幟鮮明的。

英國畢業後能不能找到工作,這個問題完全是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包括學術能力和個人性格。如果要從一個小僱主的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個人性格佔了80%的因素,20%的因素才是考核一個應聘者從哪個學校畢業,拿的什麼成績。

我曾經有一個觀點,很多人不喜歡,但是卻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

如果一箇中國人,在英國讀完書找不到工作,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

他不需要這份工作

因為他有更簡單的選擇——回國。

很多孩子畢業後找工作其實都是應付自己,應付家長的,無論是不是潛意識的應付,其實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性格決定了命運,任何一個不全力以赴的動作都不會有什麼特別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個人性格當中,三觀尤其是重要的。

舉個例子,很多實習生來找工作的時候都沒有工作經驗,都是一張白紙。但是有些實習生願意換位思考,願意主動的去為公司,為其他人去分擔一些工作責任,三觀這個時候就尤其重要了。

如果是一個非常計較的三觀,會認為不值得,會算計每一次工作每一次分擔的責任的產出。換句話說,很多人是以結果論,做這個事情對我有什麼好處?說句實話,這種人在留學生中,我遇到的,佔80%以上。

看過一本書 《少有人走的路》

​“要正能量!要感恩​!” 倫敦抗疫日記 第22天

《少有人走的路》為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所寫,共三本,分別為《心智成熟的旅程》,《勇敢地面對謊言》《與心靈對話》。其中第一本《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精華,強烈推薦年輕人可以去看一看。

這本書的核心是:人生苦難重重。全書分為四個章節: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作者以心理醫生的視角,為我們揭示了心智成熟的道路道路中,會遇到的種種苦難、挫折,以及如何去正視。

自律:人有性格,性為慾望,格為約束。且不談本性善惡之說,純粹的慾望沒有邊界,需要被束縛。

而所謂自律,就是用原則和方法,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這裡面,核心或有兩點:責任平衡。 每個自由人都應有著相應責任。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面對的問題,擔負其對應責任,這些東西便會想屏障一樣橫在我們心中,阻礙個人成長,也阻礙現實中的事態發展。

人的本能是傾向於逃避責任,不願意直面事態,不願改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一種人,出現任何問題,不順利,挫敗的時候,第一反應是:

“這個事情,要不是xxx故意使壞,肯定就成了”

“這個事情,要不是xxxxxxxx,肯定就成了”

這個事情不成功,都是因為其他人,外部的因素

還有另外一種人,出現問題,挫折的時候,首先是檢討自己:

“這個事情,我哪個地方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問題的出現“

“這個事情,出現問題,沒有成功,首先是我的問題,其他人的因素是次要的”

當然,在分析事物的時候,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需要有一個平衡,需要有一個度的分析和判斷。

是一種極其神秘的現象,很難給出一份明確的定義,之前學心理學的時候,對愛的研究也被列為半個禁區。這書中,派克從心理學的角度給愛下了一個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在人的心智成長過程中,只有真正的愛,才是打敗一切困難阻力的終極武器。

成長與信仰:隨著成長,我們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但是呢?由於天賦和成長環境的不同,心智年齡的差異,個人對世界的看法或有天壤之別。世界是多元的,很多的事物,沒有對錯,只是不同罷了。

《少有人走的路》提到,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撕破原有的舊地圖,把陳舊的知識踩在腳下,探索充滿荊棘的領域,即便這會一場痛苦。我們需要樹立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三觀標準

當然,這裡的信仰並不是指的宗教信仰,更貼切的用詞應該是

價值觀以及原則。我們可以以“獨立思考”“觀察”“知識”“懷疑”“經驗”等樹立自己的信仰,而不是簡單的附和,隨大流,人云亦云。

舉一個小的例子,我希望能夠一直踐行這麼幾點:

“保持善良,勇於面對,敢於擔當”

在一生之中,保持著對人、對物的平等善意,不攀附權貴,也不輕視草木低。

在一生之中,勇敢地面對一切變化,不怯於挑戰,也不動色於泰山崩。

在一生之中,擔負起所應承擔的一切,不逃脫懲罰,也不躲避千夫指。

—— 能否用一百字寫清楚你最想要的生活?- 吃喵糧的汪的回答

​“要正能量!要感恩​!” 倫敦抗疫日記 第22天

恩典恩典,這裡可以理解為機會,一種從外部獲得的給予。我們之所以能具備愛的能力和成長的意願,不僅取決於童年時父母愛的字樣,也取決於我們一生中對恩典的接納。

被召喚者眾多,被選中者寥寥

但實際中,絕大多數人選擇了對恩典的抗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阻攔,其中一大阻攔便是懶惰。懶惰並不僅代指的是懶於行動,而是懶於改變,我們總傾向於逃避必要的苦難,慣於選擇平坦的道路,這是我們的惰性使然。

面對機遇,面對改變的時候,很多時候,很多人,判斷的邏輯是:

“我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為什麼要做個改變?”

但是,一個勇於改變的人,往往是另外一個觀點和判斷邏輯:

“我為什麼不做這個事情?我為什麼不做改變?”

改變對於很多人來說意味著風險,意味著付出,但是隻有在不停的改變中,才能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更多的機會。

懶惰,才是制約成長的一大原罪

今日靚照:大叔與狗

​“要正能量!要感恩​!” 倫敦抗疫日記 第22天

海外華人加油!

倫敦加油!英國加油!

祝所有在英國的華人同胞,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度過疫情,百毒不侵!

我們堅信,這場持久戰,最終將取得勝利,現在需要做的是

保持良好心態,做好個人防護,減少社交活動

加油!抗疫必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