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樂園·負重的翅膀·第一次電視採訪·茶道即師道

茶,是文人墨客的摯愛,從古到今,描寫茶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我最喜愛的是唐代詩人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詩之所以膾炙人口,歷久不衰,大約源於詩歌平實而俏皮的語言、質樸而豐厚的意蘊,歷數飲茶多種感受,道盡人生百味。很慶幸,此生,我與茶有緣。

兒時的樂園·負重的翅膀·第一次電視採訪·茶道即師道


兒時的樂園

童年,我長在茶鄉。

爸爸因工作需要調往國營茶廠當廠長,幼年的我,便與茶葉結緣。

茶鄉生活留給我的只有甜蜜:大哥大姐採茶時,年幼的我便如一隻上下翻飛的小鳥,雀躍地穿梭於茶園與田埂間,時而在田埂採摘野果,甜蜜的滋味沁入心田;時而躺在茶樹下躲貓貓,歡聲笑語直竄雲霄;時而象徵性地掐點嫩茶芽尖,一路奔跑扔進哥哥姐姐的揹簍裡,立了大功似的報個喜訊;茶樹開花之時,吮吸花蜜的香甜至今仍在腦海裡盤旋。

而大哥大姐,卻無法享有我的這份快樂。70年代,是物資匱乏的年代,僅靠父母微薄的工資,不足以養活我們兄弟姊妹五個,作為家中老大老二,大哥大姐自然而然得替父母分擔重擔。他倆雖然都只有10幾歲,卻相當於小半個勞動力,每天放學後的必備姿勢是採茶(他倆讀書時恰逢文革,學習只是副業),他們小小的肩膀,承擔著和年齡不相稱的重壓。

無憂無慮的童年,隨著父親調回城鎮而結束,我也暫時告別了茶鄉。裟欏雙樹《浮生物語》中說:“甘苦與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每當一家人聊起在茶廠的生活,父母兄長記憶中生活的重壓酸辛,我印象裡童年的多彩歡欣……所有的苦樂酸甜,早已醞釀成一份生活的饋贈,沉澱在記憶深處。

兒時的樂園·負重的翅膀·第一次電視採訪·茶道即師道


負重的翅膀

支教,我又來茶鄉。

2014年9月,我因工作需要下鄉支教一年,巧的是,目的地是另一個茶鄉。

這所鄉村學校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茶園,每年春夏秋三季,等到茶葉長成,學校便按班序安排依次採茶。

我帶八年級,第一次帶學生採茶,我還蠻有負擔:城鎮學生對勞動似乎不太感興趣,那麼,農村孩子又如何呢?

一到採茶現場,只見他們的雙手在枝葉間飄飛狂舞,嫻熟的動作令人歎為觀止。我笨手笨腳地採著,娃娃們笑著教我:“一根根掐太慢了,要用巧勁,逮!”不一會兒,一把把嫩芽飛入袋中,再匯入班級大口袋,綠意剎那間滿了、溢了。連續幾次採茶,我班的採摘總量都是全校第一!

這些孩子至少有一半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小小年紀的他們,或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或由鄰居代管,可他們的臉上,彷彿看不到落寞、孤寂,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缺少父母關愛的歲月,我極少聽見抱怨之語。從他們口中,我聽見的是歡笑的解讀:每雙週放假回家,他們就自覺地採茶、打豬草、放牛……他們用稚嫩的翅膀,扛起了半個家!

我不由感嘆: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讓茶由苦變甜,生活磨礪能使人超越苦難。不經苦,何來甜?一念苦,一念甜,轉個念就是希望! ​

兒時的樂園·負重的翅膀·第一次電視採訪·茶道即師道


第一次電視採訪

我支教這年,恰逢在茶鄉舉辦全省茶葉盛會我報名當了一名志願者。我的工作很簡單,引導客人進入指定場所。不久,大家紛紛參與到各自喜愛的活動:觀文藝表演、看茶藝展示、參與採茶體驗……不一而足。

我來到了炒茶處。只見炒茶人面前各擺一口大鍋,三位師傅一字兒排開,先小火翻炒。十多分鐘後,邊翻炒邊揉搓 ,使葉子更好地捲縮。他們似乎不怕燙,邊翻炒邊介紹每個手法的名稱。隨著時間的推移,茶色不斷變化,手速也逐漸加快。整個炒茶流程如行雲流水,引來觀眾嘖嘖稱奇。

觀眾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聚集觀看的人越來越多。當冒著熱氣、散發著清香的新茶出鍋,一雙雙渴望的手便伸向炒茶人。炒茶師傅毫不吝嗇,用紙片分包好一撮撮新茶,送給熱情的觀眾品嚐。

炒茶是一個漫長且辛苦的過程,我東瞅瞅、西瞧瞧,想比較幾位炒茶人的異同。也許是我的不專注吸引了記者?抑或是志願者標配的帽子抓住了他們的眼?還是我鮮豔的裙子成功地將他們定格?總之,我攤上事了,我攤上大事了!記者竟然來採訪我了!當攝像機一對準,話筒一伸,我突然渾身燥熱,幸運的是,腦袋沒有短路,瞬間靈光一閃,便說出了幾句既聰明又漂亮的話。看來,茶鄉生活的浸染,多年知識的積澱,讓我也有了幾分靈氣!

“生命給了什麼 ,我就享受什麼。每顆人間煙火,全都不要錯過。每一天,都是一個節慶;每件事, 都發生來豐富我的記憶。”茶,讓我第一次上了電視,接受了記者採訪,成了小小明星,我平淡的日子瞬間化為一首詩。

兒時的樂園·負重的翅膀·第一次電視採訪·茶道即師道


茶道即師道

我的辦公桌上,總放著一杯清茶。茶葉一經沖泡,芽葉成朵,或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或上下浮沉,如嫩芽新冒,繼而徐徐展色,輕啜一口,馨香在口舌間旋舞。

一位老者曾說: “茶葉其實是有靈性的,它就像一個人,不管遭遇了什麼,它總是保持著性格,不會輕易改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就會慢慢失去自己的品性,最後淪為陳茶,它唯一的用途就是解渴了。”人人都希望自己優秀,為什麼教育教學水平卻高低不同?那就要看自己在教育體制的這口鍋裡,靈魂被糅炒了多少回,還能不能堅持為師之初的蓬勃熱情。

茶道即師道。好茶需在溫鍋中慢慢糅炒,長達數小時,茶中滋味點點集聚;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簡單了,把鍋加熱,半個小時足矣,但這樣的茶滿是焦火之味,飲之索然無味。在平時的教學研究中,我們可以慢火慢焙,細調細烹,把自己的學識和他人的經驗熬成上好的茶汁,去解渴學生們濃郁的學習興趣;我們也可以草率炒制,粗心沖泡,僅將有限的書本內容製成平淡的茶水,去應付學生們在校的短短光景。我,總是信心堅定地要做前者。

我珍惜每個暢遊知識海洋的機會,我不放過每一次糅茶品茶的探索和嘗試,因此我總能從容地品味清新怡人的新茶,享受自我成長的幸福。

從唇齒留香,到豐盈精神,茶水對人的滋養,由表及裡。這也是茶之所以如此迷人之所在吧!

兒時的樂園·負重的翅膀·第一次電視採訪·茶道即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