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今年的豬肉的行情,是個互聯網企業都要養豬!有句話說的好:今年養母豬十頭,來年寶馬開回家。

前有網易丁磊、阿里馬雲,後有京東也宣佈正式入局養豬業,整個“互聯網養豬隊伍”越來越龐大!作為老百姓菜籃子裡備受關注的“二師兄”,真這麼值錢?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我們不妨來算一筆賬:一頭母豬一年產仔量約20頭,按照現在的行情計算,十頭母豬一年收益的確可以達到數十萬元。豬舍裡,幾十頭胖乎乎的小豬在寬敞的欄舍裡撒歡兒,不時“哼哼”幾聲。


殊不知,豬圈外的養豬戶算盤也撥得啪啪直響——一個上午賣了4頭仔豬,基本又能做到天天有豬賣,一頭十公斤左右的仔豬能賣到1900多元,一個月差不多可以賣出約一千頭肥豬,賺兩百多萬元。一頭豬能賣出一頭牛的價錢!每頭豬都成了名副其實的“金豬”,市場也是名副其實的瘋狂!


那些掌上名豬


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力食物,中國一年約消費7億頭豬,無論生產和消費,全球近乎一半的豬肉都在中國。2019年,豬肉漲價的直接因素是產量的下降。前三個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為1.55億頭,同比下降13.8%;豬肉產量為3181萬噸,同比下降17.2%,其中,三季度下降了40%左右。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面對百姓吃肉的剛需,如何恢復生產是養豬產業當前最急迫的問題。生豬生產正在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不少大企業投入較大成本,抓緊當前國家鼓勵生產的“良機”恢復產能。


這裡給大家列舉一下互聯網+下的“掌上名豬”:


丁磊的網易豬:戴耳機、聽音樂、蹲馬桶、住公寓、不打針、不吃藥、勤鍛鍊、早睡早起……據說投資十幾億。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馬雲的阿里豬:ET大腦開發,每頭豬都有豬檔案,科學記錄每頭豬的品種、日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等,對豬的進食特徵和行為特徵甚至性行為都能隨時雲端分析……據說投資近十億。


東哥的京東豬:全世界首創“豬臉識別”功能,刷豬臉給每個豬設立一個單獨的代碼,記錄它豬生的一切和日常狀況;採用智能攝像頭配合智能機器人餵豬員及機器人巡檢員,智能調節空調、溫度、溼度及空氣……具體投資數目不詳,合作方是中國農大和中國農科院,目前已經在很多養豬集團建了實驗室併成立了“智慧養豬聯盟”。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楊國強的碧桂園豬:“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的碧桂園,去年發佈了一條招聘信息:高薪聘請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養豬事業部經理”,其養豬事業的發展情況近況不詳。


看來,碧桂園的豬說啥居住環境也不會差於以上幾位。那麼問題來了:以上這些“豬生”幸福的 “掌上名豬”,會以什麼樣的價格獻身於老百姓的餐桌呢?


用丁磊的話說:俺要奉獻給大家的是“安全、健康的好豬肉”。這話沒差,但網易豬沒漲價的時候就賣70-80一斤,最豬逼的一頭黑豬拍賣價達到了27萬元的天價,這怕是供應御膳房的吧?


在丁老闆來說“你若是沒養豬,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的年代,王思聰他爸卻退縮了。王健林原本計劃在貴州投資的30萬頭養豬項目擱淺,據內部流出的視頻裡顯示,王健林很懵逼地發飆了:養10萬頭豬你要我出好幾個億?我蓋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王健林都嫌貴的豬,其實就是普通老百姓養的豬。於是一時之間,互聯網大佬扎堆養豬的話題風生水起。


可作為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第一代老豬倌,劉永好卻似乎沒有這種困擾,尤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四面埋伏”之下,劉老倌乾脆更大手筆的燒錢養豬。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二師兄出海


12月4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將繼續加大在生豬養殖業務的投資力度,在廣西河池、湖北襄陽、河北定州、廣西南寧、湖南郴州、山東萊西、遼寧錦州,以及菲律賓建設9個生豬養殖項目,涉及生豬年出欄量近700萬頭,項目總投資額為近百億元。


其實,這不是劉永好帶領新希望第一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新希望的“二師兄”事業便闖蕩海外了。1999年,已經成長為中國第一大飼料企業的新希望六和開始走四方,在越南胡志明市建立了其第一個海外飼料廠。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2017年,新希望開始實施戰略轉型、加大養豬業務投入的次年,海外養豬便被提上了議程。


一方面是基於國內的行業整合,看到了越南等東南亞市場發展現代化養豬的趨勢;另一方面,則是結合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企業較早“出海”的優勢,實現產業鏈的延伸與升級。


新希望的海外養豬佈局也選擇了首先落子越南,目前主要包括平福、平定和清化的三個項目。除平福豬場率先投產外,建設中的平定和清化豬場也即將完工。而之所以選擇越南,主要還是看中了其當地消費市場。越南人口接近一個億,而且也是豬肉消費習慣很重的國家。但越南的人均豬肉消費量還不到中國的一半,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越南的三個項目也分別對應了該國的主要消費城市:平福豬場靠近胡志明市,這是越南的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與經濟中心;平定豬場靠近中部旅遊勝地芽莊;位於北部的清化豬場則可供應作為該國文化與政治中心的首都河內。由於越南的養豬產業配套尚不完善,豬場用到的設備大多得從中國進口,加之本地工人的勞動效率略低,使得在越南建造豬場的成本比起國內要高出10%左右。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然而,越南的一個很大優勢是其飼料原料成本低。


越南糧食中的很大一部分依賴進口,關稅較低且沒有配額限制,其飼料中用到的豆粕和玉米的成本得以較中國低500元/噸左右。加之該國的人工成本也低,其商品豬養殖的完全成本僅為約10元/公斤,顯著低於中國的約12元/公斤。


出海20年,新希望六和在越南的佈局已形成南、北兩大片區,下轄8個飼料公司(年累計飼料銷量70餘萬噸)和3個新設的養豬公司,以及1個租賃的種鴨場,其業務也在複製國內成熟模式,由單一的飼料產銷向全產業鏈發展。


以胡志明飼料廠為發端的新希望海外業務迄今已在亞洲、非洲等地的17個國家設立了56家企業,成為對國外市場佈局時間最早、佈局範圍也最廣的中國農牧企業。


市場環境劇變


隨著海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倒逼“走出去”模式從粗放走向產業鏈的深度競爭。傳統的海外業務模式正面臨更多挑戰。十年間越南當地的生活水平、工資水平、市場競爭變化巨大。


一方面,越南當地企業快速崛起,飼料市場產品過剩而進入淘汰賽,2018年,越南的飼料廠家已從300多家下降到200多家。而十年間,土地成本、人工費用都在逐年上升,過去一個熟手工人的工資只約合人民幣1200元,如今在3000元左右。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另一方面,隨著競爭的加劇,國家間發展不對等帶來的紅利正在減退,海外企業在越南市場也逐漸變為依靠規模、節約成本來贏取利潤。競爭之下,當地用戶變得更加挑剔,這也對企業的精準運營的能力和產品終端價值的體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起初的成本優勢,但並不意味著最終取得高投資回報。尤其對於那些東南亞國家,投資的難度顯然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加大。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水果自由”還沒實現,“豬肉自由”於是又成了不斷加碼的大難題。


尾 聲


資本天生逐利。養豬是一個效率驅動的行業。在“二師兄”市場被追捧之際,大量資金湧入養豬產業。


這中間會衍生出服務豬企、提升效率的科技公司,飼料工藝、養殖過程、金融、土地、人才的管理等也都有提升潛力。未來養豬行業發展會越來越規模化、門檻越來越高,對科技和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多,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集中。


養豬也是一門慢生意。阿里、京東們若是沒有做好打10年攻堅戰的準備,那麼掘金萬億市場的機會恐怕也只存在想象中。待潮水退去,還看誰在裸泳?


變化的是養豬公司,不變的一直是豬週期。


丁磊馬雲相繼養豬,劉強東推出豬臉識別,大佬為何走上養豬之路?

大家是怎麼看待互聯網大佬們的養豬佈局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進行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